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售市场的并购风暴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agyu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中国巨大市场下的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领域,国外资本无不虎视眈眈。显然,中国零售业也不例外。如果说2006年是中国零售业“并购元年”的话,那么2007年这场并购风暴将被演绎至极限。
  惨烈竞争、超级并购将持续上演……
  
  3月26日,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发布的“2006年中国连锁100强经营分析”显示,2006年共有18家外资零售企业入选中国连锁100强,其中前十名中占据三席,分别是华润万家有限公司、家乐福和上海大润发有限公司。
  对此,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副司长王晓川表示,2006年外资零售企业发展活跃,且并购战略意图明显。目前,商务部正在研究外资进入零售业的相关方式和形式,以更好地进行规范。
  
  中外零售争先恐后
  
  “没有一个国际零售企业会忽视或轻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这是国际零售巨头对中国零售市场重要分量的客观解读。
  一项数字表明,2005年,187家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数量是2004年的六倍,同年,中国零售业并购交易额达111亿元(约合14亿美元)。
  此外,外资零售企业发展活跃。2006年,以经营大型超市为主的11家外资零售商(家乐福、大润发、沃尔玛、好又多、易初莲花、麦德龙、乐购TESCO、百佳、欧尚、永旺、华糖)新开店铺数量超过100家,超过了上年同期水平。
  2005年7月,控制着百安居的英国翠丰集团宣布收购全球第四大建材零售商“欧倍德”的中国业务,拉开了新一轮外资抢滩中国零售市场的激烈大战。此后的2006年,并购浪潮接连不断:1月,法国家乐福与中国台湾乐购接盘刘永好旗下乐客多位于上海、南京等城市黄金地段的七家门店;5月,北美最大的消费电子零售商百思买,以1.8亿美元收购国内第四大家电连锁商江苏五星电器51%的股权;12月,美国家得宝1亿美元收购国内三大建材超市品牌之一的“家世界”。几乎同时,英国TESCO以3.5亿美元再购乐购40%股权,从而达到了对乐购90%的绝对控股……
  尽管外资步伐迅速,但内资也不甘落后。在初步完成资本积累的同时,也开始走上了并购、重组及扩张的道路。2006年2月,北京零售商物美集团以3.7亿元获得北京美廉美超市75%股份,接着,又分别斥资收购西北上市零售企业新华百货和江苏时代超市50%股权;5月,深圳民润超市以3200万元整体收购广州家谊超市;而国美也终于在2007年1月完成了其对永乐的并购。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零售业的一场并购风暴已悄然而至。
  显然,外资零售巨头在吞食中国市场,同时,内资零售商家也在壮大自身。尽管如此,在这种“大鱼吃小鱼、优胜劣汰”的并购过程中,中国企业能否抵挡得住外企的层层进攻?业界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在了“风暴”的发展、变化及影响上。
  
  2007年并购步伐依旧
  
  2006年的并购事件可谓势不可挡。进入2007年,是否将呈现出暴风雨之后的阳光彩虹?
  一份来自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最新分析报告声称:中国零售业并购浪潮将五年不退。报告指出,目前中国零售业整合度仅有20%,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中国零售100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0%,市场呈严重分散状态,需要强大的整合力度。
  这意味着2007年甚至是往后的几年里,中国的零售市场将不会平静。
  事实证明,2007年伊始,国内零售业并购大战再次迫不及待地上演。2月27日,全球第一大零售商沃尔玛宣布购入台资超市品牌好又多35%股权,此举拉开了新一年零售业并购战的序幕。至此,沃尔玛方面表示,其在中国内地的首个并购案例,即希望借助好又多在内地的100余家门店分布,加速在中国内地零售业布局。
  几乎同时,来自马来西亚的零售品牌百盛商业称,2007年将于中国市场再开五家大型購物中心,“为实现经济增长平衡,中国经济重心将进一步从投资及出口向国内消费转移,特别在可支配收入急增的情况下,零售业将成为强劲经济表现的主要受惠者。”百盛集团如此认为。
  可以预见,2007年中国零售业并购步伐将依旧急促。
  


