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依据看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

来源 :现代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hengnan801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经济的增长依赖于财富的增长,而创造财富离不开良好的公司治理。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企业增强竞争力和提高经营绩效的必要条件,是保护所有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保证现代市场体系有序、高效运行的微观基础。然而,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导致了作为所有者的利益被架空,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这应当从理论方面引起我们的重视。
  
  公司治理的内涵和理论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是一整套控制和管理公司运作的制度安排,狭义的内涵是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条件之下董事会的结构和功能,董事长与经理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应的聘选,激励与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的内涵是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收益分配与激励机制、财务安排、公司发展战略与公司高层管理和控制相关的一系列制度设计。关于这方面的理论,主要有三种:一是产权理论,认为所有权规定了公司的边界,是控制公司权利的基础,这些权利包括提名和选举股东利益管理企业的董事的权利,要求董事就企业资源的配置做出决策,并给予解释的权利。而对公司的运作和日常经营的控制权,则分别授予董事会和经理层掌握。依这个理论,公司被看作是产权和控制关系。二是委托代理理论。将企业看作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合同网络,股东是委托人,董事是代理人,代理人的行为是理性的。自我利益为导向的,因此需要制衡机制来对抗潜在的权利滥用,同时用激励机制为鼓动出力和牟利。三是管家理论。它根植于公司法之中,是古典管理理论的附庸。它是规范的,建立在信托责任基础之上的,将责任和权利委托给董事,同时要求董事忠诚,并能及时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这个理论的前提是相信人人都是公正的,忠诚的。依这个理论公司治理被看作是信托责任的关系。
  
  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
  
  第一,产权问题。产权问题可以分为两个层次:(1)在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制试点之中,现实中我国的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缺位是个很大的问题,也就是我国现阶段的产权不明晰。这一点在上市公司国有股持股主体上也很明显,国有股的持股单位由国有资产管理局、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或主管部门的翻牌而形成的公司,甚至董事长或总经理充任国家股的代表。所以长期以来,我国理论上和法律上都明确了企业中国有资产归全体劳动人民,但是实际情况与理论设想和法律规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人人做所有者,却对所拥有的漠不关心,最后导致了产权主体很大程度上处于虚置的状态。产权主体的虚置必然导致所有者的不到位。这种缺位由于自身的信息不对称难以对公司做出有效的决策。(2)在我国股权主体的情况之下,我国的股权结构极不合理,国家股和法人股占主体,个人股作为股东所占的比重很小,在公司几乎没有发言权。这样,小股东几乎丧失了控制权。小股东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更谈不上对公司的控制权。
  第二,缺乏激励机制。委托代理理论中的主要方面就是对代理人的激励,相应的缺乏激励机制也就促使了我国现阶段内部人控制的局面。内部人控制是指公司内部人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员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为自己和雇员谋利而损害所有者利益的现象。内部人的控制使企业的目标异化。在内部人控制的企业之中,通常以内部人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其次,内部人控制导致了出资者与投资者的风险。在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下,由于没有较为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内部人不顾风险扩大企业的规模,往往造成企业的巨大损失。我国的国有企业中的经理,拥有剩余的控制权却没有剩余索取权,这必将导致经理们对企业的绩效漠不关心,往往以自己的利益为导向。如果作为委托代理人掌握一部分剩余索取权,这对经营者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激励,使经营者将自己的经营决策与企业的发展前途联系在一起。
  第三,信用问题。对于早期的公司治理的管家理论依据而言,在中国是缺乏这种理论基础的。西方国家对董事会的倚重是建立在西方信托文化的基础上的。西方的文化历史特别长,信托的孕育和作为一种广泛的财产关系制度为整个社会所接受、所尊重,从而氤氲了醇厚的信托文化,催生了受托责任体系。但在中国,无论是政府还是公众,深深困扰于诚信的缺乏,公司治理的大环境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
  
