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一发而动全身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gli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广大教师对于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具备了充分的认识。如何有效地实施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也是有效阅读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它关系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现。而在实施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文本解读的切入点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文本解读切入的美学意义
  毋庸置疑,文本解读是实施有效阅读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文本解读的美学的意义更加凸显。如果我们从美学的角度来分析的话,我们应根据美学理论的指导,从自然美(文本输入)、社会美(文本输出)和艺术美(文本辐射)等角度寻找语文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并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使语文美育在阅读教学中真正得到落实,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审美阅读中得到提升。
  这里,我们不妨以文学作品的解读为例来阐述这个话题。我国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从取向到方法上受我国传统解读理论的影响非常深远,表现为:肢解文本式的技术化解读和“教学生说套话”式概念化、模式化文本解读。虽不能完全否定,但是至少也影响了一代人,也禁锢了一代人的思维。
  但是由于教学主体——教师和教学客体——学生的差异性,解读文本的角度和解读后得出的结论必然会出现千差万别。而这种差异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差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也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文本解读的价值在于解读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从哪里着手,就必须强化切入口。无论是对执教者,还是对学生,都是一种全新的理念,都是一种全新的引导。无论是教师的文本解读,还是文本切入,其作用都在于给学生以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领悟思路影响学生的解读,影响学生的思维,而非让自己解读的结果替代学生的解读过程、认识过程、思维过程,否则只能人云亦云。
   广西贺州学院的中文系教授付煜在《文本解读切入点的美学基础及其应用》一文中提到,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角度去寻找文本解读切入点的理念,很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在他的文章中,作者以南朝梁吴均的骈文《与朱元思书》为例,阐述了他的这一美学观点。作者以自然美“奇山异水”为切入点,提出了四个问题:景美在何处?(这是从自然美切入)情美在何处?(转向社会精神美)辞美在何处?(转向艺术美)章美在何处?(继续探究艺术美)继而,沿着这样的切入点,逐步解读文本。
  作者从美学的角度切入语文教学,并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使语文美育在阅读教学中得到真正落实,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审美阅读中提升。至于作者又是怎样从“社会美”这个角度作为切入点,去解读文本的,这里我们就不一一赘述。
  
  二、文本解读切入的个性原则
  我们在解读文本时,尽管可能出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我们始终要把握住一个底线,那就是“再怎么哈姆雷特,它终究是哈姆雷特,绝对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否则文本解读就失去了方向,不是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而是出现自由化的趋势。而这样的解读,完全违背了文本解读的初衷,实在是不可取。
  这里,我们不妨以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的著名的“冰山理论”来剖析这个问题。
  在“冰山理论”中,海明威是这样解释的:作家作品显露出来的内容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也就是所说的“冰山一角”,而隐藏在作品背后的内容需要读者自行解读。那么我们的教学也应为学生提供一个自行个性解读的交流平台。这里我们不妨以小说教学为例,如果涉及小说教学,高明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都会和学生一起挖掘出文学作品本身要传达出来的内容,把课堂变成开放型结构。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就必须找准文学作品教学的切入点,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统编版教材中的大部分文学作品都是取自名家名篇,如果把作者的生平、流派、创作风格、写作背景等作为导入部分或作品阅读前的必设环节,客观上能让学生更顺畅地理解作品,却限制了阅读思路,阅读意义被同质化。这是一种浅层次的阅读指导。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鼓励学生在没有任何知识点的介绍或者背景讲解的情况下进入课文,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第一印象,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要研究文本,善于把握对理解文本内涵有重要作用的、有“爆发力”的知识点,并将其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内涵。如在教学能够体现海明威“冰山理论”的作品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窗》时,可以把“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作为教学突破口,让学生在这个结局中关注文本背景、人物形象、主题内涵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尝试逐步地深入理解文本。
  
  三、文本解读切入的案例呈现
  执教者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文本,的确给我们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这些文章中,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执教者不同的教学风格,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执教者对于文本解读的态度。
  有的从文章的题目切入,像《孙权劝学》一文,从“劝”字切入,《皇帝的新装》从“新”字切入;有的从文章中的一个词语切入,像《岳阳楼记》一文,从“斯人”切入,《秋天的怀念》一文,从“怀念”切入;有的从文章的一个句子切入,像《背影》一文,从“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我,惦记我的儿子”切入,《老王》一文,从“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运者的愧怍”这一句切入,等等。
