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新模式

来源 :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b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案例,总结了“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基本环节、实施方法和主要优点。
  【关键词】阅读环节;问题环节;总结环节;运用环节
  经历了一年多初中物理“问题导学”课堂教学研究,我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实用的新模式。
  新模式大致分四个环节:①阅读;②问题;③总结;④运用。
  所谓堂练习”,但在选材上突出新课程理念,要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以“阅读”,是在新授课的前几分钟(通常是10分钟内),安排学生仔细阅读教材中将要学习的新内容。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自我学习能力,为整堂课的后续教学做好预习与铺垫。
  所谓“问题”,就是在阅读环节之后,老师按一定的逻辑线索,把新授课的内容问题化,不断抛给学生一个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问题”,并以此为载体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交流、解答……。该环节是“问题导学”模式的核心,能有效落实“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
  所谓“总结”,就是把整堂课的知识点,有机地串联成一张清晰、科学的知识网络(通常采用树形结构的形式)。总结的目的在于提纲挈领,帮助学生梳理、巩固所学的内容。知识网络通常在“问题”环节自然形成,之后,只需画龙点睛式地稍做强调即可,无须花太多的时间。
  所谓“运用”,类似于“例题”或“课便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更充分地暴露学生的“问题”。教学中,老师通常以“提问者”的角色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亲历思考和解题的过程。这与传统教学中由老师直接讲授截然不同。
  下面我以教科版八年级下第十一章第二节的《滑轮(一)》为例,介绍我的“问题导学”设计。
  1.指出图中圆圈内的滑轮属定滑轮还是动滑轮
  2.如图,若将定滑轮视为杠杆AB,动滑轮视为杠杆A/B/,请你分别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并以此判断:定滑轮实质为______杠杆,动滑轮实质为______杠杆。
  在以上四个教学环节中,“问题”环节和“运用”环节是设计的重点。老师在“问题”环节教学中,不是只停留在树形结构所列知识点的表面层次上,而是以此为线索,不断发掘更多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例如:教学中就知识点“滑轮”,我就引导学生思考了两个更深入的“问题”:
  ①同学们阅读之后,说说课本里是如何描述滑轮的?(周边有槽,能绕框架轴线转动的轮子)
  ②滑轮周边为什么有槽?(同时展示滑轮实物)槽起什么作用?(防止绳子滑落)
  又如:在得出“定滑轮的定义”和“动滑轮的定义”的基础之上,我又进一步抛给学生两个问题:
  ①(手拿一个滑轮展示给同学看)请你说说我手中拿着的是定滑轮呢还是动滑轮?(以此引导学生注意: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外形其实没有区别)
  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到底在哪里?(以此问题引导学生深究,必须从滑轮的使用方式上去加以区别)
  再如:就“定滑轮特点”和“动滑轮特点”的探究,除了以上所列“省力情况”和“改变力的方向情况”的探究之外,我又拓展了“费距离情况”的探究问题。
  ①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和物体移动的距离相等吗?
  ②定滑轮使用时费距离吗?动滑轮使用时费距离吗?
  通过以上问题的发掘、拓展与思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在“运用”环节的设计上,我们着眼于新课程理念,重在联系实践、重在能力培养、重在知识理解。
  如以上第一道运用题,取材于身边的生活实例,并以图片展示情景,充分体现了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新课程理念,图中的滑轮是隐藏的,属于哪种滑轮根本无法用死记硬背的知识去套,而须结合自身的实际观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判断,这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第二道运用题,表面看上去是一道普通的练习题,其实也是为“定滑轮实质”和“动滑轮实质”所做的教学铺垫,属“问题”教学环节的组成之一。选择这道题,不仅能让学生巩固已学过的知识,而且还能帮助其理解和领悟新知识,真可谓一举两得。尤其在找动滑轮支点的问题上,大部分学生会画错,对学生来说很有挑战性,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实践一年来,我感觉该教学模式有以下优点:
  ①有利于转变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教学方式,“问题导学”模式对师生的角色定位十分明确,老师是“问题”的设计者,并以问题为载体引导教学,体现了其主导者的角色;学生是“问题”思考、探究、分析、解答……的践行者,体现了其主体者的角色。尤其是所设的“阅读”环节,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这一“先学后教”的鲜明特点,也是该模式转变教学方式的最大亮点。
  ②有利于实现高效课堂:实现高效课堂无非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教学设计,二是教学实施。从教学设计方面看,“问题导学”模式中的“问题”环节,将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合理的层次结构,不仅确保教学思路清晰,而且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设置的“阅读”环节,既保障了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又给老师后续教学奠定了基础。从教学实施过程方面看,该模式的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贯穿始终,老师不断给学生抛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学生则不停地思考、解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总有事要做、总有问题要思考,根本没有开小差的时间和机会。因此,该模式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了学生的内驱力、发挥了学生的潜在力。所有这些特点都对“高效课堂”的形成,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③有利于减轻教学负担:“问题导学”模式的特点是:很好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主动学与被动学相比,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是大不相同的,主动学要比被动学轻松得多。该模式“总结”环节的知识梳理,渗透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也有帮助。“运用”环节所选的题目有很强的针对性,提高了训练效率,可避免题海战术,能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老师方面考虑,固定的教学环节,突出了“问题”和“运用”两个重点,使老师的备课程序更简洁、重点更突出,因而减轻了备课的负担。教学中“阅读”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为教学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也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
