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g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网络信息资源成了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我校于早些时候开通了校园网,又于2004年暑期后为各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给教师们配发了手提电脑。现代化的设施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结束了“一根粉笔、一支教鞭,一篇课文讲两天”的乏味局面。计算机网络的开通及多媒体设施的介入,使我们传统的备课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教师们知道,学生若对某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一种专心学习的“内驱力”,就会进入一种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开放式的知识宝库,蕴藏着取之不尽的丰富资源,再加上多媒体设施进入课堂,充分发挥了声、光、图、色、影的综合效力,为学生创设了更为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下面仅就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辅助初中语文教学,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体验.感悟
  
  多媒体设施介入课堂,也加快了课堂教学的进程,在各单元知识点强化练习或总复习时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节奏紧凑,教学效率提高,为四十五分钟“扩容”。课文中一些比较复杂的说明、描写部分,过去要费许多口舌也不一定说清楚,现在却变得好理解多了。如《斑羚飞渡》一课中最激动人心的场景——老斑羚要用自己的身体为小斑羚做“踏板”,这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飞渡,是课文中最关键的情节。在组织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又从网上下载了用Flash制做的课件,动画式展示了斑羚飞渡这悲壮一幕。小斑羚顺利飞渡之时,正是老斑羚跌落深谷的那一刻,小斑羚连续不断的成功飞渡伴随着老斑羚令人心碎的咩咩声,令孩子们惋惜不已,他们的心灵为老斑羚们无私的牺牲精神所震撼。这种惊心动魄的效果是单纯用口头语言描述所无法得到的。
  
  二、 养眼.生趣
  
  过去的语文教学方式一般是:让学生感受“文本”想象、分析、归纳、表述(口头、书面)、巩固练习。遇到那些具体介绍某一事物的文章时,这种学法就显得很单调、枯燥,学生的学习状态也相当被动。现在有了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情势发生了很大改变。如我们在学习法布尔的《绿色蝈蝈》一课时,课前,先告知学生:让我们一同去寻找蝈蝈,看谁找到的那只最漂亮。于是孩子们就千方百计地去寻找,去研究。实际上,授课前我们就已经共同走近“文本”探究“文本”了。而在过去,这一过程只是在课堂教学中才得以实现。
  我确实花了不少时间去网上寻找蝈蝈,终于在辛苦得来的大量图片中筛选出一只浑身翠绿,有着鼓溜溜大眼睛的帅气蝈蝈,还有一只玲珑剔透,造型生动的“冰糖蝈蝈”。当制成的课件一展示出来,就赢得了孩子们的一片喝彩声。他们戏称“大眼睛”的为“蝈蝈王”。一看就喜欢上了,自然探究起来也格外来劲。他们除了仔细观察蝈蝈的外貌外,还十分认真地研究了它的生活习性、嗜好以及科学工作者们对它的评价等,小图片带来了大收获。学习方式也由原来静止的、被动的转变为动态的、主动参与式的。同样在学习《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我们也分别去网上寻找课文中提到的各种云层的图片,一边细致观察揣摩天象,一边了解它与气候之间的联系;学习古文《山市》,我们寻来了海市蜃楼在城市、在沙漠、在海上形成的照片,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开始研究它的形成,体会作者的丰富想象,生动描述;学习《化石吟》我们找到十分珍贵的恐龙化石,远古时期的鱼化石等图片,这些生动、逼真的东西,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唤醒了他们探索的欲望,使许多课文的学习成为一个颇有意思的探究过程。
  
  三、情感.激荡
  
  在激发情感方面,多媒体教学设施也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如学习《贝多芬》一课时,我用多媒体播放“命运交响曲”,提示学生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反复倾听的过程中,他们听出了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的忧伤、孤独与痛苦,也听出了当命运之灾降临时,他内心汹涌的波涛声,那是他对艺术执着的热爱与追求,旋律中回荡着这位音乐巨人要与命运抗争的决心与誓言。良好的多媒体音响效果,丰富了学生的视听体验,使他们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当课文内容涉及到孩子们比较陌生的事物时,多媒体课件也显示出其直观展示的长处。如学习《安塞腰鼓》一课,先连续播放粗犷豪放的演出画面,让学生看到了“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们,发狠了,望情了,没命了的擂鼓狂舞”,感受黄土高原上人们的旺盛活力,体会腰鼓的火爆热烈风格,一边引导他们倾听鼓声,那能“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使恬静的阳光变得飞溅,使困倦的世界变得亢奋”的鼓声,确是有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学生的情绪迅速升温,激动、兴奋起来之后,再来朗诵课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个性.活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创造一种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然而,学生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他们各自的学习起点、反应速度、记忆品质、学习方式以及对新事物的认知、领悟能力都存在很大差异,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很难顾及到这种差异,因而也就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利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却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如我们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双向性,了解学生的心理及现状,便于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由于没有面对面的顾虑、拘束,学生多数能放开胆子说出心里话,教师可适时点拨、鼓励、解答问题。
  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互动性,我还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内容或学习方式。如通过网上信箱检查学生的作业,帮助爱好写作的学生批改作文;同爱做课件的学生交流资料、图片等,使他们打心眼儿里喜欢学习语文。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下,一些学生不再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饶有兴致的事,故而乐此不疲,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与展示。
  
