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软实力资源探析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at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巨大转型,社会中随之凸显出了诸多危机与挑战,与此同时,当前国际社会正处大变革大调整,也纷纷表现出不确定性因素及各种新安全因素威胁,为了解决前进步伐中的内外矛盾,就需要国家大力增强并优化运用除硬实力资源以外的软实力资源,以期达到突破国内外发展的瓶颈。本文阐述了中国国家软实力资源的重大意义,对中国国家的软实力资源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中国国家软实力资源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国 软实力 资源
  引言
  20世纪90年代,在当时风行一时的美国“衰落论”的大辩论中,约瑟夫·奈却认为美国的实力并没有衰落,只是美国实力的本质和构成正在发生变化。他认为:“军事力量与经济力量都是有形的、能起到支配作用的力量,可以用来促使他人改变立场。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间接使用力量的方法。在国际政治中,一个国家达到了它想达到的目的,可能是因为别的国家想追随它,崇尚它的价值观,学习它的榜样,渴望达到它所达到的繁荣和开放程度。在这个意义上,在国际政治中制定纲领计划和吸引其他国家,与通过威胁使用军事和经济手段迫使它们改变立场一样重要。这种力量——能让其他人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我称之为软实力。”①本文认为软实力是国家利用资源(Resources),通过一定的行为或行动(Acts)作用于受动国家而形成的互动关系,并使受动国家做出效应的结果(Outcomes)所体现出的合力。所以,国家软实力的生成是由资源、对资源的柔性运用及其产生的结果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此,我们得出软实力是国家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后衍生的力量。软硬实力的区别应是运用资源的行为手段,即是“柔性的”运用方式,国家运用软实力资源的最终目标或运用效果则依赖于双方的互动程度,而一个国家软实力生成的基础还应是有较强的软实力资源。
  一、中国国家软实力资源研究的意义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整个华夏,吹响了神州大地轰轰烈烈发展的号角,到90年代,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使中国进入了新的战略时代。经济实力的发展奇迹成为举世关注,日益明朗化的“中国崛起”的现实需要世界接受,从而引发了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同时,伴随我国国内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转型,引起了贫富差距扩大、发展失衡、利益多元、道德失范等各种矛盾和问题,社会稳定、持续发展、国家安全与民族复兴等正面临着日益复杂的严峻挑战。面对国际国内的“崛起困境”,中国提出了外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与内树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和平性脱困路径,即发展中国软实力战略。②这就要求中国在崛起进程中发展和运用“软实力资源”,一则可推动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利于化解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的低成本解决,从根本上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另一方面,发展和运用“软实力”资源也有助于推行和平外交政策及消解国际上“中国威胁论”的负面影响,促进世界对中国从制度政策、社会发展模式到文化价值观念等各方面的理解和认同,从而为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营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大环境,推动“和谐世界”的建构。因此,对作为国家软实力生成的基础即软实力资源进行梳理与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软实力资源的运用转化力方面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去效用之就显得意义重大。
  二、中国国家软实力资源③
  国家软实力资源是构筑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国家软实力生成的必须的最基本条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伴随着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的增强,中国的软实力也得到了较大提升。从中国的软实力资源层面看文化、发展模式、外交政策等应是生成中国软实力的资源基础。
  (一)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化是一个国家生成软实力的重要源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应当成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软实力资源及生成中国软实力的坚实基础。文化是指某一特定社会群体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体现该社群的心理、精神、气质和独特追求的生活方式、生存样式、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情感模式的总和。④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传统和巨大生命力、创造力的伟大民族,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遗产,这为中国发挥文化软实力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以儒家文明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形成的一系列思想理念,如: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和”,讲究“和而不同”。在国内治理和国家间关系上,中国古人倡导“仁政”,强调“贵和慎战”,“协和万邦”,讲求“布恩信,怀远人”。“自古知兵非好战”,成为历代军事家的格言。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能为世界贡献自己的思想价值和道德伦理,同样中国在器物层面的文化形态也有广泛的吸引力。中国的功夫、书法、绘画、传统服饰(主要是旗袍)、京剧、中医药等备受世人青睐。中国文化从不固步自封,而具有广远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进入新时期,中国儒家文化所提倡的“和而不同”、“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者仁也”等,都成为我国对外政策和战略的主导哲学思想之一。这些思想和政策在国际社会上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同,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对中华民族独特的和平主义文化传统,美国历史学家马克?曼考认为:与西方对外扩张的文明不同,“中国对本国文明的认识不包括侵略的使命。既不去提高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程度,也不给自己增加负担”。⑤以宽容、和谐、集体主义为特征的文化凝聚力是中华文明历经劫难而绵延不绝的根源所在。同时,中国文化因其先进性而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吸引力和同化力。日本从唐朝直至明治维新长期师法中国,朝鲜半岛、越南等地常可见孔庙和汉文,中国与周边国家形成的“华夷秩序”、“东亚朝贡体系”更是中国软实力影响的见证。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及著名的丝绸之路把中华文化远播非洲及西欧大陆,甚至欧洲的一些启蒙思想家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华文化中的大同理想、天人合一的理念、与时俱进的观念、人本思想、自强不息的精神、英雄气概、君子人格等,以及此思想理念随中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实践已深入人心,转化成中华民族接人待物的行为方式,表现为良好的风俗习惯,这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及其文化的复兴,赖以实现的深厚民众基础。最近100多年来,西方文明对东方文明发起并构成了巨大的挑战,但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和国际实力向亚太地区转移为标志,中华传统文明正在积极弘扬之中,而西方文明则进入反思和调整阶段,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将展开崭新的一页,而中国正在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中心。