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因为此,几乎眼下所有的语文教学中,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的影子,老师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下面让我们分成各个小组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课堂上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面,但细细推敲,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实在很多。这些所谓的“合作学习”,往往只是表面上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追求的也只是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摆摆“花架子”“走过场”,其效率很低。那么,如何才能提升语文合作学习的效率呢?
一、合理分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现状:对于合作学习,大多数学生缺乏相应的意识,更缺乏必要的合作技巧。在合作学习中,往往是老师刚刚提出问题,马上就要求学生将教室里的桌子摆成若干组,三五个学生围在一起开始了合作讨论,其实有些学生根本不知道怎样才能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有的讨论完全脱离了课文的内容,看似大家都在说话,气氛相当热烈,但实则难以达到合作学习真正的效果。
对策:组建一个好的学习小组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前提。对于合作学习中的小组的组合,最为常见的是将座位相邻的四到六个同学相互组合,既便于课堂上的随时组织,又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中的管理,最主要的是,座位靠近的同学之间平时交流也会比较多,比较容易找到共同语言,从而提高他们相互之间交流讨论的积极性,便于合作学习的氛围和谐宽松。当然,分组的方式还很多,也可以按照学生的性别、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或是学习成绩等进行分组,让男生和女生、性格趋于内向的和相对比较外向的、学习成绩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分到一起,达到小组的成员之间形成一种互补的目的。同时,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性、有效性,还要在分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合理讨论的规则,明确每个成员在小组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互之间分工,要组织组内的成员有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合作小组的各个成员都要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有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再参与讨论,相互补充。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合作技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要学会倾听其他人的发言,从中区分和自己观点的异同:要善于总结组内成员的各种不同意见,形成大家共同的观点。这样,课堂上合作学习不仅气氛热烈,而且秩序井然,为学习讨论实效性的提高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合理引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现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自主探究,这不是不要教师指导。一些教师没有认清这一点,在课堂中,不管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一味盲目地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在进入到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往往直接抛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甚至有些自己通过读书也能领悟到的问题,老师也要让学生合作。
对策:初中学生相对来说自主能力较差,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要做局外人,应该是组织者、参与者、管理者,要承担创设者、指导者、引导者等多种角色。具体地说,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起到如下作用:
首先,教师必须是合作氛围的创设者。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和形式,要力求符合学生实际,切实按照课标要求寻找适合合作学习又能让全体学生有所提高的结合点,让学生在信息交流中掌握知识。其次,教师必须是合作参与的指导者。很多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知几乎为零。要在他们大脑中建立起合作学习的概念,教师必须事先做好示范。在教学具体的一篇课文时,可以先示范,共同学习第一部分,指导学生相互之间如何分工、如何交流所思所学所得、如何总结小组的意见等,在给学生具体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同样的方法分小组共同学习下一个部分。由于教师示范指导在先,学生合作起来就有明确的方向性,交流才能够有效。再次,教师必须是合作讨论的引导者。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但是,如果忽略了教师的引导,学生就很容易偏离学习重点和难点。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只有深入到每个学习小组中,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才能在合适的时机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在疑问的基础上合作。要在课堂教学中准确把握住那些生成合作学习的契机,发现大家的意见分歧点,特别是一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学生间争吵的内容往往是阅读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师要及时、恰当地予以指导。在此基础上,迅速地加以思考,对下面的教学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继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
三、合理评价,认真做好反馈和总结
现状:很多的合作学习后,教师便匆匆收场,既不对学生的发言做必要的总结和评价,也不对整个学生活动做及时的肯定与补充,更没有任何的意见或建议。缺乏总结与反馈成为了合作学习的又一个通病。还有,对于合作学习的评价有局限性,评价方式单一,把个体的作为衡量小组全体优劣的唯一标准,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或是只对讨论的结果关注,而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参与过程以及方式方法不加评价,在这种评价方式下,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参与和发展。
对策: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正确的评价,对指导和调节合作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深受鼓舞,产生学习动力。
1.要有合理的评价机制。这种评价,应该是将对小组的集体评价与对成员个人之间的评价相结合,将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与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相结合,将某个学生过去参与的情况和现在的评价相结合。同时还要对每个小组之间的情况进行评比。
