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封堵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ky_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封堵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入选200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行经导管封堵治疗的RSVA患者33例。术前均通过超声心动图确诊主动脉窦瘤破裂。术中根据主动脉造影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封堵器,对破裂的主动脉窦瘤实施封堵,并在术后进行随访。

结果

患者年龄(37.6±12.1)岁,男性占78.8%(26例)。主动脉右冠窦瘤破裂25例,其中破入右心房13例,破入右心室12例;其余8例(占24.2%)患者均为主动脉无冠窦破入右心房。术中主动脉造影测量的主动脉窦瘤破裂口直径为(6.4±1.7)mm,肺循环血流量与体循环血流量比值为2.2±0.5,肺动脉平均压为24.0(21.2,33.7)mmHg(1 mmHg=0.133 kPa)。除1例患者在封堵后出现严重主动脉瓣反流转外科行手术治疗外,其余32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均完成封堵,手术成功率为97.0%。术中应用细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20例,应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12例。成功封堵的患者术后随访73.5(28.3,89.5)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感染性心内膜炎、残余分流、血栓形成、封堵器移位、严重主动脉瓣反流、严重心律失常和死亡等严重并发症。超声心动图显示,末次随访时患者左心房内径[(37.4±6.5)mm比(41.5±5.3)mm,P<0.01]、右心房内径[(42.4±3.0)mm比(48.5±6.0)mm,P<0.01]、右心室内径[(22.2±3.8)mm比(27.7±7.2)mm,P<0.01]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1.3±4.9)mm比(55.0±4.3)mm,P<0.01]均小于术前。

结论

经导管封堵主动脉窦瘤破裂安全、有效,长期预后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对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6—12月就诊于解放军福州总医院妇科门诊并自愿接受盆底肌功能检查的经产妇女258例,采用阴道内测压法测量其盆底肌功能相关指标。(1)根据增加腹压时是否有漏尿或妇科检查时压力试验是否阳性分为尿失禁组和非尿失禁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盆底肌功能相关指标;(2)采用分类树的方法,建立SUI发生的分类树预测模型,分析盆底肌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子宫颈锥切术后病理升级(指子宫颈锥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较细胞学检查或阴道镜下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严重)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妇科门诊行子宫颈锥切术的患者共750例,其中绝经后129例,未绝经621例。收集所有患者的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及其活检病理检查、子宫颈锥切术及其术后病理检查等结果
目的对宫骶韧带悬吊术(ULS)所涉及的盆底支持结构进行在体生物力学性能测定。方法在10具死亡时间为48 h内且未经防腐处理的新鲜中国女性尸体,按照ULS手术操作方式缝合其所涉及的宫骶韧带、子宫颈周围环,应用在体拉伸测量系统完成连续加载并同步记录载荷和位移参数,根据所得的载荷-变形曲线分析比较宫骶韧带、子宫颈周围环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10具新鲜尸体中宫骶韧带、子宫颈周围环的极限载荷分别为(37.3±
期刊
期刊
目的比较中国和英国对创伤患者早期镇痛治疗的方法和差异,以利于提高创伤患者的就诊体验及提高创伤的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英国布赖顿和苏塞克斯大学医院急诊科和东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016年4月至2016年6月初步救治需要进抢救室的创伤患者的资料,比较两个不同医院急诊科使用止痛药物种类及比例、患者的救治过程中的疼痛评分、抢救成功率。结果两家医院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致伤原因、到达急诊科时GCS评分差异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