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的双面性格形象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00638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马迁作《吕后本纪》,详细地描写了吕后杀刘氏、王诸吕以及吕后死后刘氏与功臣元老联合灭族诸吕的过程,在结尾处,作者一转笔锋,出人意料地肯定了吕后称制期间的政治业绩。司马迁客观地将人性的美丑与人生功绩区别开来,政治上的功绩加上道德的卑污,形成了世人对吕后的普遍评价。其实,人性都是天使与魔鬼的结合,吕后最终失去最基本的柔情慈爱,不择手段地追逐政治势力,不断壮大自己的政治势力,是因其长期处于动荡的生活,一颗心在生死存亡、刀光剑影中被磨得坚硬无比、刚毅强悍。综合分析,吕后的性格既有温柔善良的一面,也有自私阴毒的一面,这都是其成长经历和所处环境所形成的。
其他文献
宗教改革前的西欧社会是一个宗教普世主义下的二元政治体制社会,传统的阶层制国家只有边陲而无国界,中央政权对地方控制有限,因而君主一直处于与教权和地方贵族分权的政治斗争中
劝学所是清季民初官方办理基层学务的重要组织形式。作为全国性的地方教育制度,它跨越辛亥鼎革,影响较久远。对劝学所的研究成果整理、分析可以看出,过去对此研究不足,区域性的微
据媒体报道,今年3月份,苏北射阳县新坍镇发现烟粉虱虫灾,当地农户受损严重。镇农技部门紧急动员,通过广播、会议、印发材料等形式向全镇干部群众宣传烟粉虱虫的危害及防治方
斯奈德创作了多部诗集,蕴含了其丰富的生态思想,他强烈的谴责工业文明,倡导人与自然合而为一的生态文明。本文将通过分析斯奈德诗歌中频现的生态隐喻,以生态喻体之表象,展现生态思
宗教关系是每个社会和民族都存在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尤其是多种类型宗教关系存在的国家,宗教和谐成为社会关系努力的目标。多民族多形态社会关系的存在,宗教冲突活动不断,宗教间
文学的影响向来就是相互的。卡夫卡与中国文学有着内在而深厚的渊源。作为一位西方作家,卡夫卡对中国文化及中国文学情有独钟,他阅读了大量的中国文化典籍,在他的思想和创作中明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历来被人们称道,他把美妇人的追求,看作是其人生理想的核心,从他与张幼仪、林徽因的陆小曼的婚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信仰的是一种理想主义爱情观,所追求的是一种“
《史记》中,司马迁为法家人物立传的有韩非、商鞅、李斯、晁错、吴起等人,在传文中,司马迁对这些人物的历史功绩给予客观地记录,而在“太史公曰”中多从历史人物的个人道德品质、
苏轼一生最大特色莫过于透露出深沉哲思的诗文,以及诗文之中令人震撼的超逸旷达。这些隽永潇洒的作品是如何在作者的人生中形成的?诗人被贬黄州的经历与这些密不可分,黄州时期不
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主持的中铬铸钢衬板技术鉴定会,于1992年12月28日在南京市召开。中铬铸钢衬板是由江苏省大丰县矿山耐磨材料厂、西安交通大学耐磨材料研究室和上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