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有效问题开通学习路径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anb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04-02
  自有效教学的理念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滥觞以来,有效教学就成为现代学科教学宏大的主流追求。一如美国掌握学习理论家布卢姆对理想的教学所作愿景式的描述:“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5%的优等生加90%的中间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笔者认为,“提供足够的时间”是掌握学习的客观保障,“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是掌握学习的期待效验,而“适当的帮助”应该成为掌握学习中教师有效教学的能动追求。
  “适当的帮助”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指向什么?美国教育学博士加里·D·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中有论断:“问题是支持教授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工具。”鉴于此,笔者认为“适当的帮助”可以指向教师在一定时间里施行的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即提问,提问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并确保学有所成。
  而最有效的问题提出又指向什么?加里·D·鲍里奇也有精辟的观点:“有效的问题是那些学生能够积极组织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由此可见,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以问题唤醒内心的方式帮助学生积极组织回答和积极参与学习,这同样是教师提供的“适当的帮助”。于是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向学生提出能够帮助学生积极组织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即有效教学的施行发轫于有效问题。
  那么如何借有效问题达到开通学习路径的目的?
  (一)提炼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在文本解读中具有一种向心力辐辏力,具有定点爆破的效应。顾德希老师在《在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上的专题发言》中指出:“凡是好的阅读课,能给学生以启发的是一句话或几句话的理解,抓好了这句话或几句话的理解,学生就会茅塞顿开。”发言中指出的给学生以启发并让学生茅塞顿开的那一句话或几句话就是具有整体性阅读价值的问题,就是需要教师在预设时精心提炼具有文本解读核心意义的教学问题,它有帮助学生由点及面地进行整体理解的牵发作用。
  笔者听过某教师执教新闻特写《落日》时,抓住作者朱启平晚年病重时和老友陆铿谈及当年写作情况时所说的一句话:“在密苏里号军舰上,有各国记者参加受降仪式。我想我必须以一个中国人的立场,中国人的感情来写好这篇报道。”然后将它提炼成一个能够引爆全文的核心问题:筛选文本中能体现“中国人的立场”、“中国人的感情”的语句或文段。于是学生纷纷主动地去文本搜寻到相关信息。“中国人的立场”、“中国人的感情”成了有序阅读线索,然后参读美国记者荷马·比格特对签字仪式的描写文字,从比较细节描写暗含写作立场层面再次印证作者中国人的写作立场和情感。这种求证式的核心问题,在学生与文本形成一种强烈的完形召唤,清晰利落的问题提炼彰显了文本研读的课堂张力。
  (二)发现隐含问题
  发现是人类一切自我能力的核心,是人类对于自我人性的创造的基本前提。动态的课堂就是潜流,随时会有师生间就某个问题发生的思想语言交锋,教师也会惊艳于课堂上始料不及的隐含问题的发现。隐含是因为文学语言的模糊性与作者表达的含蓄性所致,发现隐含问题实质是彰显文本中客观存在的语言信息。诚如叶澜教授所言:“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笔者在执教《烛之武退秦师》时,在学生的发现中经历了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这个隐含问题在学生朗读环节中被发现。有学生把“夜,缒而出,见秦伯曰”读成了“夜缒而出,见秦伯,曰”,这原本是苏教版与人教版的版本区别,没料被学生指出朗读错误,于是笔者顺出一个问题:两种读法有何区别?学生畅所欲言。“夜,缒而出”强调利用夜色掩护以悬缒方式突出重围的智慧,“见秦伯,曰”强调拜见秦伯的从容镇定。笔者趁机又补上一句:又表现了烛之武面对强敌时从容稳重的胆略,胸有成竹的自信和举重若轻的气度。学生欣然。笔者就势追问:“如果让现在的你对这两句话重新断句标点,你会怎样断句?”学生把两种版本的断句重新整合,生成性断句体验对好多学生提供了成功掌握学习的机会。看着学生兴致高涨,笔者又心生一问:在“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的“出”与“见”之间,你还能想象烛之武的求见谋略吗?学生各抒己见。笔者简述了明代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三回“老烛武缒城说秦”部分所想象的一种出城方式:“武从营外放声大哭,营吏擒来禀见穆公。”一个“哭”字又讓学生思绪涌动。作为一个教学铺垫环节,这两个即时的隐含问题的发现是对烛之武智退秦师的有效完形,激发了学生借问题深入学习的欲望。
  诚如苏格拉底所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如能借接生婆之手开发文本关键信息,激活学生的思想情感,涵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并让学生学会组织回答臻于主动开通路径掌握学习,应该是趋于有效的一种教学途径。尽管文本永远是一个敞开的寓言,而有效教学正如卡夫卡所说:“有一个寓言,正捏着生命的痛处。”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068-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探究学习也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发现问题
依据非线性动力学混沌理论、采用音叉振动装置、运用虚拟仪器技术,开发了适应大学物理实验的音叉混沌实验仪。利用该实验装置可以结合虚拟仪器界面中的实验现象和理论计算结
【摘要】数学练习题是在学生理解新知识的基础上,巩固当堂课所学知识的练习题。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基本活动形式。只有受学生欢迎的练习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那种单调、机械的练习只能逐渐消淡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厌倦、疲于应付。  【关键词】数学 练习 教师 学习 形式  【中图分类号】G42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
目的回顾总结28例颅内肿瘤合并梗塞性脑积水先行脑室腹腔引流术后,再行伽马刀治疗的具体方法及疗效。方法对入院治疗患者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缓解高颅压症状.通畅脑脊液循环后,再
为了观察水在土中的渗透过程以及模拟土的渗透破坏等现象,设计了一套渗流演示实验设备,该设备能进行多种演示和模拟实验。该文介绍了渗流演示设备的组成结构,以及它所能进行
我国加入WTO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新形势下如何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主题.本文作者通过工作实践,阐述了新时期计算机实验室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并提
针对目前社会对嵌入式系统人才的大量需求与高校理工科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普遍存在有“重软轻硬”和“重理论轻实践”现象,提出了通过加强和提高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实验教学来提
本文总结归纳了C/C++程序设计语言上机实验中的典型错误,以提高学生的程序调试能力.
语文课堂是充满情感的,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调动他们的情感,促进智力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引导与训练,以期达到情智共生的目的。通过本案例,作者以开放性的问
2007年6月19日下午3时16分,国内最重的32m跨度900t铁路箱梁稳稳落在偃师特大桥0号台和1号墩支承垫石上,这标志着河南省最长桥偃师特大桥桥头在中铁十六局集团四公司建设者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