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增效器

来源 :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_E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弊病,燕山大学开展了名为“红色旋律”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以剖析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分析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为主攻方向,通过优秀教师开办专题讲座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第一课堂的不足,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红色旋律”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5-0020-05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十分必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第一课堂。“但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系统性,使得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的第一课堂无法完成全部的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1]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
  1.1 教学内容相对固定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由教育部统一规定,以四门主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第一课堂”教学内容。教师按照大纲要求对这四门主干课进行讲解,虽然理论阐述透彻,逻辑结构严谨,但是课程体系相对稳定,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比较固定的,导致了其应变力较差,对于时政热点问题以及学生关心的焦点问题难以及时解答。除此之外,部分教学内容和初高中教材内容重复,“炒冷饭”的结果必然使课程缺少丰富性和乐趣,使得许多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反感,这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存在学生看闲书、玩手机等不良现象的原因所在。
  1.2 教学时数相对固定
  对应着相对固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的安排也是固定的,要在“规定动作”之外加上“自选动作”(例证、分析、问答、讨论等),是相当困难的。例如,《资本论》是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原著,迫于教学时数的限制,教材只能将二百多万字的《资本论》压缩成六万多字的政治经济学,这就使得教师在讲授时不能按照《资本论》的体系详细讲解。再如,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这些指导思想会不断地更新与扩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也必然会随之增加,对新思路、新提法、新政策的解读必然为一成不变的学时数所限,无法得到展开。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限制在第一课堂的教学中难以突破。
  1.3 师资力量尚嫌薄弱
  近些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很大的成绩,教师数量逐步增加,队伍整体素质也有显著的提升,但离党和国家提出的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还有一定的差距”[2]。现如今,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的不足导致在教学上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为了完成教学要求而安排一些并不熟悉某一科目的教师去讲授这门思想政治课程。教师数量不足、业务不精,使教师疲于奔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长此以往,教师和学生间的矛盾不断升级,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
  2 燕山大学第二课堂——“红色旋律”设 计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2010年6月开始,开展了名为“红色旋律”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意图用第二课堂弥补第一课堂之不足。“红色旋律”系列活动主要包括:“红色旋律”讲坛、“红色旋律”影苑、“红色旋律”读书会、“红色旋律”网络建设等。其中,“红色旋律”讲坛是“红色旋律”系列活动的最主要形式,该活动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传播宣讲马克思主义,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弘扬主旋律,占领主阵地”为宗旨,以解决学生们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立场鲜明,客观公正,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晴雨表”,他们是“一部分最敏感的知识分子”,他们的所思所想不仅反映了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也能较全面地反映整个社会的思想倾向、思想潮流。[3]第一课堂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但是由于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课时限制,导致其不能及时应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第二课堂在教学内容上选择的方向是紧贴学生思想实际,追求师生间“心贴心,面对面,硬碰硬”的交流,教育者不但要考虑自身“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还必须关注学生“想得到什么”,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
