高职生核心能力研究文献综述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m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生核心能力是高职教育本质特征之一,关系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确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决定的,因此,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要求学生的能力内涵进行适用性调整。当前高职生核心能力研究的立论依据仍然停留在1998年提出的定义规定范围,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在反思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隐性知识的获得能力”为高职生核心能力,并分析了该论点的立论基础和时代意义。
  关键词:隐性知识获得;高职生;核心能力
  作者简介:柳建设(1971-),男,河南洛阳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助理研究员;李浙红(1963-),女,辽宁沈阳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江苏 苏州 215137)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2-0171-02
  
  培養学生能力是教育的任务和功能之一。随着社会知识经济形态的形成,以及社会职业分工的精细程度的加深,对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主要任务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对人才的能力结构提出了更为复杂更为全面的要求。明确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的能力要求,特别是明确社会对职教学生最本质、最关键的核心能力的内涵,才能进一步探索职业教育的本质,才能明确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完成职业教育承担的社会职能。
  一、对既有高职生核心能力研究的反思
  第一,在对核心能力内涵的认识上,大部分研究者以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998年提出的职业核心能力定义,认为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往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许多论者依此为基础衍生出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具体由基本能力、关键能力和潜在能力三部分组成。基本能力细分为学习效果、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抽象概括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等方面。关键能力主要是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和耐挫能力,具体又有职业行为能力、生存发展能力、有效理解和反馈能力、与他人协调合作能力、忍受挫折能力、排除干扰能力、自我减压能力等。潜在能力是包括积极求异能力、丰富想象能力、敏锐观察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灵活处置能力等。潜在能力往往是无形的、不可测度的。还有人提出高职生的核心能力分为普通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而在不违反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法》的前提下”,如果一所高校本着以教导学生成为“认识社会道德规范,掌握学科专业技能,符合社会进步发展,引领社区文明建设”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其学生能力的培养或许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模块”、“八项能力”。“三个模块”即基本素质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和可持续发展模块。其中基本素质模块包括交流、社会认知、艺术修养三项能力。专业技能模块包含科学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评价与决策能力三项能力。可持续发展模块包括多视野认知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两项能力。
  这些观点,都把核心能力等同于普通能力或基本能力或通用能力。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998年提出的职业核心能力定义是结合我国当时的社会实践提出的。“1998年我国适龄青年(18-22岁)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8.42%,属于精英高等教育阶段。”①社会经济发展急需要大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因此当时的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较为泛化的。改革开放20年后,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了大批的社会人才,“2009 年学生总规模2979 万人,稳居世界第一,毛入学率增至24.2%”②这种定义的时代局限性表现越来越明显。因为以上的八种能力是做一个21世纪合格社会劳动者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如果执着于这种概念的实践,势必会泯灭了我国的职教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区别,走“普通高等教育压缩饼干”式的办学模式,当然,这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当前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也就是说当前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区别不明显的问题,很难说与长期以来的这种能力培养导向不无关系。
  第二,在对核心能力的培养上,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专业技术素质教育,开展心理素质的教育,采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等措施上。还有人提出从发展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出发,构建高职教育的培养体系,但仍然不外乎几个方面,如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多元化课程,重视公共课和基础性课程的功能,重视实训课程等,关键是缺乏核心能力指标与培养措施关联度的研究。学生处在职业教育的场域中,获得职业(岗位)知识技能是主要的任务,获得职业(岗位)知识技能的能力就是他最重要最关键的能力。学生在课堂或实训过程中具体的教师行为、学生具体的学习方式与学生职业技能的某项指标提高的关联度,没有被论述,这样就造成研究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低。
  第三,在对核心能力的研究中,大多是论述了核心能力的内涵和培养措施上,很少看到探索核心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如核心能力由哪些普通能力组成?核心能力的实现需要哪些一般能力的支持?如何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区分核心能力发展的层次、阶段?各种能力是如何作用的?促进核心能力的主客观因素有哪些?等等。研究核心能力发展的模型可以使教师根据学生核心能力的结构、水平、需要进行设计合理的教育计划,选择教育内容和安排教育方式,并给予及时地指导和帮助,从而促进职教学生核心能力顺利发展、快速提高。
  二、职教生核心能力研究的两个基点
  职教生的核心能力研究立论基点之一是对“核心能力”的正确理解。正确理解必须逆本溯源的从语义方面纵向分析定义的内在规定性。“核心能力”是来自于企业管理学科领域的一个概念,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Iad)和哈默尔(GaryHamel)于1990年首次在《哈佛商业评论》提出,他们认为,核心能力是能给一家公司带来特色的、成文或不成文的技巧、能力以及知识组合,它具有独特和不易模仿的特点,能给顾客创造巨大的价值,给公司创造良好的效益。核心能力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和新事业发展的墓础。③借鉴并拓展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ryHamel)的企业核心能力概念,可以看出核心能力就是具有独特性,不可替代性,对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核心能力包括知识、技能和技巧,具有独特性、价值优越性、不可替代性、很难复制性,并且能对其他能力产生重大影响的能力,是关键能力,但不是基本能力,也不应该是通用能力。
