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手机的年轻人

来源 :启迪·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zxs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傍晚,在一个规模不大的餐店里,总共有三个食客: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还有我。或是因为食客不多的缘故,店里的照明灯没有完全打开,所以显得有些昏暗。我坐在一个靠窗的角落里独自小酌,年轻人则手捧一碗炸酱面,坐在靠近门口的位置,与老人相邻。
  我发现,年轻人的注意力似乎不在面上,因为他眼睛的余光,一刻都未曾离开过老人在桌边的手机。
  事实证明了我的判断。我看到,当那个老人再次侧身点烟的时候,年轻人的手快速而敏捷地伸向手机,并最终将手机装进他上衣的口袋里,然后试图离开。
  老人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然后立即平定下来,环顾四周。
  这时候年轻人已经在伸手开门,老人也似乎明白了什么,他马上站立起来,走向门口的年轻人。
  我很替老人担心。我认为,以他的年老体衰,很难对付一个身强体壮的年轻人。
  没想到,老人却说:“小伙子,请你等一下。”
  年轻人一愣:“怎么了?”
  “是这样,昨天是我七十岁的生日,我女儿送给我一部手机,虽然我并不喜欢它,可那毕竟是女儿的一番孝心。我刚才就把它放在了桌子上,可是现在它却不见了,我想它肯定是被我不小心碰到了地上。我的眼花得厉害,再说弯腰对我来说也不是件太容易的事,能不能麻烦你帮我找一下?”
  年轻人刚才紧张的表情消失了,他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对老人说:“哦,您别着急,我来帮您找找看。”
  年轻人弯下腰去,沿着老人的桌子转了一圈,再转了一圈,然后把手机递过来:“老人家,您看,是不是这个?”
  老人紧紧握住年轻人的手,激动地说:“谢谢!谢谢你!真是不错的小伙子,你可以走了。”
  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待年轻人走远之后,我过去对老人说:“您本来已经确定手机就是他偷的,为什么不报警?”
  老人说:“虽然报警同样能够找回手机,但是我在找回手机的同时,也将失去一种比手机要宝贵千倍万倍的东西,那就是── 宽容。”
  摘自《北京青年报》
其他文献
●帕客   “不要纸巾,多用手帕。”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青年人中,一个叫“帕客”的新兴群体正在茁壮成长。日日随身携带的手帕是“帕客”鲜明的旗帜,手帕带领他们回到童年的记忆,带领他们走近绿色生活。    ●通行证人格  拥有此种人格特质的人常常把自己当做“通行证”,认为任何人都该对自己说“Yes”,都会协助自己实现愿望。他们常常要求一些并不熟悉的人帮自己做事,总觉得别人没有拒绝自己的理由。    ●
期刊
天才的成功并不像“鸡生蛋,蛋生鸡”那么辩证,但也不那么简单。千里马之所以出类拔萃靠的是自身素质,同时也需要伯乐来发掘。假如爱迪生只是蹲在鸡蛋上好奇地发问,他未必就能成就发明大王的伟业;假如戴高乐只是埋头努力而没有遇上赏识自己的司令,他的传奇军旅生涯没准会推迟几年;而瓦特更是如此,为了改良蒸汽机他几近穷困潦倒,而在他需要人资助时偏偏就遇上了具有卓越眼光的商人。  历史就是这样充满巧合与戏剧性,我们常
期刊