⑥   (二)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从30多年的改革开放来看,中国的发展道路与西方不同,在经济和政治制度上实行渐进式的改革模式。这种模式被贯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或中国之路,在国际上则被定义为“中国模式”⑦,中国发展模式的成功在于中国既没有像“依附理论”那样完全脱离世界政治经济秩序自行发展,也没有像“现代化理论”“华盛顿共识”那样采取全盘西化的激进变革方式,而是根据客观国情,在保证国际经济政治安全的前提下逐渐扩大开放领域,并增强国际竞争力,从而保证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政治的稳健变革。“中国模式”问题的提出,是西方各国对中国发展态势的重新审视,也是国际社会对“华盛顿共识”反思的一个结果,表明了世界各国对中国通过适合本国国情的模式实现发展的有益经验及其对世界的积极影响的关注。雷默认为中国发展模式是由三部分组成:其一、中国的发展模式以创新为基础;其二、中国的发展模式以可持续性与平等为最先考虑;其三、中国努力寻求外交自主。⑧瑞士日内瓦大学当代亚洲研究中心张维为研究员从中国改革的侧重点、改革的方式等方面所表现的特征来界定“中国模式”。他认为,所谓“中国模式”,是指“重大的经济改革和较小规模的政治改革”的有机结合,是“以一种循序渐进、摸索和积累的方式,从易到难进行改革,并吸取中外一切优秀的思想和经验”的改革和发展模式。⑨所以,中国模式是一个不断包容、学习、与竞争的模式、一个不断创新和不断探索发展的模式。正如胡锦涛主席在200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的那样,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新的发展理念,不断探索适合本国情况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推动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当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成功确立,体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社会发展的民本思想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仅在一个半世纪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在整个世界现代化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当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仍备受现代化挫折的社会阵痛折磨时,同样经历过被长期殖民掠夺,同样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设现代化的中国所创造的一系列发展经验,因其蕴含的某些普遍意义将会引起后发展国家的特别关注,因而中国模式为其他后发展国家提供了一套不同于西方的经验。
  (三)中国独特的外交政策
  中国形成的独特外交政策是一个中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谋求共同发展”的外交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原则“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的外交立足点等以和平崛起与和平发展理论为指导的一系列外交政策应是中国软实力发展在国际层面的重要资源。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了“做国际社会中负责任大国”的外交承诺,并积极展开了“负责任大国”的构建活动,力求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物品。自2005年以来,中国领导集体提出了“共建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2005年4月,胡锦涛主席在雅加达的亚非峰会上发表演讲,倡导开放包容精神,尊重文明、宗教、价值观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之后在许多重要的国际会议上中国领导人都发表了以“走和平发展道路”、“共建和谐世界”为主题的演讲,并阐述了建立和谐世界的方法和途径。2006年3月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中国政府和人民愿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为建立和平、公正、和谐的新世界而不懈奋斗!”。由此可见,求同存异与和谐世界正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理念,成为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指导原则,也为中国运用“软实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此理念政策指引下中国政府灵活务实的外交风格体现在处理大国关系时,更加强调中国的国家利益,而不是意识形态;体现在解决祖国统一问题上实施“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周边国家关系上“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区域政策;在有争议的南海问题上提出“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的建议;在中非关系中,在坚持尊重主权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前提下,通过举办“中非合作论坛”等活动来加强同非洲的交流;与世界各国关系上提出互惠共赢的发展取向,倡导“和谐发展”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和”的理念及“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承诺与积极务实地实际行动等都是中国增强软实力的重要资源。
  三、中国国家软实力资源发展前景
  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及中国独特的外交政策是我国软实力资源的三大宝藏,是中国国家软实力生成的源泉,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难发现我国软实力资源中也有许多制约性因素,譬如:中国的国民素质不高、大转型随之而来在社会中产生了许多不稳定性因素,且有增多并趋于复杂化的巨大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与内化还待时日、道德下滑缺失、社会中的腐败问题、利益扩大化致使人们之间不信任感不安全感有增无减等都是我国软实力资源中的一个又一个瓶颈。不过我们坚信随着中国国家政府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的伟大战略部署与实施,尤其是在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通过多渠道内化为国民的政治思想素质及对教育投入的加大为基础的社会思想文化领域方面,中国政府未雨绸缪,已部署了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伟大新方略,并着力推动中华文化自觉的大发展大繁荣局面,势必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力得到明显增强,定将中国从经济强国步入文化强国的新里程;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等体制机制的不断深化改革,中国政府的执政力与公信力必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增强国家或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以经济快速发展奇迹为核心的中国发展模式必将更具有影响力;中国国家政府层面及非政府层面的全方位外交格局将更加日臻完善,外交的灵活应变能力会更游刃有余,中国在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方面、在不断兑现承诺的诚信上、在互利共赢而非零和博弈的国际交往原则中,必将获得加倍的软实力效应,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光芒。
  [注释]
  ①[美]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困惑——为什么美国不能独断专行》,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第9页。
  ②门洪华:《中国软实力评估报告(上)》[J].《国际观察》,2007(2)。
  ③中国软实力资源:从资源层面看,产生软实力效果既可是国内的资源,也可是国外的资源;既可指“硬性的”资源,也可指“软性的”资源。由于本文只研究中国软实力资源,故而只对中国国内软实力资源作探索。
  ④孟亮:《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软实力》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第053页。
  ⑤Mark Manacle,China at the center 300 Years 0f Foreign,Policy,Free Press,1984,p.11.
