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教材中计算教学内容的教学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meng6112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和计算始终是在学生学习或生活中运用得最为广泛的数学方法,而且基本的计算方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并无太大的变化,体现了数学计算的基础性与工具性的特点。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学好数学计算方法,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可对其终身发展有益。而小学數学新教材早已克服了一些旧教材的弊端,例如贴近现实生活、计算教学目标明确等等。因此,本文主要依托于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对其中计算教学内容的有效教学方法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教材;计算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227-01
  数学中的计算实际上就是学生抽象出数与简单的数量关系,然后在具体的、贴近生活的情景中去深入理解,进而采用现有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计算教学内容有了不小的变化。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适应这一变化,并理解新的教学要求,进而采取相适应的有效教学策略来提高新时期计算教学的质量,这是教师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小学数学新教材中计算教学内容的变化
  在小学数学旧教材中,计算教学模式是固定的,教师在课堂上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也被认定为是最好的方法。秉持着这样的教学观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复的计算训练,进而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由此看来,在旧教材中计算教学内容是比较单一的,而且不够贴近现实生活。同时,相应的教学方法不仅单一,还比较机械化,并不注重考虑学生对计算教学内容的兴趣,也没有合理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等等[1]。在这样的计算教学中,其教学质量没能得到应有的提升。
  而小学数学新教材与旧教材不同,它关注学生对计算内容的学习兴趣与内心情感,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还注重将计算教学内容置于现实生活情景中,提高学生对计算内容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可提高学生对计算问题的理解与解决能力。只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小学数学新教材的生活化数学问题增加了,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计算内容的编排量已经减少了。为了保证学生可以强化自身的计算能力,则需要在合理强调算法的多样化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计算学习方法,使其可以在准确的计算学习目标定位下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
  二、小学数学新教材中计算教学内容的有效教学方法
  1.采用对比式教学法开展计算教学。
  对比式教学法在当前的教学领域有比较广泛的运用,旨在让学生通过两种内容的对比来发现其中存在的异同之处,进而归纳出一定的规律。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教师要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则可采用对比式教学法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2]。而且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的锻炼,因为学生需要在对比式教学法的引导下展开自主思考,寻找其中的数学规律,进而得出相应的数学结论,可很好地提升小学生的计算学习能力。
  以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加法结合律》一课为例,教师可在计算课堂上为学生给出以下的两组算式:(1)(310+250)+140=560+140=700;(2)310+(250+140)=310+390=700。教师在给出算式后,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组算式,然后探寻其中存在的数学规律。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两组算式的总和是不变的,因此在三个数相加的计算式中,不管是将哪两个数相加,再加上另外一个数,最后得到的总和会始终维持不变,领悟到“加法结合律”的这一重要知识点。
  2.采用合作探究教学法开展计算教学。
  合作探究法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生共同学习的有效学习方式,可发挥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在彼此促进的过程中完成合作探究学习任务[3]。新课改倡导教师要重视这一教学法的教学运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
  比如在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除得尽吗》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展开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提出一些算式,让学生感受“除不尽”这个概念的内涵,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的计算,再在小组内部围绕着一些有效的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究,以锻炼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与计算问题解决能力等等。如教师可给出73÷3和9.4÷11这两个算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这两个算式进行计算,可以发现无论怎么都没法除尽。学生在组内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合作讨论和思考的问题可以有:“在这两个算式中,余数和商是如何变化的?它们能够除得尽吗?为什么?”根据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深入探究“除不尽”问题,然后总结“除不尽”问题的特点,进而进一步深入地探究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这是因为在一些除不尽的数学算式中有一些循环小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好“循环小数取近似值”这一学习要点,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除不尽”问题的解决能力。
  3.在生活情境教学中开展小学计算教学。
  生活情境教学法可以支持教学内容与贴近生活原则之间的结合,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提高自身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进而快速地寻找到清晰的数学问题解决思路。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无疑可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数学问题的解题策略,则可将其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小诗在早上吃早餐的时候吃了5块饼干,而小明吃的饼干数量是小诗的12,小红吃的饼干数量则是小诗的23,那么请问你能够从这里提取什么数学信息?又能够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要掌握这部分的计算教学内容,则要求学生要展开合适的自我思考,尽可能地发挥思维能力。在学生提取数学信息时,可以适当地提出数学问题,例如小明吃了几块饼干?小红吃了多少饼干?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有效地理解本节课的计算教学内容,提高计算教学效率。
  结束语
  总之,依托于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新教材,小学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可采用多样的科学教学方法来构建高效的计算课堂,切实促进学生在数学计算教学环节的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凤.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4):156.
  [2]王丽萍.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9(10):14-15.
  [3]郭颖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与思考[J].学周刊,2019(12):72.
其他文献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混合式教学背景下的中职药理学课程教学中合理应用“雨课堂”,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升教
沉降控制复合桩基是基于桩土共同作用承担上部结构荷载机理上的一种特殊基础形式。在我国软土地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上海已将其列入了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
阐述了高精度铝带材纵剪机组最新技术和设备组成。论述了影响剪切质量的关键因素、张力控制形式;详细讨论了圆盘刀剪切工艺、张力控制设备等影响剪切精度的因素,对高精度铝带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肺腺瘤病为一种绵羊常见疾病,该病致死率极高,若大面积发病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绵羊肺腺瘤病的发病特点及诊断方式,分析其防治方法,供相关人员借鉴参考,
干燥的冬季,防火一词也被人们反复提及和强调。目前市面上常用的防火用品主要有防火棉、防火布、防火板、防火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能力的提高,制造商的成本得以降低,从
【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融入是一项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拓宽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新和巧,从而将学生引入到新的理念上来。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221-01  在当前社会中,对于信息的获取、转输、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语文教学从内容到形式上也在悄无声息中发生着改变。就当下现状而言,国学经典越来越受语文课堂的青睐,一方面,经典诵读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对学生的文学修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另外,语文教材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国学素材,由此可见,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
介绍了春季常见猪病,包括猪瘟、猪流感、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等,总结了其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养猪户参考。
我收藏有一枚珍奇的"民国通宝"十文方孔圆钱(见拓片图),径23、穿边长6、厚1毫米,重3.5克。其"珍奇"之处在于:①方孔圆钱在中国货币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