我这么个大男人竟然去看了一次妇产科……可这绝对是个意外。昨天我正在路上走的时候,突然下雨,我急忙跑进一个地方去避雨,等我弄明白那是“妇女孕期保健咨询中心”时已经晚了。为了不被赶出去,我坐在一个角落里,低着头,看着地板。我想等雨停了,就赶快离开。  可突然有人叫我:“姑娘,该你了。”  我站了起来,不知如何是好。窗外依然大雨如注。我听见那些候诊的女人们已经开始议论我了:“这个姑娘还年轻,肯定很紧张。
期刊
有一次,在珠海入关时,出了拱北,去搭大巴士。那时有人告诉我,车站已临时移到一个饭店的外面。我走到那儿,却没有站牌,只好静静等车。  这时,旁边走来了一个笑容满面的中年人,一到我旁边就一直讲手机。他大声地说:  “我吗?去台湾参加医学交流,刚刚回来。是啊,很累。连续好几天哪……”  在别人听来,肯定没什么奇怪的,可我就不同了,直觉他似乎是讲给我听的。我跟他对望时,礼貌地笑一笑。  不久,他把电话挂了
期刊
有时候,我很害怕别人来征求我的意见,尤其是此类问题:这件衣服好不好看?提问的人是满心希望你说出那个“好看”的答案,若意见相同倒还好,若意见相反,难免会触动那根不快乐的神经。  台湾主持人蔡康永也遇到过类似问题,在“对方穿得很丑,也要‘昧着良心’称赞漂亮”这件事上,他建议回答“是”。他觉得“这事和良心没啥关系,却严重影响你的人际关系。别把良心消耗在表面的事上,良心没那么廉价,如果真的在乎,用得到良心
期刊
签名档  无厘头中抒我心声,非主流中见我真情  △单身并不难,难的是应付那些千方百计想让你结束单身的人。  △世界上本没有谱,靠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谱。  △你过你的人行天桥,我走我的地下通道。  △装傻这事,如果干得好,叫大智若愚;木讷这事,如果干得好,叫深沉。  △我想,只要我再稍微具有一些谦虚的品质,我就是个完美的人了。  △海阔凭鱼跃,破鼓任人捶。  △无理取闹,必有所图!  △天生落魄,五
期刊
1974年3月初的一天,与梁实秋相伴一生的发妻程季淑意外故去,这让古稀之年的梁实秋倍感伤痛与孤独。悲痛之中,他写就一本怀念妻子的书——《槐园梦忆》。  梁实秋把书寄给台湾的远东图书公司出版。同年11月,应公司邀请,回台北校对清样。很偶然的机会,他和年轻貌美的影歌双栖明星韩菁清小姐相识了。从此,拉开了他晚年传奇的爱情序幕。  那天,韩菁清随义父到远东图书公司讨要一本《远东英汉大辞典》,听说这本书的主
期刊
1773年3月,瓦特先生的合伙人破产了,这不仅使他失去了稳定的收入,而且不得不变卖家产来还债。37岁的瓦特抱怨说:“我还有妻子儿女,眼看自己变得雪染双鬓,却没有任何固定的职业来供养他们。”   1773年的秋天,瓦特又遭遇了一次家庭的变故,和他共同生活了九年的妻子去世了,而且给他留下了六个儿女,与他共同合作的工厂又破产了,这个时候,他的生活落到了最低谷。有一位朋友推荐他到俄国去工作,他说:“我眼下
期刊
有一天,一位母亲向我抱怨她的女儿,说女儿不够体贴她,对她很冷漠,她伤心透了。我安慰她说:我觉得她很记挂你呢,每次出差,好像她都给您买这买那,我对自己母亲就没有做到这样呢。想不到阿姨竟然说:她那是内疚,就用东西来打发我,就像有些所谓成功的父母,不花时间和心思好好陪伴孩子,把孩子送到昂贵的寄宿学校,给孩子买各种奢侈品,孩子其实需要真正的爱。老人也一样,我有钱,我什么都不缺,就缺女儿心里对我的爱,非物质
期刊
日本的小学里中午供应午餐,叫“给食”。  从一年级开始,给食就全由孩子们自己轮班负责搬运、摆放,老师只在一边看。你花费多少时间,打翻多少瓶牛奶,都没有关系,反正最后能让大家吃上饭就行。  这种给食不是免费的,但和免费也差不多—— 一个月3500日元,随便上哪儿打半天工的收入都绝对不止这个数。  为什么要给食?日本的妈妈们不工作的也很多,而且初中和小学是按学区来划分的,学校一般就在家门口。小学生从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