  然而,导致如此快速的原因何在?难道仅仅因为“分析报告”中所称的“市场状态严重分散、发展空间足够宽阔”?其实不然。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零售业经营额增长幅度达到16%以上,位居十大流通业之首。商务部预计,2006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实现十年来最大增幅,2007年可能再增长13%,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达到8.6万亿元。这一系列的数字深深吸引了国外零售巨头的眼球。
  此外,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企业压力骤增,为了攫取更多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通过并购形成的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提高在采购、库存管理和分销环节的效率,这些因素也构成了零售业并购加剧的原因。
  “中国零售业并购浪潮将五年不退”,五年后,中国零售市场将呈现一个怎样的格局?我们无法得知。然而,作为并购的主战场,中国零售业网点资源将逐渐步入稀缺境地,并购方式将会成为调配网点资源分配最为直接和最为有效的手段;而且随着中国零售业全面开放的深入,外资零售巨头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将成为中国零售市场并购大战的主要参与者;此外通过中外零售企业的争夺,一批新的世界级的零售巨头将在中国诞生。
  
  挑战政府监管能力
  
  毋庸置疑,并购已经成为外资企业打开中国市场最快的途径,一方面可规避因选择全新投资方式而引起的竞争和风险,另一方面还可以拿到理想的店面。
  然而,纷繁并购的最终结果是,市场高度集中,少数大企业从零散的对手手中争夺资源,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如此一来,虽然进一步提高了并购标准,但也使得国内实力较弱的中小零售商生存更加困难。
  商务部分析,外资零售企业发展活跃主要表现在开店速度快;并购力度大;另外,在现有的中外合资公司内,外方通过收购合作公司的股权,加快了独资经营的步伐。
  对此,部分学者表示担忧:外企大举进军国内零售业,一旦形成垄断态势,将危及国家经济安全;而另一些观点则认为,外企并购有助于促进国内零售业的健康发展,不必太过担心。
  无论如何,零售外企的大举进军显然对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能力提出了足够的挑战。
  事实上直到今天,外资零售企业的监管问题对中国政府而言始终是个难题。从税收管理而言,外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上非常繁杂,而各地税务部门的审计能力参差不齐,要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并非易事。另外,如果有关部门出台了规范外资商业企业并购的规范性规章,各地政府能否遵照执行,是不是还会出现违规情况,仍是未知数。
  有专家预测,外资零售企业可能在五年后占据80%的中国零售业市场份额,届时中资零售企业将面临严峻的生存竞争考验。这样的预测,值得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虽然到现在为止,没有案例显示这样的情况会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主权,而且所谓的外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零售品牌分散进入,形成垄断合力的威胁不大,但是,仍有业内人士呼吁:“仅从市场经济秩序的角度出发,对外资零售企业的并购行为进行规范、引导是必要的。”
其他文献
从2005年3月至今,由一个人开发、运营的书评、影评、乐评网站“豆瓣”网,注册用户已经超过100万,成为Web 2.0时代的明星。这对于曾经把物理作为事业、计算机不过是工具和兴趣的杨勃来说,是“玩”出了名堂。    从“驴宗”到“豆瓣”    2004年7月中旬,辞去一家物流咨询企业CTO职位的杨勃跑到美国求职。“面试官是个华人,他说很羡慕我,有在大陆创业的经验。”杨勃说,跑了一圈之后,觉得还是应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L9和CXCL11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XCL9和CXCL11的浓度;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
这些年张爱玲也渐渐红起来了。上世纪40年代写就的小说,在现在的人们看来,无疑有了超前的意义。  当我发觉自己在初中一年级就开始读张爱玲的时候,我的心情十分复杂,不知该吃惊还是该自豪。听内行人指点:张爱玲是传奇作家,缪斯信徒不可不读。于是我便找来她的书,满脸虔诚地翻开《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多美的题目啊!深受才子佳人小说熏陶的我,未看小说光看题目就已经想入非非:莺莺张生,梁山伯与祝英台,倾国倾
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我国实行关税配额管理的农产品进一步减少。面对全面开放的农产品市场,迫切需要转变观念,创新管理模式。日前,商务部印发了《大宗农产品进口报告和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将于2008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  《办法》的实施,将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进一步规范贸易秩序,促进我国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