  最近,网上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58.4%的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是不太感兴趣,而只有5.6%的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感兴趣。大部分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不大,学了也就学了,对于以后的生活就业等没多大的影响。其次,通过高中的政治课的灌输,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思维,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定枯燥无趣。最后,教师的教学风格对他们的吸引力不大,导致他们的兴趣进一步降低。
  据该调查在对于教学影响学生兴趣方面的研究发现,52.2%的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满意的原因是教师的讲解过于偏重理论,与现实结合不足、对热点问题关心不够,起不到释疑解惑的作用。58.4%的学生希望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联系实际,能解答大家关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由此可见,大家的学习更多的是从实用性方面考虑的。
  2.1 剖析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
  一般来讲,社会热点问题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它们往往是当前发生的、激起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突出社会问题,反映了社会上大多数人(包括在校的大学生)对认识此类社会问题的普遍需要。因此,开设第二课堂剖析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红色旋律”讲坛,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时事热点中寻找题目,为学生们带来一个交流最新社会热点问题的平台,弥补了学生们在第一课堂中对于时事问题了解不够充分的不足。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学会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在实践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红色旋律”讲坛对于时事热点问题反应速度快,应对及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010年9月,日本悍然挑起钓鱼岛争端,激起了我国国民特别是大学生的义愤,有的地方已经出现了冲击日本使领馆和日本在华企业的过激行为。为了稳定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理性爱国,当月,燕山大学举办了“红色旋律”讲坛之《强国,从钓鱼岛起步》大型专题讲座,王新华教授从钓鱼岛的历史与现状、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钓鱼岛对中国的意义,以及中国近期可能出现的局面与下一步的行动四个方面进行讲解。王老师认为中国正由“韬光养晦”进入“有所作为”阶段,在钓鱼岛问题上我们有自己的节奏,不能跟着日本右翼的步调去走,只要我国政府和人民万众一心,坚持原则,就一定会挫败日本右翼分子的挑衅。
  2011年11月,在南海争端愈演愈烈之际,马克思主义学院柴勇老师为大家呈现了《话语权斗争中的南海问题》的精彩讲座,柴勇老师分析了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问题,提出了“南海主权在我”的观点,使得同学们了解了南海危机现状,对南海危机突破口和结局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挑起事端,随着中菲黄岩岛事件的升温,“红色旋律”讲坛于2012年5月3日推出了《黄岩岛事件三问》的讲座,谢丽萍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回顾了我国与菲律宾之间关于黄岩岛的过往纠纷,接着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方面详细为同学们展开分析。在师生互动环节中,谢老师通过解答同学们的问题,向大家强调在面对黄岩岛问题时不仅要热情爱国,还要理性爱国。
  随着信息时代网络的蓬勃发展,网络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副产品”,2013年10月10日晚,第五十二期“红色旋律”讲坛《把横行无忌的话语权关进“笼子”——从网络谣言说起》中,王玉荣老师讲述了薛蛮子、秦火火等网络大V利用网络平台制造并散布谣言,以达到其谋取暴利,诋毁政府、组织和个人形象的目的。通过讲座提高了同学们分辨真假信息的能力,学会了如何在网络空间坚守“慎独”的修养方法,王老师为同学们解答了关于网络谣言的种种困惑,使同学们茅塞顿开。
  2014年3月,克里米亚宣布脱离乌克兰独立,加入俄罗斯联邦,俄乌关系恶化,同年6月,马克思主义学院吴建良老师以他详实的资料与广博的学识,在《乌克兰危机背后的大国博弈的》专题讲座中向我们深刻分析了今天的乌克兰问题真相,着重分析了乌克兰历史的经验教训和美俄欧中各方的得失,赢得了学生们的认可。
  2.2 分析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如果说第一课堂是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阵地,那么第二课堂就是给同学们提供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们相互之间交流与交往等有益环境的“第二阵地”。第二课堂可以使大学生受到进一步教育,提高自身的能力。大学的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课堂学习,更需要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东西转化为实践并进一步强化,高校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运用知识、学习知识的同时,通过反馈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旨在进一步激活知识、锻炼能力、完善能力结构。由于第二课堂可以对问题展开充分分析,因此,更能培养大学生严谨的学术习惯,也使学生们更加尊重知识。
