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与觉醒,危机与希望——论21世纪10年代的日本作者电影

来源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ziwei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10年代的日本电影受到“东日本大地震”与“女性运动”等历史事件与社会风潮的刺激,其中一批“影像作者”们精准把握时代气息,老牌作者的稳健与新人的辈出也展示了同时代背景之下不同的解释与视角,呈现新旧交替的趋势.本文主要关注日本年轻作者的作品,是因为他们进入业界的渠道与其活跃的方式更能反映日本电影产业最近的运作模式,而他们颇具个性的表现手法也反映了未来电影美学可能的发展趋势.本文将从“对‘311’直接的提及与间接的隐喻”“女性创作者的崛起”“电影与音乐愈加紧密的交缠”“电影创作与独立电影院的密切互动”这四个角度分析21世纪10年代的日本电影.
其他文献
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电影心理学理论探索主要集中在电影的接受与传播、电影创作与技术应用、早期电影文化,以及电影本体论认知几个方面.虽然心理学对电影的知识迁移在整个
问:你认为从上一部作品《午夜狂欢》到《刺心》有怎样的变化?rn答:我个人认为拍《午夜狂欢》是一种在云端的感觉,而《刺心》更类似于走在街头,不过倒也没有那么接地气.《刺心
期刊
亚太电影促进会(NETPAC,Network for the Promotion of Asia Pacific Cinema)成立于1990年,是一个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的全球性电影评论与推广组织,成员包括策展人、影评
期刊
经过历史的洗礼,早期的电影影像大多未曾保留下来,后来无缘看到早期电影的熠熠姿容,“电影本事”则成为后人窥探其中风采的重要史料.从历史的维度看,“电影本事”不仅是记录
观影体验总是与周遭环境息息相关,从默片时代开始,放映环境就从未真正静默过.即时配乐,观众喝彩,以及现场解说,它们共同构成了多元的声音感知.而“解说”作为沟通的声音,把电
同处东亚的中国台湾地区,以及韩国与日本,文化的共通性与历史进程中的交叉性使得我们对东亚电影内部的主体自觉和文化操作的讨论成为了可能,而蔡明亮《爱情万岁》、金基德《
本文从类型片中的声音“增值”这一角度来探讨新近华语合拍片中的类型创作状况,类型电影中对声音的创造性使用为声音对画面的“增值”提供了新的可能.与传统的声画同步有所不
梅洛-庞蒂抛弃传统心理学刺激—反应模式之于感觉的元素性分析,从描述事物本来面目的现象学立场出发,用新心理学的整体知觉来反观电影中的视觉和听觉及其综合.认为电影的特性
《青黄》是先锋作家格非的代表作品,它以寻找词语“青黄”意义为发端到消解“青黄”意义为结束,以其设置大量空缺以及与文本中心不相关的情节为人们热议.整个文本充满了不确
期刊
75年前,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因爱上来自美国的辛普森夫人而放弃王位;如今,这个被传颂的浪漫故事有可能被女主角写给前夫的密信戳破——我记得自己的心怦怦直跳。采访对象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