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解构与重构的主观色彩表现教学初探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shiaijiuj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摒除受写实色彩表现干扰的诸多因素,全方位渗透二维形态元素,即将点、线、面作为色彩赖于生存的形介入,使色彩的表现更纯粹。而形态的解构与重构是对客观事物作主观处理、继而进行再创作的基本表现方法和艺术形式。
  关键词:中职教育;艺术设计;设计色彩;形态分析与表现;解构与重构;主观色彩表现
  正文:
  色彩,作为艺术与设计最具表现力的元素之一,它的存在能直接影响人的感情变化。
  学习基于解构与重构的主观色彩表现,是为了借助色彩来更直接、更纯粹、更深入地表达我们的意图,为设想和情感的个性化表达找到出口。
  一、个性化主观色彩的表现
  色彩视觉语言的表现是依附与形的存在。无论是注重再现的写实色彩还是注重表现的主观色彩,在色彩的表现形式里都逃不开形。
  写实色彩是从客观真实的角度去观察、分析色彩关系的。它不仅要研究物体的固有色,还要再现物体在光线照射下的所有色彩关系。写实色彩是将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去研究和再现的。
  在个性化主观色彩的表现里,我们需排除一些绘画色彩中诸多因素的干扰(比如现实世界中的光源色与环境色)的影响,全方位渗透二维形态元素,即将点、线、面作为色彩赖于生存的形介入,利用色彩的浓淡、冷暖、明暗、互补等对比手法进行再创造,并将色彩还原色彩本身,使色彩的表现更纯粹。
  在设计色彩课程学习中,很多学生由于长期受传统写实绘画先入为主的影响,往往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色彩与物象的结构、空间与光影”等关系上,而導致无法真正进入对色彩本身的探究、分析与表现。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语言的“辞”,学习色彩的修辞是为了能借助它准确表达我们的“意”。
  在运用色彩表现时,我们应学会对自然界中错综复杂的色彩关系进行综合概括和抽象提取,借助色彩本身的语言,更好地传达情感和心声。
  所谓“色”由心生,便是主观色彩表现的关键。
  由心而生的“主观”是相对现实世界的“客观”来说的。那么,以主观表现为特征的设计色彩课程学习的思维模式,将有别于记录客观色彩的再现思维模式。
  对色彩的主观表现,源于我们对生活中物象的个性化感知,是我们对它进行重新审视和分析的结果。它集中体现了作为个体的人的智慧和灵感。如同我们可通过音乐和文字去表达积聚心中的各种情感和意图,我们同样也可以找到与内心深处的情感相应的色彩去表现。
  因此,从色彩语言本身来理解色彩,它是人主观心理情感的反映;从视觉语言的角度,则需将色彩导入个性化的情感体验,调配出与其相应的色彩并准确表达。
  二、形态的解构与重构
  解构与重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再现与模仿,它是通过打散形态表层且是深入其内部以寻求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不仅要打破以自然形态为基准的平面化造型和变形手法,更要着力于对客观形态的抽象和变异。
  “解”即是将客观形态化整形为元素的过程;“构”即表示对形象化元素在构图、形态色调等方面,通过提炼、简化、切割、分解和梳理等方法构建出新的画面秩序。因此,整个的解构过程是将其抽象化的过程,更是自然物象形态的我化过程,它体现的是个性意识和独特形式,注重的是感性和理性的交融,主观而冷静的再创造。
  事实上,随着对物象形态的深入探索,我们对其抽象符号的感觉会越来越清晰,而自然形态的“形”对固有思想的束缚反而会越来越弱化。这样,我们便更容易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
  1、形态的分解
  形态解构的关键首先是学会对物象形态的分解。在采集、提炼、打散、分解转而“元素化”过程中,促成自然物象形态向抽象形态的转化。形态分解大致归纳为以下这几种基本方法:
  (1)对物象原形及逻辑关系的分解
  打散形态组合的逻辑关系,将自然形态由整形向异形的转化和分解,提炼所需形象元素,使之符号化、抽象化,在变象时离自然形态越远容易元素化。
  (2)对构建骨格的分解
  打散原物象形态的骨格构成方式,以保留或提取某些局部形象而进行骨格重建,创造出新的形象。
  (3)切出与嫁接
  对物象原形进行局部切出并进行元素化的形象处理,通过类似解剖的支解的方法重新组构形成新的形象。
  2、形态的重构
  形态重构的关键是对物象形态分解出的新元素进行安排整合,重组布局的过程。这是一种摆脱自然形态秩序的元素变异的合成方法。由于新的形象元素远离了客观物象的形态而趋于符号化、抽象化,如转而成为点、线、面等单形,因而在重构中变得更具自由和多样性。重构的画面形式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
  (1)空间的分割
  A.平行型线性分割:先确立整个画面的中轴线,使自然形态逐渐向着主观形态的方向转化。再将分解出的新元素合理安排,布局构图,以便更趋于理性的创作意图。
  B.移动型线性分割:运用多变的视点观察事物,通过与之相应的散点式构图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在新的构图上,垂直的轴线可并置也可空疏,与水平横线组成画面的聚散关系。
  (2)面性的重叠
  “重叠”有“透明重叠”和“不透明重叠”之分。当形与形重叠之后产生新的或更为复杂的形态效果时,画面就会产生一种平面化的幻觉空间感,仿佛是许多面或立方体块的堆积。如果说前两种重构形式是偏重于线性的话,那么重叠型就是面性的重构形式。
  (3)“外形变异”
  “外形变异”是画面形状变化的重构形式。这种形式的重构往往会对物象内部形态结构和空间布局的变化产生影响。空间形态关系的相互适应与和谐容易获取内外形态结构上的整体性。
  (4)“均衡型”
  “视觉均衡”也称“非对称性平衡”,它强调的是无序中的视觉平衡,而非物理学上的等量平衡。均衡感是画面整体构图的依托,也是重构的基础。
  三、基于解构与重构的主观色彩表现
  基于解构与重构的主观色彩表现的训练,并不仅仅局限于我们自身艺术表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更在于它宝贵的试验性和颠覆传统的思维过程,这是一次与自然的真实对话,也是对一次创作活动的体验和感悟。
  1、多元空间的组构
  在构图中不仅包括了二维、三维空间的营造,更能充分发挥我们每个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掘出超越时空的多元空间。根据画面需要,进行形态、色彩和材质等多方面的自由组构。
  2、多种手法的交融
  基于解构的色彩表现,将更趋于理性化和主观意志。不仅在手法上运用诸如重叠、透叠、交叉、重复、异位等多种表现,在色彩的配置中也可以通过增、减、改、变等主观设色手法进行再创作,使画面呈现出丰富多变的视觉形态。
  3、形式美法则的渗透
  基于解构的色彩表现的关键在于对自然物象形态的抽象化和色彩的主观表现方面,故而在对两者自由创造的同时,也都离不开对形式美法则的研究和探索。无论在构图还是对色彩的重构中,都应体现出均衡、重复、对比、调和、渐变、节奏、韵律等美的法则。
  通过对客观自然形态的重新审视而获取深入形态表象的洞察力,学会对色彩进行概括与抽取,赋予每个个体对现实世界的物象感知以崭新的表现形式;通过对物象形态的解构与重构,以促成学生完成在结构观念和表达方式上思维模式的转换,形成独立思考和个性表达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公路运输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直接影响到社会民生经济。对于公路管理事业单位而言,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不仅管理内容涵盖建设、养护和日常管理等各个层面,而且对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整体经济效益也具有较高的要求。虽然在公路建设方面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硬件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由此造成工作效率与时代发展要求之间还具有较大差距,无法满足交通運输业发展的要求。提升信息化管理