  由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课时规定的比较死,使教材中的很多重点、难点问题得不到充分的深入的剖析,只能是照本宣科,重点不突出,难点讲不透,教师讲课没激情,学生听讲没热情。“红色旋律”讲坛紧密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很好的结合了教书与育人两个主要目的,体现了第二课堂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对于课堂上限于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的要求难以拿出整块时间进行讲解的重点、难点问题,由在该领域的资深教师进行专题讲解,饱涵理论深蕴,直面思想困惑,现场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熏陶,真正把重点和难点问题掰开揉碎,不仅培养了大学生的学术素养,也启迪了学生的心灵,不仅关系到学生是否真正能把知识学扎实,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大学生缜密的思辨能力和完善的人格。
  例如,很多青年学生对于新中国前三十年的成就认识不清,甚至否定这三十年取得的成绩,针对这一问题,2010年,“红色旋律”讲坛第十五期推出了由王新华教授主讲的《让理想飞——曲折中前进的三十年》。王老师通过对中华民族独立富强百年理想的回顾,高度评价了新中国前三十年在民主政治、经济建设、社会变迁、国际地位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分析了在探索过程中出现一些失误的原因,使同学们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由此可见,讲坛不仅要解答难点问题,而且起到了坚定同学们的理想信念的作用。
  2011年,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动,一向强大的美国其霸权似乎走到了一个拐点,为了给同学们深入剖析这一问题,解答各种疑惑,魏黎波教授为同学们精心准备了《美国的霸权到拐点了吗?》的专题讲座。魏黎波教授首先从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讲起,直击美国现状,通过生动的讲解说明美国霸权的全盛时期已经过去,衰落的总趋势不可避免,但波浪式上升还会多次出现,今后若干年内美国还会是世界第一。讲座将美国霸权的逐渐衰落同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原理结合起来,将第一课堂中的重要原理“掰开了,揉碎了的讲解”,不仅有利于同学们理解,而且会加深印象。
  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建设一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问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点问题,为了使同学们对这一重点问题有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王新华教授在2012年第二十八期“红色旋律”讲坛中推出了《从“两会”看中国式民主》的专题讲座。王新华老师为同学们分析了近百年来中国的民主发展史,并指出“中国民主成长的两大规定性已经奠定”,向大家详细介绍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同时提出了“协商民主是一种政党推动型民主”的独到见解,使同学们对民主有了新的更加全面的认识。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在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的指导下,中国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因此,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的变与不变成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个重点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院包巍老师在2013年第五十五期“红色旋律”讲坛《变与不变——如何看待两个三十年》中,分析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之间的继承与发展,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没有变、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懈探索没有变,变的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必须着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上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让同学们对发展中国文化的重要性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在2014年第五十九期“红色旋律”讲坛中,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柴勇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深入《中国文化与中国梦》,探寻了中国从文化大国走向强国的道路。给同学们指明了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如何书写民族复兴的新历史。
  2.3 教学内容适应教师
  古人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第二课堂同样需要一批高素质、高水平、专业性强的教师,以适应当前教育制度下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需要。在初中时期,学生文理各科均衡发展,侧重对所有科目的整体考查;进入高中后文理分科,开始有了明确的侧重方向;到了大学甚至研究生等更高阶段后,专业的选择让大学生更加深入的研究某一个专业领域的内容。由此可见,随着学识的不断增长,我们学习研究的内容越来越精细,要求教师有更高的学术造诣、更高的教学水平。“红色旋律”讲坛坚持优选主讲教师,由一些学有所长、在学生中知名度高、在教学中口碑好、专业素养优秀的教师担任,每期讲座均由在该领域有深厚学术底蕴的教师进行专题讲解,发挥每位教师的专业之所长,这样有助于将所要讲授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细微的解析,不仅让同学们得到最好的教育,而且也能够让其他教师学习借鉴,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汇集素质优秀的教师队伍,名嘴云集、各有千秋、风格独特,王新华教授擅长对中央文件的解析,对于中共中央下发的各种文件总是能够在第一时间为同学进行解读,让同学们及时了解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而魏黎波教授和柴勇老师则长期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于国际上各种势力的来龙去脉比较熟悉,能及时为学生们介绍突发国际事件的背景、分析原因、剖析影响,从而让同学们对整个事件有一个正确理性的认识。“红色旋律”坚持以强烈的思想性教育引导学生,以严谨的科学性赢得学生的认可,体现了主旋律教育的永恒价值。在“红色旋律”讲坛中,每个教师将他们的学识与个人风格完美融合,为同学带来一场场生动精彩的讲解。