  五、探究.拓展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并逐步形成能力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展开的。如在进行语文综合活动《戏曲大舞台》的教学过程中,先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去网上、报刊杂志上搜集,或采取现场观察、采访有经验者等方式,探究什么是戏曲?戏曲在我国的形成?厦门的地方戏曲有什么剧种?在什么地方表演?有什么特色?有哪些著名剧目等。围绕着一个大主题“辐射”出来的许多小问题展开专题性研究。计算机网络为学生开展这种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其一是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利于学生快捷地搜集信息;其二是信息的多样性需要学生去判断、选择、归纳、整理,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在探究中有意识地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人生,引向历史,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在探究中纵横开拓,开阔视野,使语文课的学习有了更加厚重的文化内涵。
  从这堂课的教学实践中,我得到了两点启发:一是学生学习的潜能是无穷的,只要教师为学生提供更为开放、灵活的学习空间,一些学生完全能够独立地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二是面对大量的信息,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尚待提高。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一定会加快学生的知识经验积累,逐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六、会用.用好
  
  在用多媒体设施辅助教学时不能滥用课件。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课型、所有的课文都适合用计算机辅助授课。教师应视实际情形定夺。如一些议论性、说明性的文章就不一定采用多媒体课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注意不能远离甚至脱离“文本”,于无意间省略了学生对书面语的体验过程,导致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反应迟钝,排斥、厌烦, 甚至领悟力下降。学生一旦对课件产生了依赖性,只对图片发生兴趣,便降低了对文字的敏感性,想象枯竭,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计算机、多媒体用于教学,不是一种奢侈的摆设,更不是一种高科技手段的炫耀,而是一种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简便快捷的工具, 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是未来社会对教育的呼唤。为此,我们必须会用它,用好它,让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大有作为。
  (作者联通:262513山东省青州市口埠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师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道德在教师个人身上的具体表现,是教师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规范所采取的道德行为方面的态度、言论和行为。这种态度、言论和行为对学生起着表率、示范作用,这种作用就决定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师德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从事教育职业的教师理应遵守的共同行为规范。教师的职业是教育学生,因此,对教师有着特别的要求: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关心热爱学生,有渊博的专
期刊
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阅读是一种以疑为起点,以思为核心,以体验领悟为目的的认知过程。可以说,阅读的目的就是在不断的质疑解疑的过程中与文体进行交流,并获取意义和体验情感。  语文质疑能力是以阅读实践为基础,创新思维为主导的,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要培养语文质疑能力,需要学生具有求真的科学态度,还要有善于发现的慧眼,并掌握质疑解疑的方法。下面就如何教会学生质疑
期刊
作为一个中学英语教师,我经常听到有学生问这样的问题:“我该如何提高我的英语水平?”有趣的是,那些提问的通常是英语水平都已相当不错的学生。那该如何让学生的英语精准纯熟?笔者想就自己多年来的英语学习经验谈些看法。如果你也属于那些想要使自己的英语水平更上一层楼的人,不妨一试。    一、严于律已,进行有规律地学习    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说,英语属于第二语言,而学习第二语言是无法一步登天的。无论你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但究竟该怎样来训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目前教育界可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笔者也就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谈谈一孔之见。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实施。    一、类比迁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指思维活动达到较高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表现在善于深入思索问题,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
期刊
在素质教育全面深入推进的今天,后进生的教育已成了教师们心中的困惑问题,有的干脆就把后进生称为“差生”,从心理上排斥他们,甚至把这些所谓的“差生”当作眼中钉、肉中刺,结果是教育失效,“差生”变的越来越差。面对此种教育现象,笔者以为“差生”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同时也是教育工作的失误。为此引发了如下思考:    一、解读“差生”    什么样的学生是差生?其实是有差异的学生。  与大多数学生不同的是,他
期刊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当代社会的发展培养人才。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肩负着既教书又育人的重任。教师从事的是非物质生产劳动,培养的是人。教师劳动的手段具有主导性的特点。其表现是: 教师依靠自己的知识、人格、言行等作为劳动手段。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具有现代人的素质和高尚的人格。    一、要有知识渊博的学者形象    一个有威信的教师应该是
期刊
随着新课改渐趋深化和实质性推进,“校本”思潮对学校的冲击,成为学校管理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更是满足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内在需要。为此,我们越来越关注这样的问题:如何立足校本,走向校本?如何从学校层面实施校本管理的创新,进而形成合理有效的校本机制和模式?在管理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积极开展“以校为本”教学研究,把校本教研活动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以建立学校和教师发展为指向的管理机制作支持,以名校先
期刊
我们团堡镇小学地处渝鄂交界处,山大地僻,经济落后,属于老、少、边、穷的地区。学校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一直是走读制小学。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山区农户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留守儿童”“隔代护养”的问题更加突出,农村儿童如何得到最好的教育就成了学校迫切解决的问题。2007年秋,为解决打工农户的后顾之忧,让每个适龄儿童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条件,我们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开始创办农村寄宿制学校。把
期刊
民族振兴,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在于教师。随着素质教育呼声的日渐强烈和科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    一、转变教育观念,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前提    素质教育要实施,思想观念的转变为先导。受传统文化思想和“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我们许多教师也成了应试教育的“附属品”。有的教师只知一味机械地传授书本知识,把学生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才或怎样塑造却胸无良策;有的教师表面上大喊素质教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提出要改变学生过去那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了使小组合作与班级集体授课有效配合,优势互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我们认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