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组织育人路径探析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i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持续地疫情影响,深度改变着高校组织的运转形式和建设模式,也为高校组织提升育人质效提供了可能和机遇。高校各类组织要在常态化防疫背景下,借力新态势,破解老问题,形成新优势。要立足疫情防控实践,提升组织育人意识,创新组织育人方式,聚焦组织育人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科学设定教育内容,提升组织建设信息化水平,增加育人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水平。
  关键词:疫情防控;组织育人;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悄然重构着高校教学管理秩序常态,也对高校组织育人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对持续地的疫情影响,高校各类组织应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变临时应急性应对为新常态下的主动性作为,从组织育人的角度,系统全面地梳理新形势下组织育人存在的问题和机遇,积极拥抱新变化,适应新形势,调整新策略,建构后疫情时期高校组织育人新常态。
  1 疫情冲击下高校组织育人的现实困境
  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场压力测试,对高校党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各类组织也同样如此。疫情防控期间,为确保校园内学生安全,绝大多数高校实行了封闭式管理,严格进出校园人员管理,严控线下活动举办,优先保障疫情期间教学的正常运行,为校园秩序安全有序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严格的防疫措施,也一定程度上给高校各类组织建设与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困难和挑战,影响着高校组织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
  传统的运行方式难以为继。高校组织是高校管理和育人的基础,是高校各项育人活动发挥作用的桥梁。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组织建设需要让位于校园安全防疫需要,各大高校积极落实“非必要不聚集”要求,主动调整组织运转形式和方法,缩减了校内活动频次和规模,将组织建设的主阵地由线下转移到网上,但一些高校组织的管理者、指导者和骨干成员由于缺乏经验,对线上模式下的组织运行谋划不及时、思考不够、办法不多,不能满足组织运转向信息化过渡的实际需要。同时,持续的疫情防控压力下,少数大学生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不强、心理脆弱等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制约着组织有序运转。
  组织力面临挑战。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是在组织举办各类活动中逐步形成和积累的,它既是组织战斗力的基础,也是组织健康发展的需要。受疫情的冲击,高校组织承办的各类教育培训、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社会实践活动不同程度地减少,自上而下的教育管理方式受到挑战,一些组织原本形成惯例且具备相当影响的品牌活动、特色活动或停办或缩减规模或转为线上,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组织凝聚力的形成。相较于传统的活动模式,线上活动阻隔了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如果不加以专业精细地引导,成员参与感不强,难以实现组织成员达成共情、培育共同体精神的目标。同时,活动的减少也剥夺了组织成员锻炼成长的机会,长此以往,对组织归属感的形成、凝聚力的增强、组织成员素质的提升都会产生消极影响。
  育人功能缺少有效依托。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组织育人的任务是“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高校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高校组织的育人功能很大程度体现在组织建设上,既包含显性直接的宣教引导,也函盖隐性间接的组织文化育人、社会实践育人。在防疫的背景下,高校中不少组织建设出现了停滞甚至是倒退。疫情初期,多数高校没有全员返校,不少高校组织出现观望情绪,各种计划中的社团活动因人员不齐、存在安全风险等原因被取消或推迟;随着疫情蔓延形势得到有效遏制,高校的正常秩序得以部分恢复,社团组织的换届、纳新等显性建设活动在安全防疫的前提下逐步展开,但各类承载着隐性育人功能的活动大幅缩减,比如,一些有着一定教育意义的集体表彰、团建交流、实践锻炼等线下活动被视为“非必要活动”难以成行,造成了组织文化的空心化,组织文化传承不够,部分组织在完成新老人员交替后也难以有效接续。
  疫情的持续影响给高校组织育人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组织建设的一些新变化,蕴含着提升组织育人质量的机遇。经过较长时间的常态化防控措施的检验,不少高校组织都在探索调整中找到了新的有效运转模式,一些原本困扰组织发展的难题在新模式下出现了新气象。以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为例,传统的“三会一课”较多采用线下集中学习方式进行,会议组织效率低,形式单调,党员参与不够、互动交流较少,影响着组织生活的质量。常态化防控状态下,高校师生对线上模式的接纳度前所未有地增强,各类高校组织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也随之大大加速。不少院系党组织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模式,将“线上教学”中的经验做法有机融入党建工作中,会议组织效率有效提升,适应新技术的学生党员有了更多表达空间,党建活动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得到增强。经过调查,不少学生党员对线上组织生活已有相当的认同感,认为恰当的线上党建活动能成为传统党建活动的有益补充。
  2 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组织育人的创新探索
  疫情防控的现实需要倒逼着高校各类组织创新发展,不少高校组织在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的同时,提升了组织育人意识,强化了责任担当和价值认同,打開了组织建设新局面。