  ⑥门洪华主编:《中国:软实力方略》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页。
  ⑦近年,“中国模式”概念在各国政治人物和决策者中间流行起来。按照经济学家的解释,目前世界上主要发展模式有3种,即美国模式、德国模式和日本模式。美国模式就是所谓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这种模式源于英国,在美国发挥到了极致。德国模式也叫“莱茵模式”或“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德国模式追求3个目标:创造高利润、利益分配平衡和较高的收入水平。日本模式侧重企业的利益,它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份额和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
  ⑧(美)赵英兰 严春松译:《中国的软实力:资源与前景》,载《中国外交》2009年第4期,第13页。
  ⑨《中国将以自己的方式变革》[N].参考消息,2004 -05-31。
  [参考文献]
  [1]李长春: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社.2011(10).
  [2]任天佑:文化强国——国家战略的新境界 解放军报.2012(1).
  (作者单位:贵州省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怎样提高语文教学是长期以来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传统的语文教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特别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多媒体的介入,大大激活了语文教学的实效,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学生真正走入多彩的课堂、情感的课堂、理智的课堂。  [关键词]多媒体 感受美 鉴赏美 创造美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老师讲得口干舌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先进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国内外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提升,企业需求高速切削技术人才不断上升,对于职业院校培养这类人才提出新的要求,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这类课程还没有正式开展起来,高速切削技术课程应该作为一门核心专业技术提升学习,课程主要使用高端CAM软件的加工工艺、选择刀具、切削参数的优化选择等。通过传统加工与高速切削两种加工方法的实例对比,得出高速切削技术在模具加工中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期刊
[摘要]在时代和社会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作为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教育,使之坚定跟党走的想念,从而为振兴中华而效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性质和宗旨 坚定跟党走的信念。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专门做人的工作,对塑造人的全面素质、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要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学生跟着中国共产党建设中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完善制度;加强教师培训;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加强宣传等策略。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管理 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结构上的重大突破,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亮点和难点。从2001年新课程改革的启动到今天,虽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验阶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大面积推行的过程中
期刊
[摘要]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意义在于指导学生更快地融入大学的文化氛围,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使他们身心健康,从而愉快顺利地渡过大学时光,但传统的入学教育只是机械地给予学生知识,而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必然使大学新生不能够适应目前多元的社会发展。本文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指导下,着力促进大学生做好“四个认知”工作,构建系统科学的大学生入学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并不
期刊
[摘要]《航空概论》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本文着眼以岗位合格为目标的任职教育转型对人才培养需求,结合本单位教学工作实际,从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和健全考核制度等方面对《航空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航空概论 教学改革 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航空概论》课程是航空类本科、飞行员、大专专业的一
期刊
[摘要]中高职教育系统培养问题日益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目前的现状存在较多的问题。要实现中高职协调发展,应该从人才培养方案系统制订、教学模式系统改革、师资队伍系统建设、课程体系系统构建等方面去改革,真正实现中高职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系统培养 中高职教育 衔接  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的作用日益呈现出来,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类型也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中职作为职
期刊
[摘要]身为一名年轻老师,和一群不大不小的高中生共处,该怎样引导他们成长了?又该怎样积蓄自己作为一名老师的力量了?  [关键词]耐心 细心 压力  在同事们眼里,我还是一位年轻人;在同学们眼里,我可是一位成年老师。师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而和同学们在一起日子,带着他们成长,陪着他们成长,但是也积蓄了我自己作为一名老师的力量。  我是一名高中历史老师,和我朝夕相处的是一群不大不小的高中生,他们处于
期刊
[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世界,巨大的生活压力,导致了众多的心理问题的出现,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状态,对健康构成威胁。本课题从心理作用于生理的角度来研究心理因素对药物在临床治疗疾病方面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心理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利用正面的心理效应来辅助药物治疗,以达到减少用药、增强疗效的目的。  [关键词]心理作用 辅助 药物治疗 增强疗效  心理学在发达国家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不仅在医
期刊
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教师和学生共同转变观念  转变师生观念是树立和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前提条件。在以往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常常被忽视,其实,中学生对英语语言理解的障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作为英语教师,首先要调整教学思路,重视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文化渗透,同时我们教师应完善自身的文化修养,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