  “红色旋律”讲坛第十一期《走出成长的烦恼——“十二五”规划解读》中,王新华教授为同学们总结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取得的显著成就,同时对改革开放三十二年出现的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协调、发展不可持续等问题进行了反思。在师生互动环节,学生就高铁、住房、工资等问题提问,王老师通过一系列数字和实例,从多等方面阐述我国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随后“红色旋律”讲坛《十八届三中全会:打造中国改革升级版》中王新华教授和同学们探讨了关于中国未来改革与发展的道路。如今,我国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想要破解发展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同学们跟随王老师聆听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的变与不变,思考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共同描绘了中国未来的美好蓝图。
  在解读国际形势变化,跟进时事热点问题的讲座中,魏黎波教授和柴勇老师的妙语连珠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随着南海争端的不断升级,柴勇老师先是在《话语权斗争中的南海问题》专题讲座中,分析了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问题,提出“南海主权在我”的观点;随后又在《从“纠结”到“光明”——与同学们分享备课南海问题的曲折心路历程》讲坛中,以王国维的“人生治学三境界”为切入点提出备课南海问题的曲折心路历程,并且从主权归属、石油资源、国际形势和军事战略四个方面给出解决南海问题的建议并提出“南顾、北夺”的长远战略构想。柴勇老师凭借其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受同学们喜爱。
  众所周知,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复杂、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在对美国这一超级大国的研究上,燕山大学魏黎波教授有着独到的见解,在《解读美国的“新军事战略”》讲座上,魏黎波老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阐述了自“美苏争霸”结束以后美国经济实力逐渐下降的现象,揭示了美国已无力发动任何全面战争的真相,详细为大家分析了美国目前萎靡不振的经济现状,阐明了美国所谓的亚太地区“新军事战略”更多是为了在欧洲撤军而被迫做出的战略转移。在随后的一期《东亚岛争背后的中美博弈》讲座中,魏黎波教授以韩日独岛和俄日南千岛群岛等岛土之争为例,揭示了美国在这些纷争中的特殊地位。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关于国土完整和中日争端等方面的问题,深入浅出的分析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3 两个课堂的关系
  燕山大学“红色旋律”讲坛深受学生喜爱,有很高的知名度,甚至有了一批忠实的“粉丝”。但它毕竟只是第一课堂的补充,不能取代第一课堂的主阵地作用。笔者把这两个课堂的关系概括成:第一课堂需要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服从第一课堂。
  3.1 第一课堂需要第二课堂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因此,在第一课堂教学中学习的基本原理在第二课堂教学中,要同热点时事联系起来。
  第一课堂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理论知识,奠定了他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的合理延伸,在这里,没有了教学时数的限制,从而能够对重点问题重点分析、难点问题详细解析。这样不仅能够巩固第一课堂所学的原理,还能够扩大学习知识的范围。因此,第二课堂以其专题性和对问题的针对性,有效的弥补了第一课堂的缺陷。
  3.2 第二课堂服从第一课堂
  “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是两大课堂的基本定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有四门主干课程,对于当代大学生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注重的是科学性、系统性以及基本素质的培养。第二课堂不能与第一课堂相悖,而要服从和服务于第一课堂,以鲜活的事例印证第一课堂原理的正确性,从而提高学生科学认识事物的能力。
  除此之外,“红色旋律”讲坛还起到了锻炼青年教师、培养师资队伍的作用。第二课堂采取的专题教学形式,可以让所有教师参与其中,实行以老带新,在经验丰富的教师讲课时,年轻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汲取知识应用于教学。这样,做到了优势互补,实现了资源的优化分配,提高了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够长期保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良好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彭巧胤,谢相勋.再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4):45-46.
  [2]倪洪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保障机制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6):127-131.
