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综合教师教学质量的全程监控办法,多维度考核方法,奖惩措施以及教学质量与教师个人发展,从帮助教师个人发展,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出发,将教师的教学质量、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捆绑起来,形成一体,规范教学管理,帮助任课教师分析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 监控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108-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高校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教师要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有为。”为此,我们深入调查研究,开展符合持续安全理念与项目管理要求的教师教学全程监控措施研究。
一、调研情况
作为高校,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在我国,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估从认识到实施都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体系。特别是1999年本科扩招以来,教育资源跟不上生源增长速度,教学质量受到极大影响,同时,各大学为了排名和升格表现出浮躁的状况。近年来,国家开始重视通过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来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同时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质量工程等多种形式,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国内各地方高校也采取了多种措施保证教学质量,为国家输送合格的人才,如某省高校,每年对教师进行教学考核,学生网上评教排名在后5%的教师将退出教师岗位。另外,为保证教师按时上课(特别是教授、副教授科研活动较多,经常出差),多数高校规定了任课教师每学期调课次数不能多于2次或3次,有的学校甚至不准教师调课。
国外高校大都采用模块式教学,在每一模块教学完成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一般包括几个方面,如教材、图书馆、课堂资料、教学质量,包括讲授课和讨论课、网上BBS板块、测试形式、学习者个人的收获、学习者个人的职业发展、学习者个人的贡献。此外,还会召集学生代表进行座谈会,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与建议。值得注意的是,国外高校普遍实行外审制度,即独立于某学院以外的专家定期对学院进行审查,并对学生进行访谈,最后做出独立的评价。这种第三方评价机制可以越过学院教学管理部门,直接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做出较公正、客观的结论,因此被国外高等教育部门广泛采用,并以此作为国外高校排名的依据。
二、存在的情况
我校在保证教师教学质量管理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网上评教、教学满意度调查、教学事故一票否决、督导组听课、学生信息员反馈制度等,学院也一直按照学校的各项管理措施在教学管理中认真执行,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①学校的各项管理措施大都是从外部监控教师,对教师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监控作用,但是针对各级监控反馈信息的落实和整改还没有及时做到位,也没有相应的措施帮扶存在问题较大的教师,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教师对其教学质量的不重视,甚至不关心。②目前对教师教学过程与课程质量,课程组与课程质量的监督、分析还欠缺。③没有建立教师的个人教学工作档案,不利于跟踪教师的教学质量变化过程。④对教师的工作需求和工作适应度也没有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建立有效的联系,很大程度上是从完成教学任务方面安排教师工作的。⑤对教师教学质量与个人的职业发展没有建立更好的关联,难以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难以保证课程建设的质量。⑥由于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相对容易完成,一方面研究生课程系数高,另一方面,指导研究生也计算学时,且多数情况下,高级职称教师年终都会超额完成教学任务,而中级职称及以下的教师主要从事本科生教学任务,其要完成工作量,需要承担多门本科生课程,感到压力大,其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同时也影响工作情绪。⑦教学评价没有量化与职称评定和评优挂钩。⑧课程群建设难以落实。⑨教师个人档案的建立,含学生反馈意见的整改跟踪,及教师需求分析不完备。⑩分配很少向本科教学倾斜。
三、对策研究
1.树立教师教学质量全程监控理念,创新研究式管理。
教师教学质量全程监控体系:按照“重在平时,加强监管,关口前移”的持续安全理念,综合教师教学质量的全程监控办法、多维度考核方法、奖惩措施及教学质量与教师个人发展,加强质量监督和质量控制的措施以及质量标准问题研究,从帮助教师个人发展、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出发,将教师的教学质量、个人发展和学院发展捆绑起来,形成一体,规范教学管理,帮助任课教师分析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2.完善量化的教师教学和课程建设质量奖惩措施
