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调动语文课堂气氛的技巧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对语文似乎敬而远之或者勉强而受之,从而上课时也表现为心不在焉、精神不振。而且这种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的确,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根据活动对象和活动主体的特点,通过多种渠道,综合地、整体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以唤起学生主动探求、钻研知识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学得懂、学得快,又能感受到美,进入审美的佳境。这也成为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师作为思想的教育者、知识的传播者和课堂的组织者,其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如何诱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教学实践,归纳几点以共勉。
  
  一、创造热烈轻松而又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是重要保证
  
  教学相长,相克相生,互相影响。良好的课堂气氛,不但能调动教师的讲课激情,把课讲得有滋有味,妙趣横生;而且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兴味盎然,沉湎于汲取与探求知识的境界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受熏陶,从而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中。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师生共同浇灌的结果,是教师占主导作用下的学生配合。俗语道:“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授课时设计一个警策而精彩的导语,往往是一堂具良好气氛的课堂开端。导语精彩生动,引人入胜,往往瞬间可勃发学生的热情。例如在教《拿来主义》一课时,寻找最有吸引力的突破口,以投石激浪。设计如下:“夏天蚊子多,天气闷,打开窗子进蚊子,不打开又闷得慌!真是‘熊掌和鱼不可兼得’,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法子呢?”学生说:“安纱窗。”“对!非常好!有生活常识。按鲁迅先生的逻辑:我们不仅要把纱布安在窗子上,更重要的是每个人的心灵之窗都要安上一扇纱窗……这究竟是什么逻辑?”学生自然往下想,顺势引入新课。在该课的第二课时,为了把本课的中心任务引向比喻论证方法,特地讲了个小故事:“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冯骥才在欧洲一次答记者问中,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搞改革开放学习西方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如此问题按常理讲几个小时也讲不完,怎么回答?”此时我稍作停顿,有的学生在思考,有的期待地看着老师,于是我顺势说出:“不,难道人吃了牛肉也会变成牛吗?”同学们顿觉妙。于是抛出准备好的问题:“这是一种什么说理方法?”一下子把学生引入跃跃欲试的状态。
  导语设计可千姿百态,或温故释题,或巧譬设喻,或故生疑云……在教学实践中,大凡用得较多的是设置悬念。好奇心人皆有之,这不仅可以激发兴趣集中精神,还可保持这种心理状态,直到疑云得释。
  循循善诱的启发引导是保持这种良好气氛的保障。好的开端如“开场锣鼓响,召开八方客”,还应在此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启发诱导,以投石激浪。所以起着主导作用的教师得充分运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推波助澜,只有巧妙“导”,才会有更好更快地“悟”。例如在《伶官传序》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说明课文因事见理的方法,采用由浅至深的提问方式:1、公元908年、913年、926年这三年,在庄宗身上分别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在课文中查找并归纳出:公元908年受三矢,公元913年大功告成,公元926年遭叛乱丧国身死。这个问题基本上就可以把文章理顺。2、为什么同一个人在前后短短十来年,竟有如此之大的变化?学生议论纷纷,一时答不上来。于是把问题分解:庄宗对三矢态度如何?同学们说:郑重、严肃,从“以一少牢告庙”可看出。对!说明他是如何对待先王之愿的?学生马上接上,“一定要实现其父之遗志”。“决心很大”可见他的行动怎样?“可推测出他是日夜操劳”。好,13年后他的结局如何?“身死国灭”。导致的原因在于谁?学生议论。提示根据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是?“忧劳可以兴国,豫逸可以亡身”……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节节相生,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准确把握、灵活运用,让学生处于“跳起来摘到果子”的心理状态下,从而促使学生思维奔腾驰骋。
  良好的课堂气氛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环环相扣的推进,还要有耐人寻味的结尾。一是对学生的思维的整理,二是对知识的存档巩固,强化刺激。切不可在动乱中草草收兵了事。
  
  二、教师动之以情,以情激情
  
  美的事物之所以能唤起人们的兴趣,是因为美所蕴含的情感浸润着人们的心田,从而产生进一步了解的热情。同理,语文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承,更是美的熏陶,教学过程也要讲究艺术化。要感动学生,教师自己首先要被感动,才能把教材中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学生、感染学生。所以说教师要“入境动情”以便“出情传情”。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春》一课,创设情境,展现意境是较为科学且常用的方式,并且朗读又是常用的一种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很注重文章的诵读,深情地反复地诵读。如果能像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那样读得“头拗过去,拗过去”,击节唏嘘,摇头顿足,有时甚至达到所谓“一吟双泪流”的境地,那么就很容易感染学生。但近年来,许多教师不注重这方面的要求,这是违背语言教学规律的。当然,形式可以多样化,可借助多种手段,但一般应以教师范读为宜。例如在《滕王阁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反串一个导游的角色,并用其特有的职业语言来作导语,介绍完后,当场为学生配乐示范朗诵。在古典音乐的烘托中学生脑中隐约显现滕王阁的雄姿,在教师深情的朗诵中,学生深感王勃其不得志之情。近年一些教育界人士呼吁: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这是有道理的,“古之人不余欺也”。
  总之要让学生悟,教师先得悟;要让学生动情,教师先得入情。所以教师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反复钻研教材,用艺术的审美的眼光,全方位多角度去欣赏作品,体味作品,领略作品,甚至融入作品中。这是前提,只有把基础内容悟透夯实,才能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活用,正所谓“死去活来”。如果一味追求方法和技巧,那只能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
  (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602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揭批“法轮功”的步步深入,人们对“法轮功”的罪恶本质和社会危害看得越来越清楚,近日,记者走访了部分医学专家,剖析“法轮功”害人的鬼蜮伎俩。
21世纪,健康是人们关心的头等大事,家电产品也将以健康、安全、环保成为共同企求。人们在享受家用电器带来方便、舒适的同时,也自然要求家电产品也能保健。
'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少年娘则中国娘'……近日,新华网以《'娘炮'之风当休矣》为题,炮轰男生'娘化'现象。阴柔之风盛行的当下,教
我国的辐射固化行业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展,到2000年已初步形成一个新的产业,并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005年又上一层楼。据中国感光学会辐射固化专业委员会对122家企业统计,200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曾玉康说:“谋求油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油气并重,内外并举。”
<正>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面对日趋增多的感冒药,应认真选择,对症下药,在服药前必须详尽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向医生咨询如何用药,以防产生种种不良反应。 1患消化道疾病中的十二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反对传统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那么,怎样做才能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呢?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情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固定的五个程序: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整节课往往都是教师滔滔不绝地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抒情酣畅,见识卓越,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王勃的《滕王阁序》描景绚丽,形式华美,被当时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两文犹如序体文中的两块美璧。熠熠生
2005年8月1日22时58分,从大庆炼化公司传出捷报,国家确定的大庆地区首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5个重点项目之一的大庆炼化公司30万吨/年聚丙烯工程生产出合格产品,这标志着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