  【参考文献】
  [1]吴祖仁.《物理八年级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78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86
  [3]李炳婷.《解读高效课堂模式》.百度文库.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国民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工商管理行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同时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是工商管理学中的两个重要内容,二者相辅相成。工商管理学中的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改变了传统的营销方式,满足了现代社会的市场发展需求,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本文就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进行论述分析,为日后工商管理的发展提供参考作用。  关键词: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商
期刊
【摘要】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变化正在显现若干本质属性和时代特征,它既受经济、政治、社会变革及科技文化知识发展的总量和速度等系统外部条件的影响使然,又受教育系统内部诸因素的相互作用。研究和探索中国成人教育变化演进的规律,有助于从总体上准确预测科学把握成人教育实践运动的发展方向和脉络,在推进经济发展、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过程中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成人;教育;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推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传统造型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即造型、色彩运用、传统元素的内在精神和营造意境三方面。如何认识传统造型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使其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开创本民族传统设计应用潮流,是新一代设计师们和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课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国元素;造型;视觉传达设计  1.中国传统元素  在中国五千余年的历史积淀中,传统元素是其独特而宝贵的财富,有着
期刊
摘 要:多元化是视觉传达设计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催化剂。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是建立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基础上的一种文化现象与艺术形式,其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涵已不是传统设计意义的“语言”,而是全方位的、综合性的一种多元艺术,更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一种全新表达。本文说明了视觉传达设计多元特征,阐述了视觉传达设计多元表现形式。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多元特征表现  1视觉传达设计多元特征  1.1多元视觉下回归传统的
期刊
摘 要: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无数的朝代更替。民族不断的融合,慢慢的孕育中国古建筑的独特魅力。这其中皇家建筑有着其独有的特点,代表着古代阶级等级制度的森严,代表着无上的皇权权威。我国皇家建筑的代表自然是紫禁城故宫。在故宫的太和殿的大殿屋脊上,我们会发现装饰着一排兽形的雕塑。数量为十个分别是“一龙二凤三狮子,海马天马六押鱼,狻猊獬豸九斗牛,最后行什像个猴”这个数量顺序是严格规定排列的,
期刊
摘 要:从古至今,中国画的发展和创新,都是基于对传统技法和意象的传承。本文通过深入研究中国画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并结合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画的创新与融合,着重在中国画传承的意义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关键词:中国画;传承;意义  中国画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从古至今,它一直在向前发展,犹如一条长河,虽有时狂暴湍急,有时滞流平缓,但从没发生断流,它一直在发展中向前,终于汇成今
期刊
摘 要:20世纪初期,受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影像,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在俄国发展起来,其作为作品系统研究的方法论,对后世的新批评主义、结构主义、符号学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在西方文论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其中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也是影响最广泛地理论观点之一。本文将通过对陌生化理论的再次探析,以及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将陌生化理论与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观点进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社交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流行语言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逐渐渗透到了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语言简洁新奇、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满足了网民的心理需求,同时也反映出很多现实问题。本文主要从网络流行语的来源、特点入手,分析其使用现状和对我们生活的双重影响。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来源;特点;影响  一、网络流行语的来源  (一)社会热点使某些词语短迅速流行  这一类的
期刊
摘 要:《伊利亚特》是古希腊时期的文学经典,是西方的经典之作,通过对特洛伊战争的深入描写,歌颂了维护集体利益、为集体建立功勋的英雄。但丁曾经这样评价道:“站在《伊利亚特》旁边,我觉得这本书有10英尺高,令人惊叹不能自已。本文从结构、语言两个方面,对《伊利亚特》独特的艺术构思进行阐述。  关键词:《伊利亚特》;艺术构思;结构模式;语言  《伊利亚特》是古希腊盲人诗人荷马编著的叙事诗史诗,是最主要的古
期刊
摘 要: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之已经全面地改造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深入渗透社会各个层面中去。在艺术创造方面,敏感的艺术家们已经开始使用这种全新的媒体来进行创作,它借助着对各门艺术元素的兼容并举,借助着数字科技的全面支持,形成了新生代的艺术风格样式。本文我们将来比较一般审美与数字媒体艺术审关之间的区别,进而从数字媒体艺术审美的角度来阐述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网络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美学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