(1)教师的各项评优与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挂钩。在满足学校评优条件的基础上,对候选人采取综合打分、择优推荐的办法,即科研和教学业绩硬材料由院教学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打分(权重50%),全院教师民主投票(权重30%)和学生网上评教(权重20%)综合产生。
(2)为了促进课程建设,评优时若候选人为课程组长,将其个人网上评教成绩60%和课程组内教师网上评教平均成绩的40%求和,归一化处理后作为学生评教成绩。
(3)教师职称晋升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挂钩。在教师申请职称晋升时,若其连续三年的网上评教平均成绩排在全院任课教师的后10%,则取消当年的职称晋升资格。
(4)学校的分配应向从事本科教学的教师倾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本科教学,对从事本科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教师进行倾斜,有一定的比例系数(1.1)。
3.建立并完善规范化的教师教学质量监控定期报告与分析制度
(1)每学期初向全院教师做教师教学质量监控报告。分别从不同教学层次(研究生、本科生)、不同角度(单门课程、课群、教师个人、课程组全体、职称、专业)、不同方面(用人单位、学校、学院和学生的各种教学反馈)全面收集、统计、分析和总结全部教师的教学情况,课群及课程建设情况,查摆问题,研讨、分析原因并给出具体改进措施。
(2)学期内配合学生学习过程监控,按月以留言或当面交流等不同方式向教师通报其教学状况,帮助任课教师分析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健全并完善教师教学质量全程监控与管理体系
(1)为每个教师建立个人教学档案,常年全程记录并跟踪教学质量的变化,如每学期任课情况、课程考试成绩分布情况、学生网上评价、督导组评价、同行评价、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等,有效监督和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此档案和教师培养档案一起构成了教师个人档案。
(2)对于多年从不同调查对象(学生、督导组等)反馈的共性问题,要求老师必需提出改进措施,不能把缺点当个性。
(3)在学校现有的教学监控体系下,改进教师任课原则,特别是当一门课程有多名教师想上时,采取竞争上岗原则以授课质量高低确定任课教师。
在遵照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工作的永恒主题。研究教师教学质量的全程监控和评价体系,需要在学校已构建的教师教学管理体系和学生管理体系框架下,加强内涵建设,注重过程管理、阶段总结、分析、评估和改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同时,有利于教师个人业务水平的提高和个人发展,有利于学生获益。
【关键词】教学 监控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108-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高校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教师要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有为。”为此,我们深入调查研究,开展符合持续安全理念与项目管理要求的教师教学全程监控措施研究。
一、调研情况
作为高校,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在我国,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估从认识到实施都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体系。特别是1999年本科扩招以来,教育资源跟不上生源增长速度,教学质量受到极大影响,同时,各大学为了排名和升格表现出浮躁的状况。近年来,国家开始重视通过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来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同时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质量工程等多种形式,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国内各地方高校也采取了多种措施保证教学质量,为国家输送合格的人才,如某省高校,每年对教师进行教学考核,学生网上评教排名在后5%的教师将退出教师岗位。另外,为保证教师按时上课(特别是教授、副教授科研活动较多,经常出差),多数高校规定了任课教师每学期调课次数不能多于2次或3次,有的学校甚至不准教师调课。
国外高校大都采用模块式教学,在每一模块教学完成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一般包括几个方面,如教材、图书馆、课堂资料、教学质量,包括讲授课和讨论课、网上BBS板块、测试形式、学习者个人的收获、学习者个人的职业发展、学习者个人的贡献。此外,还会召集学生代表进行座谈会,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与建议。值得注意的是,国外高校普遍实行外审制度,即独立于某学院以外的专家定期对学院进行审查,并对学生进行访谈,最后做出独立的评价。这种第三方评价机制可以越过学院教学管理部门,直接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做出较公正、客观的结论,因此被国外高等教育部门广泛采用,并以此作为国外高校排名的依据。
