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剥除后弹力层的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角膜失代偿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ufe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剥除后弹力层的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角膜失代偿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非对照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住院的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角膜失代偿7例患者,进行不剥除后弹力层的角膜内皮移植术.术后随访3~12个月,应用裂隙灯显微镜、前节相干光断层成像术、超声活体显微镜和激光共焦角膜显微镜观察植片透明度及植片贴附和植片移位等情况,应用角膜内皮细胞分析仪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并对比手术前后的视力.结果 术后无1例免疫排斥反应、植片移位及晶状体损伤发生.3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继发性青光眼,给予20%甘露醇静脉滴注,3例术后第3天随前房空气的逐渐吸收而眼压下降.1例术后高眼压控制不佳,在术后2周行睫状体光凝术后眼压控制正常.7例患者植片均透明,激光共焦角膜显微镜显示术后供受体界面、供体角膜基质的高反光性随着时间明显下降,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显示角膜内皮植片与受体内皮面贴附良好且虹膜及角膜内皮粘连分离.6例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例患者术后视力不提高的原因为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术后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176.6±267.6)个/mm2.结论 不剥除后弹力层的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角膜失代偿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等特点,有望成为治疗该病的手术方式之一。

其他文献
眼球穿通伤异物可留存于眼球任何部位,较常见的是玻璃体、视网膜、晶状体、角膜、前房、睫状体,而存留于虹膜的异物却罕见报道.位于眼前节的异物容易被发现并及时取出,位置偏后又较隐蔽、小的眼内异物容易被漏诊.眼内金属异物引起眼球组织的严重破坏而导致失明的病例也屡见不鲜。
期刊
中华医学会定于2011年9月8至11日在广东省广州市举办第16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暨第四届全球华人眼科学术大会。本次会议是继2010年中华医学会第15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暨第25届亚太眼科学会年会(2010APAO)之后,在我国举办的又一次大型的眼科学国际盛会,预计参会的代表将达5000人,
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由上海市医学会眼科分会、华东六省、湖南、湖北、河南、河北等医学会眼科分会、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共同主办;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和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共同承办的第11届国际眼科学和视光学学术会议(C00C2011)将于2011年4月8至10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行。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是我国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包括上皮型、基质型及内皮型,其中HSK内皮型,目前临床分类多样,一些患者临床表现特殊,增加了诊断难度,同时也造成了治疗上的混乱.因此,建议把若干种HSK内皮炎归类为HSK内皮型,有利于制定并推广对HSK内皮型规范化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减少因误诊致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的几率,从而达到降低致盲率的目的。
目的 探讨眼缺血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CDI)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17例(20只眼)确诊为眼缺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病史、视力、眼前节裂隙灯显微镜、直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颈动脉CDI、脑血管造影及核磁共振检查资料.结果 17例(20只眼)眼缺血综合征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4例;双眼罹患者3例,其中右眼13只,左眼7只;患
第13届全国白内障与人工晶状体学术会议将于2011年6月2至5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学组主办,浙江省医学会和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承办。
目的 探讨脉络膜黑色素瘤中侵袭与转移相关因子缝隙连接蛋白43(Cx43)、上皮型钙黏附分子(E-cadheri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实验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7例脉络膜黑色素瘤组织及15例色素痣组织中Cx43、E-cadherin、PI3K及CTGF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资料做对照分析,采用x2检验比较各因子表达阳性率的差异.结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是一种属于卟啉症的疾病,是由于先天性卟啉代谢异常导致卟啉及卟啉前体生成增多和排泄异常,积聚在皮肤等组织内,引起光敏性皮疹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疾病.此病也会导致眼部的病变。
期刊
针对我国现有眼病相关Meta分析类论著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探讨Meta分析过程中准确选题和立题,全面收集文献,系统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正确理解异质性检验结果,合理设置结局指标和效应指标,开展敏感性分析,客观分析结果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等方面的必要性,并建议报告格式遵循MOOSE规范和QUOROM声明。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是起源于NK细胞和(或)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淋巴瘤,主要侵犯鼻腔和鼻窦,是最常见的致面中线进行性破坏的恶性淋巴增生性疾病。毛霉病是由根霉属、毛霉属引起的少见且致命的机会性真菌感染,是另一种可导致面中部毁形的侵袭性疾病。本文报道1例继发毛霉菌感染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其导致的面部毁形和眼部受累程度之重临床少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