  高职生核心能力立论基点之二应是把高职学生与普通高等学生进行能力区别。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型人才为主。对技能的学习、运用和迁移能力是职教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不难看出,把职教学生的核心能力内涵规定在“交流表达能力、数字运用能力、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外语应用能力。”④八种能力上的论点,混淆了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都是做一个合格社会公民或劳动者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它不是核心能力,因为不具有独特性、竞争优势和对其他能力的影响和支配作用。正像美国通用汽车的核心技术是不能等同于日本本田汽车的核心技术一样的道理。
  三、高职生的核心能力应为“隐性知识的获得能力”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对技能的学习、运用和迁移能力是职教学生必须的能力。职业教育中的“教”就是教师把技术技能从书本或教师自身转移到学生身上,“学”就是学生从书本或教师(师傅)身上学到职业技术技能,这是一个技术转移(技术从一个主体转移到另一个主体上)的过程。
  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也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技术转移中的显性知识是以编码化的形式(如作业指导书、图纸等)移交给技术采用者的,转移的时间成本较低;技术转移中的隐性知识是技术成果转移中不能或没有用语言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有关技术成果的构思、设计、试制及其生产的技术诀窍类知识以及技术成果研发单位及其员工的理念、精神、价值观等文化层面知识和内化在员工头脑中的管理知识,这些技术成果中的隐性知识通常物化在机器设备上、存在于技术成果研发人员的头脑中或隐藏在技术成果中,属于技术方法型知识,主要指人们行为或行事的技巧、技能和方法,既如何做的知识。在技术转移中,隐性知识是最难获得的,也是影响技术掌握、转移的最关键环节,是在反复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完成的。隐性知识的获取能力,就是对隐性知识的识别、选择、获取和应用能力,一旦掌握或提高,就能學习到书本上没有的技能既操作技能,就能很快适应不同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提高职教学生的竞争力。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所有的教育类型都涉及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传授,但知识侧重面不同。高职教育所传授的知识主要是工作过程性知识,是使学生知道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中如何做、如何做得更好的知识,这些都属于隐性知识;因此,“隐性知识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知识的内涵”。⑤隐性知识的学习是职业能力的重要基础与途径。现代的建构主义职业能力开发理论突出强调职业能力开发的情境性、个体性、建构性,注重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生亲身参与教学行动的过程,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解决实际项目、问题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行动过程中不断地体验、积累、摸索、顿悟来建构个体隐性知识体系,这个过程是学生职业能力逐渐提升、渐进形成过程,因此,高职教育对知识系统的获取、应用、评价和创造的过程,是一种对隐性知识实施管理的过程。高职生对隐性知识的获取能力,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将来的工作环境中,都是最基础、最主要、最重要、最具竞争力,并能对其它能力产生支配作用的核心能力。
  四、“隐性知识的获得能力”确立为高职生核心能力的意义
  第一,把职教学生核心能力确定为“隐性知识的获得能力”有利于对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进行哲学思考。姜大源提出了“以隐性知识管理为基础来构建职业教育教学论”的观点,并指出这一观点的重要意义“传统意义上的普通教育学和教学论侧重于对显性知识的管理,而职业教育学和教学论则侧重于对隐形知识的管理的新观点,为探究“普职”差异并为寻求解决差异的手段及其理论依据”⑥职业教育对两种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要求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决定的。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语境中,这里的工和学都是学习的过程。学指的是理论的学习、课题的学习,工是工作中的学习,车间中实习实训中的学习。职业教育强调“做中学、学中做”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就是要求不断提高学生获得在岗位情境中获得非编码化的隐性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工学结合的真正要求,创新工学结合教学形式、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第二,深入研究影响职教学生核心能力发展的因素,有利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的核心能力是在职业教育场域中的实践中形成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的,既包含由教师的个人因素,如教师的技术意识、技术知识、人格特质、专业精神,也包括客观因素,如技术特点、学校管理、教育模式、教育评价、学生及家长的观念等。学生核心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有目的的教育和有计划的训练。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都必须把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作为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我们要研究这些因素对学生核心能力影响作用的大小、影响的方式等等,从而在能力的培养中,增强促进因素,控制制约因素。这一现实要求必然涉及到教育培养目标的调整、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模式的创新。理论研究应把学生核心能力发展的一般理论和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结合起来,解决改革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建立起科学的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策略,为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
  第三,有利于把握正确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向。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界研究的另一个热点是课程改革。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是具象思维或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人,能较快地获取隐性知识,当前,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逐步深化,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原则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已成为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改革的具体方法和内容。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外在形式的模仿不是教学改革的实质。高职教育课程及教学模式等的变革,其核心应重视对应于专业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性知识的学习,强调学生在行动过程中知识体系特别是隐性知识的自我建构,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特别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应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隐性知识的能力为主要目标。
  
  注释:
  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部2010年.
