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www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案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它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有机结合学案和教材、以学生为主体,最终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目的。本文首先分析了学案式教学模式的实质,其次,深入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学中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学案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60-02
  1.前言
  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要逐步走向创新、开放、互动,将机械、统一、僵化的传统教学方法打破,最终建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学案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学为主体、教为主导”,以体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特征, 以发展学生的个体为根本,以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为宗旨,突出学法指导,突出学生探究、合作、参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及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研究方法。本文就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2.学案式教学模式的实质
  学案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它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有机结合学案和教材、以学生为主体,最终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目的。同时,学案式教学模式也与过去的教案式教学模式不同,教案式教学模式具有不透明性,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学生往往对于教案内容毫无所知,而教师则手中有教案,以主导者的角色来进行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机械式地吸收。而学案式教学模式则不同,它有机地融合了学习方法、内容及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让教师的教学方式发送了变化,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精力主要放在三个方面:(1)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或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给学生教学相应的自主学习方法;(3)对一些难点、重点进行指导。
  3.初中数学教学中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我们以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为例,来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3.1 学案式教学的准备
  首先,教师在教学全等三角形之前,首先应该对本次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明确。第一,要掌握全等三角形的辨别方法;第二,要识别三角形是否为全等的三角形;第三,要从中体会知识点,总结经验。
  其次,教师要做好教学环境的准备。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由这位小组长来安排组员的工作,以此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再次,要准备好学案及辅助教学用具,学案中要综合考虑教师自身的理解和教材大纲的要求;而辅助教学用具主要有多媒体幻灯片和等边三角形模型等。
  3.2 学案式教学的进行
  教师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要先将学案发到每个学生的手里,让学生在课前予以预习。正式上课时,教师可以先用几分钟的时间概述一下此次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学习目标,然后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应该按照学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步骤来开展自主学习,若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学习完毕之后可以向教师提出。同时,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也要设立几个问题以供他们进行思考。例如:“若两个三角形只有2个边、2个角对应相等,那么可以证明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吗?”、或者“若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边、三个角都分别都对应相等,那么可以证明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吗?”等等。
  学习完毕之后,每个小组都应该分类总结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开展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到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的讨论结果仔细听取,适时给予引导,必要时还可以参与讨论,以此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主动性。
  3.3 学案式教学的总结与提高
  在小组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及时讲解和点评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以便让学生能够及时掌握课程的知识点。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教学不同,学案式教学模式的讲解是建立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之上,若学生理解较佳,那么教师的讲解就应该简单概要,不要长篇大论;若学生理解不深入、存在较大问题,那么教师就应该结合实例来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当然,有些教师对于学案式教学模式理解还存在着偏差,认为学案式教学模式=学生广泛参与,一有问题,无论问题难易如何、合适与否,马上就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结果效果较差,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有些问题本身就是不屑一论的,让学生讨论,既浪费教学时间,又让学生索然无味;第二,没有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采取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很难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学案式教学课程的最后,还需要总结与提高,教师应该选择由针对性的课后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此来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巩固知识点,增加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4.结语
  总之,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应生搬硬套、不应机械化,要具备可操作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当然,要较好地应用学案式教学模式,需要不断改进、不断总结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和数学兴趣。
  参考文献:
  [1]张志辉.新课改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J].新课程(教研). 2010(02)
其他文献
【摘要】藏区学生的不同的认知投入类型往往和藏区教师的教学有关,也与其在教学过程中情感体验有关。综合起来,藏区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往往和认知水平有关。  【关键词】认知投入 解决数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49-01  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投入  在藏区学生数学学习中我们提出三个问题
【摘要】口算是小学数学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的多样性”。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用书面表达计算过程而通过思维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口算不仅有实践意义,而且是“数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口算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口算训练 方法探索  【中图分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各种课程都是处于打基础的阶段,高效课堂对于学生学习,甚至教师自身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小学数学是具有鲜活色彩的学科,教师应该发展学生思维,实行探索性学习,让课堂兼顾差异性,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全面性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特征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50-02  课堂教学作为教
【摘要】逻辑思维能力,是正确、合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它在能力培养中起到核心的作用。对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主要采取三个步骤:一是在形成、理解和深化数学概念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二是通过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三是通过数学语言的训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 数学 逻辑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推崇,经过实践的检验,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使学生自主的学习,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本文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个人的观点。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合作学习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54-02  一、
【摘要】本文根据高职专科院校学生基础差、数学学习时间少的特点,通过采用双向式教学、自学与导学式教学、开放性教学等方法,借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出了数学建模教学的改革方法,同时对学校考试方法也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同时某些高职专科学校为了扩大学生的受益面,弥补因为数学教授课时少而影响实践教学的缺憾,打破了学校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通过开展数学竞赛、建立QQ群、利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