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HB基因新发剪接突变导致下腔静脉旁副神经节瘤一例分析

来源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45724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paraganglioma, PPGL)是起源于嗜铬组织的神经内分泌源性肿瘤,是继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临床研究进展,发现遗传性PPGL约占PPGL 35%~40%,且目前已经发现PPGL的致病基因至少有17个,其中SDHB基因突变常见于副神经瘤,且约40%的恶性PPGL与SDHB基因突变有关。本文报道1例SDHB基因新发剪接突变导致的PPGL。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经皮心导管微导丝肺动脉瓣打孔并球囊扩张治疗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PA-IVS)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受经心导管微导丝肺动脉瓣打孔并球囊扩张术的21例(男14例、女7例)PA-IVS新生儿的治疗及随访情况。所有患儿均采用经Simmons导管推送微导丝肺动脉瓣打孔技术,同时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术后1、3、6、12个月及
目的分析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右冠状窦伴动脉间行程(ALCA-R-IAC)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要点。方法对2015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确诊的4例ALCA-R-IAC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儿均为女童,发病年龄7.5~14.7岁,全部经CT冠状动脉成像(CTCA)检查确诊为ALCA-R-IAC。4例患儿均有运动性
患儿 男,81日龄,主要表现为抽搐、肌张力低下、难治性代谢性酸中毒,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液性改变,经血、尿遗传代谢病筛查和基因检测,确诊为生物素酶缺乏症。入院后病情加重,死于呼吸衰竭。对于发病早且发育明显落后、高阴离子间隙性酸中毒及脑液性改变者,需警惕生物素酶缺乏症的可能,血、尿质谱筛查或基因检测是确诊的依据,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期刊
目的探讨1型原发性高草酸尿症(PH1)患儿的临床、影像、分子生物学特征,及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5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肾内科住院经基因检测确诊为PH1的7例患儿(男4例、女3例)病例资料,分子生物遗传学检测方法采用对先证者进行肾小管疾病相关靶向基因外显子测序并采用Sanger测序法对家系进行验证,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肾钙质沉着与肾功
百日咳综合征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及副流行性感冒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百日咳综合征发病率呈周期性上升趋势。本文就百日咳综合征病原学、发病机制与临床特点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期刊
心肌病是一组异质性心肌疾病,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是心源性猝死。人类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分化潜能的细胞,为研究心肌病潜在致病机制及药物筛选提供了重要的平台。现对人类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在研究心肌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
目的探讨使用肺功能1秒率判断患儿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时界值的选取。方法采取临床诊断性试验研究,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北京市中小学6~14岁健康儿童383名(男190名,女193名),使用德国Jaeger肺功能仪进行流量-容积曲线测定,计算1秒率的正常值低限(LLN)。2018年6至7月,连续纳入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哮喘门诊就诊的6~14岁的哮喘患儿213例(男151例,女62
目的探讨改良肌皮瓣法矫治下睑松弛的疗效。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武汉爱尔眼科医院眼整形科对下睑松弛85例患者施行改良肌皮瓣法矫正术。男36例,女49例;年龄41~68(45.39±2.97)岁。术中强调保留眼台、泪沟处理技巧、肌肉切除与缝合技巧。随访6个月评价手术满意度。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满意79例,占92.94%;表现为下睑皮肤松弛消失,下睑缘袋状沟消失,无眼睑退缩,睑缘有眼轮匝
目的回顾性分析糖尿病足骨髓炎(DFO)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可疑DFO患者60例,入院后行骨活检明确病理学诊断,骨培养确定病原菌及药敏情况。此外,取患者创面基底部组织行细菌培养,与骨培养结果做对比。结果60例患者行骨活检后确诊为DFO。在60例患者中,共有45例患者同时行骨培养及基底部组织培养,两者结果一致的共有24例,占53.3%。骨培养阳性率为55.
线粒体功能障碍在糖尿病并发症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靶向线粒体功能的治疗策略在此类疾病中也越来越受重视。本课题组长期致力于探寻线粒体氧化应激、能量代谢等线粒体功能失衡与多种糖尿病并发症的联系。本文就线粒体功能障碍在糖尿病溃疡、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具体分子途径进行综述,并探讨靶向线粒体功能障碍治疗上述疾病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