  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部2010年.
  ③贾剑方,刘生平.谈职业核心能力的指称与职业教育的重点.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④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1998.
  ⑤罗华.高职人才培养中隐性知识之所思[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
  ⑥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1]邓金娥.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9,(7).
  [2]丰培洁,张鹏.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研究[J].新西部,2010,(6).
  [3]贾剑方,刘生平.谈职业核心能力的指称与职业教育的重点[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4]李逸凡.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要素及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
  [5]于兴艳.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责任编辑:刘丽娜)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分析传统大学英语教育模式的弊端,提出在教学实践中引入循证教学教育的新理念,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必将对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和研究产生重大的影响,并且对大学英语教师、教师培训人员、管理者以及任何希望改进教和学的人大有裨益。  关键词:循证教学;大学英语;证据  作者简介:任维平(1962-),女,满族,河北承德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刘颖(1967-),女,河北唐山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期刊
摘要:“英语语言自主学习”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种教学模式,由最初“学生自发进行的网上英语自主学习”到“混合式网上英语自主学习”,再到“整合式网上英语自主学习”,二者的整合研究一度成为关注的焦点。此项研究遵循“整合式网上英语自主学习”(Integrated self-access English learning)的理念,着重探索网上英语自主学习和面授教学进行整合的途径。  关键词:整合;自主学习
期刊
摘要:办学定位是高校发展进程中始终不能回避的一个带有长期性、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处于一种定位失当状态,致使高校办学模式单一,特色不明显,发展缓慢。文章在此基础上,尝试引入经贸领域广泛倡导的比较优势理论来探讨高校办学定位问题,为高校办学准确定位提出几点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高校;办学定位;比较优势理论  作者简介:黄友泉(1975-),男,江西星子人,江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原因和对策。  关键词: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  作者简介:谭丽娟(1976-),女,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周良荣(1963-),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湖南衡阳4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湖南省普通高
期刊
摘要:为了贯彻应用型教学思想,对“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进行了教案改进和学时缩减改革,根据应用型教学的要求,在保留实验课程的基础上,缩减了理论课程学时,针对学生的基本特点,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案进行了改进。教学实践证明,本校学生较为适应改革后的学时分配,改进后的教学效果较好。  关键词: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整合;应用型人才  作者简介:于效宇(1980-),男,黑龙江肇东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讲师;刘
期刊
摘要: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简称《课程要求》)提出了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强调个性化学习与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个人学习潜能。全国很多高校在近年都根据本校情况,改革了传统的教学与评估模式,引入了网络自主学习系统。以上海海洋大学为案例,文章阐述了该校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系统的网络架构,重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软硬件问题,并提出一系列纠错分析与解决方案的构
期刊
摘要:职业技能大赛是对职业教育发展成果的检验,它能够推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扩大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高职人才的培养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等都有着长远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技能大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张静(1978-),女,安徽宣城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软件学院,讲师,工程师;聂章龙(1974-),
期刊
摘要:第二语言教学所面对的学习群体随着对外汉语事业的发展,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同一国家,同一母语背景的留学生越来越多,为了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率,对外汉语教学的针对性迅速引起对外汉语教学界的高度关注,国别化教材的编写、国别化工具书的编纂、国别化的教学词表的制定得到了诸多学者的关注,但国别化教学目前还没有探索出好的方案。文章结合对泰汉语教学实践,探索国别化教学的思路,提出国别化教学要注意教学内容选择
期刊
摘要:目前CAI课件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其缺乏教育理论的支撑,没有确立满足学生审美要求的设计规范。因此如何把教育理论和美学理论内化到CAI课件设计中,是提高课件质量的关键环节。重点探讨了CAI课件设计中的审美要求以及满足这些审美要求的操作规范,不仅对CAI课件设计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探讨,而且对CAI课件设计的操作手段和方法进行了深入阐释,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C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的日益扩张,学校侵权案件法律纠纷也呈上升趋势,田永案无疑是中国法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独特的视角分析田永案,在自由与秩序两者之间应该保持怎样的张力才能彼此制衡,只有法治才能维持两者之间的平衡。  关键词:自由;秩序;思考  作者简介:胡继梅(1987-),女,江苏泗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辽宁沈阳110034)  中國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