期刊
摘要: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速度在不断进步的科技的推动下越来越快,化工生产的安全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化工生产的安全问题在生产过程中的影响较大,不仅是生产人员生命安全的保障,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本文就化工工艺安全设计中危险识别和控制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化工工艺;安全设计;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引言:化工行业是我国工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我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事业单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事业单位作为社会服务性组织,具有较强的社会公益性,这也使事业单位一直以来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工作中以人员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时创造的价值与福利来作为绩效水平的评判标准,但这种绩效考核指标不具有明确性、量化性和考量性,也无法对职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起到激励作用。本文就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路径展开探讨。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事业单位 
期刊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微信平台的舆情监测分析技术,解决微信平台公众号文章数据获取问题,并对网络舆情进行情感分析。  1引言  微信作为新兴的自媒体平台,体现了鲜明的媒体属性,已发展成为主流的舆论聚集平台。然而,微信的信息传递更为私密、信息难以获取等问题,使得目前国内针对微博舆情监测的研究已日渐成熟,微信方面却鲜有问津。因此,本文将针对网络舆情具有的特性进行分析,并基于微信平台,进一步深入研究舆情监测分析
期刊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孕期健康教育应用在妇产科护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以我院80例产妇为调查样本,患者在分层抽样法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同时开展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管理前健康知识水平无统计差异(P>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公路运输经济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经济管理是公路运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公路运输发展相适配的经济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推动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本文就市场经济理念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市场经济;公路运输;经济管理  引言: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我国公路运输经济的管理水平,最大化地为公路运输经济效益提供保障的同时,提高对区域基础
期刊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优质护理干预应用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分析。方法:抽取10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人员均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管理,两组人数比例1:1。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予以优质护理管理,比较护理结果。结果: 管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为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无风险事件发生,对照组有3例纠纷病例和2例产
期刊
摘要:对于各高校而言,注重基层党支部建设是极为重要的,它可以很好的将师生和党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同时,在教育深化改革等方面它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就目前来看,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下,高校必须要科学的进行研究探讨,运用合适的方法,将基层党支部建设进一步增强,而且要为其明确目标。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路径  在高校中,党顺利工作的进行,是离不开基层党支部的,基层党支部
期刊
摘要:对应用型的高等院校来说,实践育人的教学理论是十分重要的,将这一教学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是加强和重视育人教育的表现。教师在认识到实践育人理论的重要意义后,就需要努力构建一个实践育人的教育体系。对此,各位高校教师都需要加倍付出努力,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将实践育人的教学理论切实的体现到教学活动当中,最终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本文主要针对该如何将时间与人的教学理论运用到应用型的高校教学当中,提出几条有
期刊
摘要:学风是是大学的灵魂和气质,是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各高校充分认识到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多措并举加强学风建设,但是开展学风建设工作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举措。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  学风是是大学的灵魂和气质,是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学风建设是营造优良学风的途径,是体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