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你愿不愿意父母来看你

来源 :启迪·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89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算你再怎么严防死守遮掩住种种不美好,他们一个眼神,就能看出你是个奋斗中的卑微北漂。
  
  我妈来了,站在北京站出站口,朝我招手。我接过她的包,我爸跟在后面默默无语。我带他们去吃烤鸭,我妈说:哎呀,又要胖了。我横眉冷对:那你少吃点。她又拿起筷子:你应该说我不胖。然后,她站在北京的马路上,带着小心翼翼的眼神探寻我:要带我们去哪里?
  我怎么知道?我很不耐烦,为什么要来呢?站在马路上问问所有奔波着的北漂:你愿不愿意父母过来看你?大概一半人跟我一样摆手说,不,算了。因为就算你再怎么严防死守遮掩住种种不美好,他们一个眼神,就能看出你是个奋斗中的卑微北漂。厨房没有米,床上没有被子,卫生间的洗发水都用完了,桌子上一堆厚厚的外卖单,乱七八糟陈列着各种惨淡人生。我们前吃后空朝不保夕,可是又想在父母面前保留点面子,要知道他们杀伤力最大的一句话就是:混得不好就赶紧回家。
  我的一个朋友当年大概为了表达自己的事业心,爸妈来了北京,自己一直埋头工作,连陪他们出门一趟都拒绝说:我实在很忙。现在他忏悔:应该对他们好一点。可是下一次他估计还是如此,反正他们会来很多次。虽然有人计算出类似你只能再见父母20次的概率,又有什么关系,横竖没到最后一次,没人想到珍惜。
  我妈妈还没到50岁。她在我的房间门口环顾一会儿后,手脚利索地开始打扫卫生,扒出我所有的脏衣服脏鞋,用手粘起电视机上厚厚的灰,还从角落里捡起一个空酒瓶说:你不得了,一个人还要喝酒。
  我妈开始问我木梳在哪里,晚饭吃什么,衣服要不要叠?脱离开她习惯舒适的环境,她无所适从无聊至极。她显然不像她说的那样,是来玩的,我做出一副忙碌的样子,只为了避免那些严肃的话题,比如她要是开始说:你都25了还这么吃光用光,以后怎么办?你现在还没男朋友,打算什么时候结婚……
  事实上经过12小时后,我已经觉得有点烦了。那种感觉好像在国贸参加完一个奢华的酒会,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有钱人,见识了各种各样的奢侈品,半夜钟声敲响,穿越一个城市回到四环外的出租屋,反应过来自己不过是个月入几千的卑微北漂。当你看到自己穿得乱七八糟的母亲,那副谨小慎微出门行走的模样,你内心洞若明镜她不过是个普通的中年妇女,带着小城镇人特有的土气。你曾经努力多次要摆脱那副样子,甚至现在还怀揣着若干伟大的梦想坚决不跟那种土气妥协,你的妈妈却会提醒你一千遍,那就是你。
  于是到最后,我们无可奈何地巴望着她们赶紧离开,只成为电话里一个牵挂的符号,继续幻想某一天功成名就,风风光光接她来吃香喝辣,给她所有一切能给的好。
  鲁长义摘自《中国青年报》 编辑/柯楠
其他文献
签名档  无厘头中抒我心声,非主流中见我真情  △单身并不难,难的是应付那些千方百计想让你结束单身的人。  △世界上本没有谱,靠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谱。  △你过你的人行天桥,我走我的地下通道。  △装傻这事,如果干得好,叫大智若愚;木讷这事,如果干得好,叫深沉。  △我想,只要我再稍微具有一些谦虚的品质,我就是个完美的人了。  △海阔凭鱼跃,破鼓任人捶。  △无理取闹,必有所图!  △天生落魄,五
期刊
1974年3月初的一天,与梁实秋相伴一生的发妻程季淑意外故去,这让古稀之年的梁实秋倍感伤痛与孤独。悲痛之中,他写就一本怀念妻子的书——《槐园梦忆》。  梁实秋把书寄给台湾的远东图书公司出版。同年11月,应公司邀请,回台北校对清样。很偶然的机会,他和年轻貌美的影歌双栖明星韩菁清小姐相识了。从此,拉开了他晚年传奇的爱情序幕。  那天,韩菁清随义父到远东图书公司讨要一本《远东英汉大辞典》,听说这本书的主
