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学生计算错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ont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特别重要。笔者通过论述小学六年级学生计算错误的成因,指出教师要让学生及时对数学概念和原理进行巩固,平时多进行相关的计算练习,学生要建立错题习题集,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这样才能杜绝计算的错误。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错误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在小学学习的整个阶段中。小学生学好计算,能有效的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从而让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得到实质的提高。小学六年级作为小学阶段的高年级学生,他们的计算能力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地步,教师良好的引导和教学能让学生在计算中杜绝算错的情况出现,提高他们计算的效果和积极性。笔者通过论述小学数学六年级学生计算错误的成因,找到应对的策略,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所帮助。
  一、小学六年级计算错误的成因
  学生在计算中的错误有很多元素构成,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认知能力发展还不是很全,总结来看造成计算错误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知识性错误指的是学生不理解题意,或者不懂得计算方法造成的错误,而非知识性错误主要是指由于在计算中遭到干扰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等造成的错误,目前的研究发现非知识性错误要普遍高于知识性错误的发生概率。
  1、基础知识掌握不好
  小学前几年的数学对学生打好基础很重要,如果基础掌握不好,那么在六年级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出现计算的错误,比如在学习圆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中,要设计到一些小数的运算,如果学生对之前学过的小数运算掌握不好,就会出现计算的错误发生,学生在计算中不理解计算题中隐藏的原理和公式,不去发挥主观想象也是造成计算错误的原因之一,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对算法理解不透,学起来就比较费劲,导致计算常出现问题。
  2、对运算的算法不理解
  算法就是解题步骤,如果学生没有解题的思路和步骤,不知道先算哪一部分后算哪一部分,就会造成他们的运算思路不清晰,无处下手算题,学生在计算中通常是按照课本例题和教师的讲解进行模仿计算,这样的过程是不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在题型发生变化后,他们计算步骤上就会出错,影响了计算。
  3、运算技能不成熟
  由于小学班级人数很多,教师教学不能顾及每一个学生,造成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比较弱,对公式和原理不能够吃透,无法形成良好的运算技能,一些学生对旧知识还没有理解,就要接着学习新知识,造成他们的学习压力大,知识被越拉越大,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兴趣性也变得一般,计算时无从下手,就容易出错了。
  4、心理问题
  学生在课上不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解计算题,不能采用感官器官去感知数学符号和定义,有些运算题不是不会做,而是他们在做题时走神,对符号的感知不够仔细,造成对题意理解错误,将一些运算符号写错,比如本来是乘法学生却写成了加法,这是学生经常犯的错误。有时,学生的思维也会被定势,受到已有知识的限制,他们不愿意接受新的算法,導致做题出现错误。
  二、如何纠正学生的数学计算错误
  1、及时巩固概念和原理,加强练习
  学生对概念和算法的理解程度是计算的基础,只有理解了才能形成很好的计算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原理和算法的过程讲给学生,让他们吃透,丰富学生计算过程的数学逻辑性。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计算的法则,知道加减乘除法的相关原理,不仅知道怎么算,还要知道为什么这么算,让学生头脑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消化旧知识巩固新知识,形成一套自己的计算方法。
  2、建立错题习题集,针对性练习
  学生要将每次考试中试卷的错误题型进行摘录,建立错题习题集,并在平时加强这方面题型的练习,这样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之前常犯的错误,形成正确的解题过程。同时学生还要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审题时一定要认真,做题中要看准题意,认真看懂每个题的运算符号,在解题时采用最简便的方法,不仅要注意解题质量也要关注解题速度,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
  3、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有针对性的教学,并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多沟通交流学习心得,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计算竞赛活动,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计算中来,提高学生计算的精确度。教师在发现学生计算出现的错误后,要及时对他们进行纠正指导,让学生找出错误出现的原因,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待学生出现的问题,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才会提高。
  结语
  小学六年级学生很快就要升入初中的学习,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助于他们接下来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教学中来,避免计算中出现错误。
  参考文献
  [1]  包明宗.新课程实施中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问题成因、对策[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21(03):12-14.
  [2]  娄金清.浅谈提高小学生低年级学生计算的有效性[J].新农村,2013,35(18):41-42.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也发生了转变,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更要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要从学习角度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要从课堂、学生的角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推进数学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情景化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
期刊
摘 要:在教育体制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备受广大教育工作者重视。而数学又是小学教育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学科,直接影响了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因此,探究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对策  数学教学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下,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让学生学到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
期刊
摘 要:教育课堂在不断改革,师生互动逐渐成为各学科教学的重要方式,而对于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来说,师生互动更显得极其重要,历史学习的主要是国家发展历程的知识,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虽然是刚接触到的新知识,但如果不好好讲解,维护好课堂氛围,那学生们对于历史的学习就会非常地缺失兴趣,这就直接决定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师生互动对于师生关系及课堂氛围来说都是非常有用的。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
期刊
摘 要: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不仅能扩展知识面,同时也能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提升,陶冶情操。而在近年来的语文教学现状中不难发现,很多初中生在诗词鉴赏这个方面有欠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说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策略研究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确实是这样,良好的诗词积累,能提升人的文学气质。而“新课标”要求初中生“
期刊
Language is the foundation of human communication. We use language to express our own thoughts and feelings,and hope to get mutual understanding. Rhetoric figures are important elements in any languag
期刊
摘 要:物理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中职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一门研究物质运动以及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物理与人类生活势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在中职物理教学中,教师不妨合理采取生活化教学策略。争取借助生活元素使物理知识直观化、趣味化、生动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地实现中职物理的教學目标。  关键词:中职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学习效果  物理不仅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的
期刊
摘 要: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培养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中学生养成学習语文习惯的基础,也是学好语文的关键[1]。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培养中学生语文素养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得学习喜欢上语文,从而使得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升。基于此,本文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举办各种语文活动、丰富学生情感和视野、培养学生养成学习语文习惯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
期刊
摘 要: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提出问题,遇到问题时向老师提问,向同学提问,或者在课上老师向同学提出问题。但是,怎样的提问才算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这就需要老师加以指导,让学生学会思考,勇于提问,灵活解答,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本文简要的概括了一下怎样提升初中数学课堂上有效提问办法,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起到引导作用。  关键词:课堂提问;方法策略;初中数学  所谓提问,就是在原有的旧的知识上
期刊
摘 要: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是指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下面,笔者将从基于趣味故事创设问题情境、依托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简单实验创设问题情境三方面出发,就如何合理创设问题情境,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趣味故事;现实生活;简单实验;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期刊
摘 要:科学探究能力是课标要求的,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目标,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要求。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实验教学是培养这一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化学实验中的课外实验是课堂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重要补充,有利于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化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相结合,从身边的生活环境中找到实验素材,进行实验,不断增强学生的化学素养。  关键词:“课外实验”是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