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培养过程中CD16及CD11a的表达变化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rz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由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上表达的CD16和CD11a均与其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和直接接触杀伤的抗肿瘤效应密切相关,因此了解两种细胞扩增过程中这两种分子表达的强弱,对根据免疫效应细胞的最终用途决定两种细胞的最佳收获时机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了解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在培养过程中的CD16和CD11a表达的变化规律。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移植免疫学动态观察,于2006-09/2008-03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完成。材料:脐血来自本院健康足月妊娠产妇。方法:采用Ficoll-Hypaque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含体积分数为0.15胎牛血清的IMDM,双抗生素青、链霉素各1×105U/L24孔培养板中,在培养体系中加入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7、白细胞介素15、干细胞因子及FLT3L制备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每隔3天半量换液及全量补充上述细胞因子。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56+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以及CD3-CD56+自然杀伤细胞在4周培养过程中CD16和CD11a表达的变化。结果:CD16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上的表达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在两类细胞上均在培养的第4周达到最高峰,分别为(55.99±3.90)%和(7.86±1.66)%,但CD16在自然杀伤细胞上表达比例较低,整个培养过程中自然杀伤细胞上CD16的均数表达没有超过8%。CD11a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培养的第3周,自然杀伤细胞培养的第2周达到最高峰,分别为(49.32±6.32)%和(82.31±11.33)%,之后逐渐出现下降,到培养第4周几乎消失。结论:CD16和CD11a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上的表达随培养时间呈动态变化,使用单克隆抗体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效应时,细胞的收获期可在细胞培养的第4周,利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直接杀伤效应进行细胞过继免疫,那么收获细胞的时间以细胞培养的第3周为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股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和特点。方法:对35例股骨近端复杂骨折做有限切开复位LISS系统内固定治疗。记
在论述瓦楞纸板、蜂窝纸板、纸浆模塑、可降解泡沫塑料、发泡植物纤维、膨胀珍珠岩等缓冲材料特性基础上,分析比较了各种环保型缓冲衬垫的开发研究及应用现状。
本文在总结我国包装工业近20余年取得重大成绩和在资源环境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包装工业今后将出现的"发展循环经济"、"废弃物回收利用产业化"、"大力发展绿色
当前小型水利工程除险加固中常见的技术是防渗、灌浆。在具体工作中,要与小型水利工程的不同特点相结合,如高压喷射灌浆技术的应用在近年来也得到广泛应用,并得到有效发展。
为了建立一个自主、高效的细菌表面展示体系,利用野油菜黄单胞菌冰核蛋白N端结构域,将短小芽孢杆菌脂肪酶展示于大肠杆菌Rosetta 2(DE3)表面.采用细胞分级、脂肪酶活测定和Hi
手足口病是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症状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红色疱疹或溃疡。手足口病主要是由20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其中以柯萨奇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