期刊
1773年3月,瓦特先生的合伙人破产了,这不仅使他失去了稳定的收入,而且不得不变卖家产来还债。37岁的瓦特抱怨说:“我还有妻子儿女,眼看自己变得雪染双鬓,却没有任何固定的职业来供养他们。”   1773年的秋天,瓦特又遭遇了一次家庭的变故,和他共同生活了九年的妻子去世了,而且给他留下了六个儿女,与他共同合作的工厂又破产了,这个时候,他的生活落到了最低谷。有一位朋友推荐他到俄国去工作,他说:“我眼下
期刊
有一天,一位母亲向我抱怨她的女儿,说女儿不够体贴她,对她很冷漠,她伤心透了。我安慰她说:我觉得她很记挂你呢,每次出差,好像她都给您买这买那,我对自己母亲就没有做到这样呢。想不到阿姨竟然说:她那是内疚,就用东西来打发我,就像有些所谓成功的父母,不花时间和心思好好陪伴孩子,把孩子送到昂贵的寄宿学校,给孩子买各种奢侈品,孩子其实需要真正的爱。老人也一样,我有钱,我什么都不缺,就缺女儿心里对我的爱,非物质
期刊
日本的小学里中午供应午餐,叫“给食”。  从一年级开始,给食就全由孩子们自己轮班负责搬运、摆放,老师只在一边看。你花费多少时间,打翻多少瓶牛奶,都没有关系,反正最后能让大家吃上饭就行。  这种给食不是免费的,但和免费也差不多—— 一个月3500日元,随便上哪儿打半天工的收入都绝对不止这个数。  为什么要给食?日本的妈妈们不工作的也很多,而且初中和小学是按学区来划分的,学校一般就在家门口。小学生从家
期刊
傍晚,在一个规模不大的餐店里,总共有三个食客: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还有我。或是因为食客不多的缘故,店里的照明灯没有完全打开,所以显得有些昏暗。我坐在一个靠窗的角落里独自小酌,年轻人则手捧一碗炸酱面,坐在靠近门口的位置,与老人相邻。  我发现,年轻人的注意力似乎不在面上,因为他眼睛的余光,一刻都未曾离开过老人在桌边的手机。  事实证明了我的判断。我看到,当那个老人再次侧身点烟的时候,年轻人的手快速
期刊
当你看到这些文字与图片的时候,大概已经到了八月末,距2010年世界杯结束也有一个多月了,球迷们开始除去黑眼圈,女人们找回了自己的男朋友和丈夫,夜深人静时隔壁也不见了扰人清梦的喊叫声。  2010年世界杯增加了娱乐的戏码—— 郑大世在比赛前流了几滴眼泪,全中国的男女老少都开始议论朝鲜精神;章鱼哥预测比赛百发百中,全世界的人都开始顶礼膜拜。仿佛不在足球之外找到足够的话题,人们便无法支撑连续一个月每天2
期刊
笛安,1983年生于太原。2002年,只身前往法国巴黎学习社会学。在异国他乡读书的孤独寂寞,让她有了写作的欲望。2003年,第一部小说《姐姐的丛林》在《收获》杂志上发表。2008年,小说《西决》在《最小说》连载,使她成了人气仅次于郭敬明的作者。2010年2月,凭借出版于2009年度的《西决》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2010年7月,《东霓》出版首印量即达50万册。  著名作家苏童在读
期刊
有一个小男孩叫艾斯本。艾斯本最喜欢的人是他的爷爷霍尔格。  可他再也没有爷爷了。爷爷突然倒在了大街上,死于心脏病发作。  艾斯本伤心极了,哭个不停。  晚上,妈妈对艾斯本说:“爷爷去天堂了。”  “天堂?”艾斯本努力想象天堂的样子。  “是,爷爷变成了天使。”   “天使?”可是,艾斯本怎么也想象不出爷爷变成天使的样子。爷爷长着一对翅膀吗?爷爷穿着白色的长袍吗?   “这样想,你会不会好过一点呢?
期刊
我不记得在哪本书上看过,微笑是最好的名片,我一直想验证这句话是不是真理。   那天,我突然来了兴致,决定亲自验证一下。于是,我走上了街头。   我遇到的第一个人是位陌生的中年男子。我朝他微笑,他也朝我微笑。然而,瞬间,他的微笑僵在脸上,匆匆从我身边走过。看来,他意识到我不是他认识的人了。   我遇到的第二个人是位老大娘。我朝她微笑,她上下打量着我,急急从我身边走过后,又回头看我哩。   我遇到的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