  突出人文关怀,全力守护校园安全。疫情发生以来,各大高校闻令而动,把守护校园安全作为对师生最大的负责,聚焦师生所思、所忧、所盼,解决师生战“疫”中的实际困难。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类高校组织充分发挥组织优势,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精准做好疫情期间师生的服务管理工作。党团组织利用线上平台做好师生“日报告”动态监测,结合疫情形势变化开展主题教育,普及防疫知识、疏导心理健康问题、传播防疫正能量。不少高校教务、学工、后勤等职能部门注重疫情下的人文关怀,主动发放“线上教学”流量补贴,将教材寄给未返校的学生,组织宿管消杀宿舍、晒被子,给返校学生寄送口罩等防疫物资,以有温度的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收获了众多学生点赞,彰显了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良好效果。   突出责任担当,积极投身战“疫”实践。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要求,在守土尽责的基础上,积极发挥服务社会功能。不少高校依托党团组织动员广大青年投身疫情防控,“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一些医学院学生组建服务队参与一线防控,一些科技类社团围绕防疫所需展开科研攻关,一些社会实践类社团开展防疫志愿服务,一些文艺类社团编排文艺作品弘扬抗疫精神,不少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和特长,通过录制歌曲、制作漫画、经验分享等形式,传播科学知识,传递战“疫”信心,为主流舆论场发声助力,守护了意识形态阵地。
  突出育人育心,精心讲好抗疫故事。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打赢人民战争的生动实践,蕴含着充沛的思政元素,是对师生开展理想信念、科学精神、法治观念、生命教育的鲜活素材。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防控难度最大的疫情考验,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依靠人民、为了人民,迅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了全国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防疫过程中,各行各业、各阶层各群体中都涌现出一大批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先进分子,充分体现了坚韧团结、守望相助的民族精神。各大高校结合疫情防控进展,开展线上主题班团活动,开讲防疫专题思政课,深入宣传疫情防控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理性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增强“四个自信”,凝聚起了战胜疫情的强大正能量。
  3 后疫情时期改进组织育人工作启示与思考
  疫情的冲击,直观而深刻地阐明了高校组织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密切关系。在这一重大疫情防控背景下,各类高校组织应该开拓工作思路,化危机为契机,提升组织建设和育人质量。
  因事而化,聚焦抗疫实践,将抗疫精神有机融入组织文化中。组织文化的形成离不开长期实践的积累。疫情面前,党领导人民艰苦战“疫”的成功实践,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也是涵养先进组织文化的优秀养料。高校组织要推动疫情防控与育人深度融合,保持科学防控的良好态势,以持续的校园安全,提升组织公信力。要发挥党团组织先锋作用,聚拢各类组织资源和力量投入疫情防控,动员广大学生在参与防疫志愿服务、普及防控知识、疏导心理压力、宣扬抗疫精神等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要注重抗疫过程中的思想引导与价值引领,善于引导大学生辨析鱼龙混杂的舆论场,旗帜鲜明地同各种伪科学、意识形态偏见、错误思潮作斗争,守牢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各类组织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实践的同时,也应讲好组织的战“疫”故事,挖掘组织中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凝练出契合组织实际的文化特色,并通过表彰、宣传、交流、展示等方式深度嵌入组织文化中,更好地予以传承和发扬。
  因时而进,强化问题意识,增强价值引领针对性、协同性。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表明,只有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成效。党领导和依靠人民科学防疫的成功实践,为破解高校组织育人中长期存在的价值引领不够、组织成员理论素养不高、育人方法老化僵化等突出问题提供了机遇。一方面,中西方抗疫表现雄辩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高校组织中的思政工作者结合抗疫实践适时设定爱国主义、科学精神、生命观念等针对性强的教育内容,及时地引导启发青年大学生主动关注防疫成功背后的中国制度、科学态度、人民至上等理念,能显著提升组织成员的理论素养和价值认同。另一方面,突发疫情冲击下,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态势加速形成,各方力量协同参与疫情防控,探索出新颖的思政形式、创作了优秀思政作品,在网络平台广泛传播,既受到高校师生的广泛欢迎,也为各类高校组织更加科学做好价值引领工作提供了样板和借鉴。
  因势而新,借助科技力量,提升组织建设精细化、科学化水平。疫情不仅深刻改变了当下,在可预见的未来,也将长期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高校组织答好疫情防控的时代考卷,一方面要加強组织建设的信息化水平,用好当下大学生对线上模式接纳度大幅提升的机遇期,科学引入信息化平台,发挥网络效能优势,打破时空限制,更好实现精准防疫的同时,打通线上渠道,积极开展各类云上活动,满足党团建设、培训研讨、互动交流、求职升学等现实需求,同时建立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的人才队伍和运行机制。另一方面也要适应网络空间规律,构建网上网下育人同心圆。精心设计线上活动,更好发挥青年大学生“数字原住民”的网络技术优势及“圈层化生存”的人际交往优势,提升青年学生参与活动获得感和满意度,实现活动覆盖面、参与度、教育性的平衡兼顾,不断提升云上思政质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孙楚航,许克松.重大疫情防控工作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实践路向[J].思想理论教育,2020,(03):97-101.