  如何解决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
  
  第一,产权多元化,缩小国有股的存量,有计划的使国家股和法人股进入市场流通。国有股的下降可以削弱国有股份在公司治理中的发言权和控制权,使得原有的政府部门不再有充分的理由控制公司的活动,从而有效的推动政企分开,有利于国有企业的进一步转换自己经营机制。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要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产权多元化是国有企业产权变革的方向,具体有效途径是减持国有股,培育多种形式的持股主体,培育和引进机构股东,建立以多元化大股东为主导的、相关利益者共同参与的治理机制。根据国有经济的职能定位,一般地,竞争性领域的企业国有资产应逐步退出控股地位,而在基础产业、支柱产业等产业中,可以保持国有股不变。规范证券市场,运用外部机制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监督。有效的证券市场上,股票市值可以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和高层经理人员的业绩。因此,建立并严格执行强制性的信息批漏制度。批漏的信息要包括经审计过的财务报告、公司经营目标、所有权结构和股东权益、可预见的风险因素、公司治理结构的实际情况和政策等等。通过这些信息可以使出资人对经营者进行评估、选择,这是外部的约束和激励。
  第二,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企业的经营选择权掌握在政府官员的手中,这些官员无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任何风险。这些选择权成为“廉价投票权”,导致了经营者职位安排与企业业绩无关,降低了经营者高效经营企业的长期激励。为解决经营者的选择和长期的激励问题,需要建立期权费激励、价差激励和利益挂钩等内容组成的股票期权计划:(1)它将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与公司长期业绩联系起来,鼓励高级管理人员更多地关注公司的长期持续发展,而不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短期财务指标上,从而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机制中经营者行为的短期化。(2)它将企业家报酬与公司业绩联系起来,使经营能力强的企业家能够获得很高的收入,是企业家价值的一种体现,更好地防止了企业家的偷懒行为和机会主义现象。在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方面,2001年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将独立董事制度正式纳入了规范化的轨道。然而,在我国现阶段的独立董事制度中,大多数独立董事制度没有发挥真正制衡职能和监督约束经营者职能。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绝大多数是由公司领导“拉来”或请来的“人情董事”、“花瓶董事”,不能充分发挥其对内部人的制约作用。为了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保护投资者利益,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尤其是加强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建立独立董事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明确独立董事的职责与权利,同时处理好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关系。
  第三,完善信用经济,健全法律法规。我国的公司治理存在信用问题。我国应该建立完善的信用经济,确立公司治理有良好的外部环境,逐步确立与市场相适应的信用观念,信用意识、发展和完善各种信用体系、完善与市场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市场经济实质上是法制经济,需要健全法制,运用经济法律等来构建经营活动的外部框架。这些法律主要有《公司法》、《合同法》、《证券法》、《税法》、《会计法》、《劳动法》等等。要进一步健全这些法律法规的体系,使各法律的独立性与协调性相结合。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企业面临极大的挑战,在信息更新急剧加快的条件下,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为持续开发、更新和创造新技术,并迅速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有能力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这种学习不再是在教室或上岗前的孤立的活动,相反,学习已成为工作的核心。要让每个员工从循规蹈矩的工作观转变为“创造性”的工作观,才能让整个企业充满活力。因而,创建“学习型组织”应当成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中心任务。  一、再
QFII即“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是指允许经核准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一定规定和限制下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并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账户投资当地证券市
金融营销战略是我国商业银行当前管理中应当积极和认真解决的一大课题,是关系我国商业银行能否与国际接轨,加强风险管理,提高管理绩效的一个大问题。    一、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概念    金融市场营销是一种包括金融产品设计、制作、定价、服务、分销、组织控制、信息反馈等整个过程的综合活动。金融市场营销除具有一般市场营销活动的特点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是金融市场营销是资本的营销。这种资本营销是一种销售使
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殊性    企业实质上是表现为一种契约形式。企业契约是非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以企业家为中心签约人的契约。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归属于企业家,反映了企业家个人人力资本特性,表现为企业家能力和其创新性以及能对稀缺资源的协调做出明智决断的能力。它也反映了企业家与一般员工、物质资本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总的来说,它表现为一种行为权,包括产权权利、产权权能、产权权益和产权权责四个方面内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少企业依靠技术创新调整产业方向和产品结构,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但全国仍有相当一批企业,特别是非科技型的中小企业仍未走出困境。由于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技术创新能力差、产品结构档次低,参与市场竞争、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比较弱,资金投入不足、人才缺乏等障碍;面临着复杂的竞争局面,如何拓展生存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是唯一的选择。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
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国有企业在改革与调整中不断发展壮大,国有企业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3年,我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9.3亿元,上缴税金7.55亿元,占全部工业企业上缴税金的63.9%?熏是市级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影响力、控制力进一步提高。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为吸引、留住和激励员工,许多企业的薪酬方案非常重视现金报酬,但是现金只是薪酬的一个方面。员工需要更多的东西,如深造培训、晋升机会、精神奖励及独特的生活方式等。传统的薪酬方案为员工提供的只是基于员工学历、职位等方面的薪酬方案,是一种固定的、僵化的薪酬方案,忽视了员工的个人需求差异。随着企业员工队伍组成越来越复杂,他们的需求和价值观也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他们需要一种灵
21世纪将成为知识经济的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成为经济大国争夺发展战略制高点、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技术升级的重要举措。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使我们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与统计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重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新技术产业统计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    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世界各
感性营销,就是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究消费者心理活动及其变化,从而做出抉择的市场营销理念。它认为人们在购买感性商品时采用的是心理上的感性标准,其购买行为建立在感觉逻辑之上,因此企业的营销活动必须根据感性消费时代的特殊要求而运用相应的营销策略。简言之,感性营销就是把个人感性差异作为营销战略核心的营销观念,把企业的营销活动情感化,将“情感”这根主线贯穿于其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为此,感性营销给企业研究市
前不久,我对全市的国企改革整体情况进行了深入地调研,通过调查,使我深深地认识到,目前我市的国企改革已处于攻坚阶段,发展正处在极其关键的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来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一、我市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关于我市的国有企业改革,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文件,组成了领导班子,各职能部门也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客观上来讲,成绩还不尽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