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与学生情感的培养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251667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怎样提高语文教学是长期以来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传统的语文教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特别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多媒体的介入,大大激活了语文教学的实效,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学生真正走入多彩的课堂、情感的课堂、理智的课堂。
  [关键词]多媒体 感受美 鉴赏美 创造美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老师讲得口干舌燥,津津有味,学生听得就昏昏欲睡,头晕脑胀。年级越高,学生对语文的满意率越低,因而,对语文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多媒体的介入,大大激活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特别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情感,感受文中的意境,提高审美水平,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都是有感情的,语文教学中诗、词、曲、散文及记叙文,包括一些小说、议论文都蕴含了作者的情感。若单纯地凭老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则大多时候会把美的东西平淡如化、索然无味,从而影响了学生走进作者情感的世界。但是,运用多媒体助教,声、文、图并茂,大大改变了这一局面。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感知作品的语言美、自然美、艺术美,从而逐渐深入地体会作品的思想美与作者发生情感上的共鸣。由此,我认为,运用多媒体渗入语文教学,能够使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使学生真正爱上语文这门功课。
  其一、引导学生感受美
  大凡名篇佳作,无不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借景抒情;因事缘情者有之,直抒胸臆者有之。因此,在教学中要力求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把握住作者情感跳动的脉博。从而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使学生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理解课文的美,获得启迪和教育。多媒体教学就能达到这种效果,它通过声、文、图等具体感知,细致地描绘、叙述、抒情等入微地诱导、感染,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中,使其产生情绪体验。比如,教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先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电影片段,让学生在影片中了解闻一多和李公仆的深厚友谊,了解李公仆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行径而惨遭杀害,以及闻一多先生伏在李公仆尸体旁悲痛欲绝的情景,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在感情上体验到闻一多的悲愤,并产生憎恨国民党反动派的感情,去领略其中爱与恨交织的壮美真谛,由此而产生对闻一多先生那种敢于在国民党特务的手枪、刺刀前仗义执言的崇高品格的敬仰。
  其二、引导学生鉴赏美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主要诉诸形象。因而要力求借助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的美感,去鉴赏美。讲析文学作品,要使学生在对于形象的艺术感受中得到审美的愉悦,并同时获得道理、知识方面的教育。因而,在讲析时,可借助多媒体,通过声、形、文、图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如讲授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先播放了一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知名播音员的朗诵录音,然后播放其有关影视资料,让学生走进画面,走进作者的内心情感。去切身体验对父亲的敬爱、尊重之情。进而启发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父亲,再联想到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这种联想将唤起学生的特色情感,产生特定的审美感受。
  其三、引导学生创造美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激发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外,最重要的也是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将前人积累下来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加以迁移,在品评、借鉴中按各自的审美理想去创造美。
  传统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填鸭式”,它违背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原则,因而,学生很难真正意义上参与课堂教学。这样,又何谈学生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培养呢?
  使用语文多媒体教学,克服了教学中的弊端,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在教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又借助了电教多媒体的优势:一面播放配乐范读,一面放映课文内容的幻灯片,让同学们边听边看边思考。课堂上,同学们身临其境,异常活跃,纷纷各抒已见,踊跃回答问题,从而迅速归纳出了这篇童话蕴涵的深刻主题,再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中捕捉美的素材,将材料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样的教学,即避免了教师的“一言堂”,又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总之,时代的发展需要电教的参与,现代化的教学需要电教的导航,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使用电化教学,使学生能在感受,鉴赏、品评、借鉴中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
  (作者单位:江西新干界埠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以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师为目标,其教育的核心是临床技能的培养。结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研究生教育的工作,阐述了研究生教育质量情况。提出良好的生源质量、加强导师责任心、加强学科建设、规范临床和科研实践,强调研究生过程管理与效果评估,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科研机构 研究生教育  随着医学专业研究生规模的逐渐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将日
期刊
[摘要]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利于教师控制上课进程,增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率,是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一些主客观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英语 多媒体教学 互动性 自主学习  一、引言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各种教学活动之中。多
期刊
[摘要]结合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科发展概况及研究生培养条件,介绍了学院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及取得的一些成绩。  [关键词]学科发展 研究生 培养 质量  一、学科概况  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5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现有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和材料加工工程3个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湖北省一级重点
期刊
[摘要]启发式教育是高职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教学手段,它从实际出发,以启发学生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通过师生相互的协调配合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启发式 教学 高职学生 思维 创新  高职学生的教育具有特殊性[1~2],即职业性。他们在校期间不仅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重新梳理建构主义及其学习理论,以求更加全面地解读建构主义的深刻内涵,并将其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依据和蓝图,从而使课程改革得到实效性地进展。  [关键词]建构主义 全景式 新课程改革  建构主义是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一种社会科学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重新梳理建构主义观点,对建构主义进行全景式分析,以求更加全面地解读建构主义的深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行业协会的发展历程,将行业协会的发展历史同职业教育的发展阶段相对照,认为行业协会同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然后通过各国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情况的情况与作用做了简单的梳理,发现行业协会的经济社会作用是可以通过职业教育来体现的,并对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做了总结。  [关键词]行业协会 职业教育 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并满足行业企业发展所要求的高
期刊
[摘要]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逐步提高。为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工作岗位的要求,提高个人生活的幸福程度,人际交往能力越来越重要。当前许多学者探讨了英语课堂对交际能力的培养,但都局限于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口语能力。本文探讨了各种课堂对广义交际能力的培养的可行性,以及如何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以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 交际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  一、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期刊
[摘要]在军队高校行之有效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实施人才强军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通过总结利用创新理论和方法进行创新教育的尝试,结合对当前军队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军队高校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尝试和思考,力求摸索出切实可行的军队高校创新教育模式和体系。  [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体系 军队教学  一、引言  以迅速发展的互联网和通讯信息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为我国高等教育
期刊
[摘要]分子生物学是高师院校生物学相关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具有不同于综合院校的教学特点,为了提高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大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本文从科研案例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培养与锻炼、教学中渗透前言性知识、合理利用网络图书馆等途径,试图在高师分子生物学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事实证明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
期刊
[摘要]情感对于人们的认识活动具有特殊的内在作用。情感动力对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很重要,情绪高昂效果倍增。本文通过多年教学活动的实践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保持教学工作激情,用智慧去挖掘教学内容,运用教学内容引领学生培养学习情感。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有待于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大胆尝试和创新。  [关键词]学习情感 课堂教学 教学实例  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是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