  [3]项久雨,王依依.高校组织育人:价值、目标与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9,(05):115-119.
  [4]李韫伟,李俊茹.后疫情时期高校“互联网+”党建工作机制创新[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35):12-13.
  [5]韩煦.高校学生社团育人效能的现状分析及其提升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21,(01):108-111.
  [6]李小玲,王建新.重大疫情防控工作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思想理论教育,2020,(04):98-102.
其他文献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而落实“立德树人”这项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关键.本文以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并以邵阳学院管理科学专业为例进
摘 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得到了有力推动,因此,社会各界对会计行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出纳是会计工作中尤为重要的环节,也是经济管理中尤为关键的岗位,基于此,新形势下加强对出纳人才的培养也是各大职校需要重视的问题。出纳专业教学中,实训教学是尤为重要的内容,有效的实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对提高出纳人才的就业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就
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培养新时代应用型人才的主场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化自信的培育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学校自身的发展及宏观层面的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有针对性的培育文化自信,既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也要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同时体现出大格局下文化育人的导向。对此,要完善课程设置;强化课程思政;丰富大学精神,从
摘 要:响应教育部“趋同化”管理要求,高校普遍实行中外学生纪律制度趋同化。为探讨纪律制度趋同化在来华留学生群体中的可行性与执行效果,本文实证调查留学生对纪律制度趋同化管理的理解程度及其对现行违纪处分规定的接受程度,进而分析其对纪律制度的适应性。研究发现大部分留学生接受纪律制度趋同化,但缺乏对违纪处分规定的深层次理解及价值认同。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纪律制度;违纪处分  0 引言  2
摘 要:研究生教育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有生力量。但就目前研究生培养工作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尚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有待加强。要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入手,通过分析研究生群体实际问题,探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现阶段,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规模显著增加,但培
摘 要: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基础课,其对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非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在金工实习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操作动力不足,如此问题的存在,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会产生消极影响。本文在找到非机械类专业学生金工实习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后,分析了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之后介绍了实践教学中对于提高非机械类专业学生金
摘 要:创业离不开资金管理,财务管理能力是成功创业的助推力。目前财务管理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不够,针对财务管理教学现状,教学设计融入创新创业理念,重构基于双创理念的财务管理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内容,用关联项目持续推进创业实践,将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关键词:财务管理课程;创新创业;教学改革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第一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作为研究生求学历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段人际往来,导学关系与研究生培养水平息息相关。为落实国家政策,建设立德树人背景下新型和谐导学关系是必然趋势。在探讨“立德”“树人”及“立德树人”的历史渊源前提下,重新梳理了和谐导学关系的内涵。并从德育、专业能力培养、师生交流三个方面,对新型和谐导学关系的建设提出了相应对策。
语篇是不同于词和句子的,是由一系列连续的句子组成的,因此它更能体现出主持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是一种很独特的语篇.本文基于语篇衔接和连贯手段,分析并探
摘 要:加强学生思政的培养,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形成合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大部分课程发挥育人的根本任务,本文通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并将之与专业知识点进行结合,丰富的教学形式、持续改进的教学设计,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提高和品德提升的双进步。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元素;《国际贸易实务》  1 《国际贸易实务》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要做好課程的思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