  [3]徐曼.当代大学生关注的思想热点问题分析[J].前沿,2005,(5):91-94.
其他文献
在美学概念中,“美”除了漂亮、美丽、优雅外,还可以是悲壮、崇高与庄严。在遍赏唯美、高洁、飘逸的画意派、沙龙式的荷花作品后,我们发现了这组以更现实的手法拍摄的荷花。虽然残败,却透着一种不屈的风骨;尽管枯竭,却彰显了一番生命的壮丽。  作者李鸿飞专注于拍荷,浏览他早期到当下的作品,几乎可以看到摄影界各种拍荷手法在其中的演绎。但这组别具风格的荷,却是作者在当下运用更具个性的摄影语言展示的关于生命的载体。
【摘 要】教育部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宗旨,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不能放弃学困生,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必须关心和尊重每一个学生,重视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以学生为本,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个体差异,既要认清学生实际发展的潜能,又要正视学生现实存在的某
拜祭汩罗屈子祠  屈子祠位于岳阳汨罗玉笥山上,始建于战国末年,现存建筑是清乾隆帝颁旨1754年重建的。有正屋三进,中、后二进之间有过亭,前后、左右两侧有天井。建筑系单层单檐,砖木结构,四壁石板镌刻历朝吊屈原诗歌词赋,正厅以巨木雕刻司马迁的《屈原列传》。后殿矗立着一尊1980年重塑的屈原像,神采感人。  走进屈子祠大门,高大的木结构建筑宽敞明亮,实木隔门上挂着一块雕屏,黑色屏面用金粉写有一篇文章,细
海拔1966米的公龙山拔地而起,俯瞰着黔桂之间的安龙大地;南盘江蜿蜒而过,滋养着这方牂牁故地上的人们。青山碧水间,一个国家级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园区——贵州黔西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安龙核心区正在崛起。  黔西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面积15万亩,是国家科技部批准的第五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也是全国118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其中,规划面积1万亩的安龙核心区依托安龙县环城线,以“珍珠项链式”,按照“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正式发布引来一片热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  核心素养是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提出来的,但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核心素养的基础。从家庭的角度如何來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是当前家长们殷切想要了解的,本期,我们邀请了家庭教育专家、家长,一起来探讨
那天去食堂,先吃完饭往回走的同事说,倭瓜炖土豆,全面!大家哈哈乐。“全面”在东北话里含义复杂暧昧,首先是指这种食物的口感,是非常面的。此外还有全部消灭的意思,也指一个人很软弱,还有怕媳妇的人被直接称为“老面”……具体情况只有在场景中能体会其中的各种含义,会心的自然会知道其中的奥妙。但是,对半年冬季的哈尔滨来说,面菜尤其是带汤的面菜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这个菜的淀粉含量高、热量足、口感安慰……  常吃的
2019年12月27日,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作为指导单位、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作为主办单位的“家校协同立德树人”与孩子一起成长公益项目在北京举行启动仪式。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赵东花在讲话中指出,实施公益项目的意义在于深入贯彻习近平總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基础作用,注重强化家长在家庭教育
第一辆上海凤凰  1955年,他出生于河北省承德县的一个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雒文有被安排到县公安局当勤杂员。当时,雒文有就有一个愿望,将来什么都不干,就是开车。但是,当时他连方向盘都没有摸过,毕竟那个年代,车实在太贵,全县也只有3台小汽车。  1980年,雒文有承包起煤矿厂的一辆汽车,开始跑承德到北京的线路。每天起早贪黑工作,每月收入上万元,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等于一个月就成为一个万元户
【摘要】课堂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理解教材方面出现偏差.通过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案例的呈现、评析,提出理解教材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前提,进而阐述理解教材应以研读课程标准为基础、应把内容体现的数学本质作为理解教材的着力点、“用教材教”应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展开.  【关键词】理解教材;课堂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