  实践证明这样的文本切入是行之有效的,就是在这样的切入点引导下,学生们找得认真,读得认真,想得认真,练得认真,既抓住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体现了学习与生活关联的意义,又反映了知识与技能融合的作用,既保留了教师独特思维的价值,又证明了学生互助学习的功效,真可谓一举多得。
  一个好的切入点,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激起执教者研究的欲望,从而使教与学的活动得以顺利完成。唯有准确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才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才能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课堂目标达成率最大化、最优化。
  教学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我觉得一名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展现自我,实现超我,就應该也必须在不断阅读和学习的基础上,学会独立、持久而深入地思考,当然也要有坦然接受失败的勇气。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海陵中学)
其他文献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数学教育”“社会即数学课堂”。我们发现儿童在生活中表达数学、学习数学的多种方式中,绘画是儿童普遍喜欢,并且乐此不疲的一种表达方式。其中,儿童“数学绘画日记”的创作是一种尤其有意义、有价值的实践方式。数学绘画日记就是采用日记的形式,将日常生活中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数学情景画下来,并用文字将看到的现象、发生的事件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数学知识记录下来,它是儿童用文字和图画共同来表达生活
期刊
人教版教材把《鸿门宴》一文放在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二单元是本教材唯一的文言文单元,担负着从初中到高中学习过渡的任务。从能力训练方面看,前后没有明显连续性,教学难度相对比较大。本单元为记叙散文、史传文学,《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分别选自《左传》《战国策》《史记》,三篇选文同样是写史,但叙事手法和艺术特点各不相同。从本单元的导语可以看出单元编写意图,即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悉心体会,掌握
期刊
《与朱元思书》是统编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此文篇幅短小,不用典故,但教師在教学时常常感到困难,原因有二:一是文体归属复杂,二是文章内涵复杂。笔者查阅多篇教案后发现,不少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问题,尤其是教学目标方面,或面面俱到而重点不彰,或浮于表面而难以深入,或与本单元其他课文教学目标雷同。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起着导向作用,为了纠正《与朱元思书》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偏颇,提高教学效率,有
期刊
小学生思维能力不足,知识结构不完善,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对学生后面的学习造成不良的影响。实际上,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犯的错误是一种高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合理应用这些错误“资源”,开展化错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对知识的正确认知。  一、“试误”视角下的化错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化错策略,首先就要让学生犯错。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应该尝试给予学生犯错的机会,可以针对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为学
期刊
开展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识字课无疑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因为学生在识字的“黄金时段”通过识字课解决大量识字问题,能为中高年段的阅读与写作打下良好基础。识字更是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但这“重中之重”在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以来,还未曾见识到公认权威而科学的教学范例,所以对于识字课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以下简称 “丛书”)的整合,我也是摸索着前进。  首先从教材出发,丛书的编
期刊
教育是最复杂的,是心灵与心灵、思想与思想的交流,学生需要沐浴教师心灵的阳光,教师也需要透过学生的生命完善自我,重拾敞开心灵的教学勇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恰好是引领我进行心灵之旅的灯塔,是帮助我找回“失落的勇气”的导师。  读完《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让我鼓起探索优质教学之道的勇气。这是一次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它重新激发我从事这份艰苦但又
期刊
对于特级教师肖培东的书《教育的美好姿态》,起初是被书名所吸引,为封底的一段文字所打动:“我们在钢筋水泥的教室里识字读文,春光在窗口等候,微风从走廊掠过;我们在花草云湖的教室里读天读地、读自己,小鸟飞进了我们的书本,小虫子爬成了我们的标点。那随风送来的芳香、绚烂与牧歌,都是我们的篇章;那书声琅琅的唐诗宋词、小说散文,都被折成一只只纸船,在青春的吟唱中漂向远方……”然后进入书中,开始了真正的美好之旅。
期刊
“基于绘画的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建设”是我校围绕“幸福教育”开展的幸福课程之一。目前,我们已经建构了一年级学生读数学绘本,二、三年级学生做数学绘画日记,四、五年级学生画数学连环画,六年级学生进行数学绘本创作的课程体系。这样的课程体系不仅尊重了学生的思维特点,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能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通过观察和实践,我们发现学生从读数学绘本到自己做绘画日记,再从绘画日记到连
期刊
南昌市第一中学是江西省第一所公办学校、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从1901年建校至今,已经走过117年的风雨征程,先后从这里走出了21位中外院士和无数的精英人士,至今仍弦歌不辍。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国学经典”是载体,终极目标在育人。为此,学校结合教育变革的大背景,基于上述的现实基础和历史依据,从自主发展、经典传承、文化育人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有别于
期刊
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决定了语文知识点的多、繁、杂,随便翻开一篇课文,都可以发现每一篇课文都包含很多的内容,涵盖很多的信息。这就要求执教者实施教学时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文本的文体特征和学情的特点,选择其教学的切入点,这样可以将教师、学生、文本有机地整合起来,以实现阅读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老师在解读文本时不是先阅读文本,更加谈不上去寻找文本阅读教学的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