2.要做好课堂教学结束后的延伸。在学完一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作业,让学生搜集和文章有关的资料,举行相关的研究报告会。这既是对课堂阅读的延伸,又能激发学生课后阅读的欲望。为达成目标,合作学习也必然会在课后,通过各自可行的。
一、合理分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现状:对于合作学习,大多数学生缺乏相应的意识,更缺乏必要的合作技巧。在合作学习中,往往是老师刚刚提出问题,马上就要求学生将教室里的桌子摆成若干组,三五个学生围在一起开始了合作讨论,其实有些学生根本不知道怎样才能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有的讨论完全脱离了课文的内容,看似大家都在说话,气氛相当热烈,但实则难以达到合作学习真正的效果。
对策:组建一个好的学习小组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前提。对于合作学习中的小组的组合,最为常见的是将座位相邻的四到六个同学相互组合,既便于课堂上的随时组织,又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中的管理,最主要的是,座位靠近的同学之间平时交流也会比较多,比较容易找到共同语言,从而提高他们相互之间交流讨论的积极性,便于合作学习的氛围和谐宽松。当然,分组的方式还很多,也可以按照学生的性别、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或是学习成绩等进行分组,让男生和女生、性格趋于内向的和相对比较外向的、学习成绩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分到一起,达到小组的成员之间形成一种互补的目的。同时,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性、有效性,还要在分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合理讨论的规则,明确每个成员在小组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互之间分工,要组织组内的成员有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合作小组的各个成员都要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有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再参与讨论,相互补充。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合作技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要学会倾听其他人的发言,从中区分和自己观点的异同:要善于总结组内成员的各种不同意见,形成大家共同的观点。这样,课堂上合作学习不仅气氛热烈,而且秩序井然,为学习讨论实效性的提高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合理引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现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自主探究,这不是不要教师指导。一些教师没有认清这一点,在课堂中,不管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一味盲目地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在进入到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往往直接抛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甚至有些自己通过读书也能领悟到的问题,老师也要让学生合作。
对策:初中学生相对来说自主能力较差,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要做局外人,应该是组织者、参与者、管理者,要承担创设者、指导者、引导者等多种角色。具体地说,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起到如下作用:
首先,教师必须是合作氛围的创设者。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和形式,要力求符合学生实际,切实按照课标要求寻找适合合作学习又能让全体学生有所提高的结合点,让学生在信息交流中掌握知识。其次,教师必须是合作参与的指导者。很多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知几乎为零。要在他们大脑中建立起合作学习的概念,教师必须事先做好示范。在教学具体的一篇课文时,可以先示范,共同学习第一部分,指导学生相互之间如何分工、如何交流所思所学所得、如何总结小组的意见等,在给学生具体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同样的方法分小组共同学习下一个部分。由于教师示范指导在先,学生合作起来就有明确的方向性,交流才能够有效。再次,教师必须是合作讨论的引导者。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但是,如果忽略了教师的引导,学生就很容易偏离学习重点和难点。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只有深入到每个学习小组中,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才能在合适的时机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在疑问的基础上合作。要在课堂教学中准确把握住那些生成合作学习的契机,发现大家的意见分歧点,特别是一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学生间争吵的内容往往是阅读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师要及时、恰当地予以指导。在此基础上,迅速地加以思考,对下面的教学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继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
三、合理评价,认真做好反馈和总结
现状:很多的合作学习后,教师便匆匆收场,既不对学生的发言做必要的总结和评价,也不对整个学生活动做及时的肯定与补充,更没有任何的意见或建议。缺乏总结与反馈成为了合作学习的又一个通病。还有,对于合作学习的评价有局限性,评价方式单一,把个体的作为衡量小组全体优劣的唯一标准,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或是只对讨论的结果关注,而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参与过程以及方式方法不加评价,在这种评价方式下,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参与和发展。
对策: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正确的评价,对指导和调节合作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深受鼓舞,产生学习动力。
1.要有合理的评价机制。这种评价,应该是将对小组的集体评价与对成员个人之间的评价相结合,将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与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相结合,将某个学生过去参与的情况和现在的评价相结合。同时还要对每个小组之间的情况进行评比。
2.要做好课堂教学结束后的延伸。在学完一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作业,让学生搜集和文章有关的资料,举行相关的研究报告会。这既是对课堂阅读的延伸,又能激发学生课后阅读的欲望。为达成目标,合作学习也必然会在课后,通过各自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