二、存在的情况
我校在保证教师教学质量管理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网上评教、教学满意度调查、教学事故一票否决、督导组听课、学生信息员反馈制度等,学院也一直按照学校的各项管理措施在教学管理中认真执行,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①学校的各项管理措施大都是从外部监控教师,对教师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监控作用,但是针对各级监控反馈信息的落实和整改还没有及时做到位,也没有相应的措施帮扶存在问题较大的教师,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教师对其教学质量的不重视,甚至不关心。②目前对教师教学过程与课程质量,课程组与课程质量的监督、分析还欠缺。③没有建立教师的个人教学工作档案,不利于跟踪教师的教学质量变化过程。④对教师的工作需求和工作适应度也没有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建立有效的联系,很大程度上是从完成教学任务方面安排教师工作的。⑤对教师教学质量与个人的职业发展没有建立更好的关联,难以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难以保证课程建设的质量。⑥由于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相对容易完成,一方面研究生课程系数高,另一方面,指导研究生也计算学时,且多数情况下,高级职称教师年终都会超额完成教学任务,而中级职称及以下的教师主要从事本科生教学任务,其要完成工作量,需要承担多门本科生课程,感到压力大,其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同时也影响工作情绪。⑦教学评价没有量化与职称评定和评优挂钩。⑧课程群建设难以落实。⑨教师个人档案的建立,含学生反馈意见的整改跟踪,及教师需求分析不完备。⑩分配很少向本科教学倾斜。
三、对策研究
1.树立教师教学质量全程监控理念,创新研究式管理。
教师教学质量全程监控体系:按照“重在平时,加强监管,关口前移”的持续安全理念,综合教师教学质量的全程监控办法、多维度考核方法、奖惩措施及教学质量与教师个人发展,加强质量监督和质量控制的措施以及质量标准问题研究,从帮助教师个人发展、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出发,将教师的教学质量、个人发展和学院发展捆绑起来,形成一体,规范教学管理,帮助任课教师分析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2.完善量化的教师教学和课程建设质量奖惩措施
(1)教师的各项评优与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挂钩。在满足学校评优条件的基础上,对候选人采取综合打分、择优推荐的办法,即科研和教学业绩硬材料由院教学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打分(权重50%),全院教师民主投票(权重30%)和学生网上评教(权重20%)综合产生。
(2)为了促进课程建设,评优时若候选人为课程组长,将其个人网上评教成绩60%和课程组内教师网上评教平均成绩的40%求和,归一化处理后作为学生评教成绩。
(3)教师职称晋升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挂钩。在教师申请职称晋升时,若其连续三年的网上评教平均成绩排在全院任课教师的后10%,则取消当年的职称晋升资格。
(4)学校的分配应向从事本科教学的教师倾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本科教学,对从事本科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教师进行倾斜,有一定的比例系数(1.1)。
3.建立并完善规范化的教师教学质量监控定期报告与分析制度
(1)每学期初向全院教师做教师教学质量监控报告。分别从不同教学层次(研究生、本科生)、不同角度(单门课程、课群、教师个人、课程组全体、职称、专业)、不同方面(用人单位、学校、学院和学生的各种教学反馈)全面收集、统计、分析和总结全部教师的教学情况,课群及课程建设情况,查摆问题,研讨、分析原因并给出具体改进措施。
(2)学期内配合学生学习过程监控,按月以留言或当面交流等不同方式向教师通报其教学状况,帮助任课教师分析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健全并完善教师教学质量全程监控与管理体系
(1)为每个教师建立个人教学档案,常年全程记录并跟踪教学质量的变化,如每学期任课情况、课程考试成绩分布情况、学生网上评价、督导组评价、同行评价、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等,有效监督和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此档案和教师培养档案一起构成了教师个人档案。
(2)对于多年从不同调查对象(学生、督导组等)反馈的共性问题,要求老师必需提出改进措施,不能把缺点当个性。
(3)在学校现有的教学监控体系下,改进教师任课原则,特别是当一门课程有多名教师想上时,采取竞争上岗原则以授课质量高低确定任课教师。
在遵照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工作的永恒主题。研究教师教学质量的全程监控和评价体系,需要在学校已构建的教师教学管理体系和学生管理体系框架下,加强内涵建设,注重过程管理、阶段总结、分析、评估和改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同时,有利于教师个人业务水平的提高和个人发展,有利于学生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