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音符 品乐育人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83999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一甲子,几乎涵盖了一个人的全部人生历程,其所代表的生命轮回与世事变迁在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1963年,一位风华正茂的四川音乐学院毕业生走进了初创不久的山西大学艺术学院,满怀激情地开始他的创作与教学生涯;1977年,他重新回到母校任教,兢兢业业,最终走向院长岗位……如今,八十高龄依然精神奕奕的黄万品教授,迎来了他从教六十周年的辉煌时刻。为庆祝黄万品教授从教六十周年,四川音乐学院于2020年11月18—19日举行了系列演出、座谈会等学术活动。
  一、历史记忆万千绪:黄万品教授作品音乐会
   11月18日晚,在成都城市音乐厅举行了黄万品教授作品音乐会。前半场为声乐作品,组歌《红日照遍太行山》(1972)地方民歌风格突出,充满革命斗争的火热激情,让我们回到了那个火红的革命岁月;《我的家乡平乐古镇》(2004)表达了作曲家对故乡一如既往的深情;而在作曲家的所有声乐作品中,《羌族锅庄舞曲》(1982)无疑最受人们欢迎,曾获维也纳世界合唱比赛金奖等奖项。这部取材于羌族民歌主题的合唱作品,以其浓郁地道的民族风味和极具画面感、富于对比的音乐创作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对羌寨风光的优美抒情,对羌族人民起舞狂欢情景的描绘等,使人身临其境、备受感染。
   下半场为管弦乐作品。首先上演的是钢琴协奏曲《琵琶行叙事诗》(1963),这部作品是黄先生的本科毕业作品,此时的他已经展露出扎实的作曲功底和富于戏剧性想象力的音乐表达。作品标题性叙事和奏鸣曲式结构结合贯穿,对于唐诗意境和人物形象的刻画,尤其对于具有民族风味钢琴技法的挖掘,现今看来依然有着探索意义。
   管弦乐曲《四川民歌五首》曾获1981年全国首届交响乐评比二等奖,作品富于四川本土音乐特色。如第二乐章《尖尖山》作品开始处的奇妙音响引人瞩目,第三乐章《打双麻窝子送给你》生动活泼,极具巴蜀特色。
   音乐会最后演出了黄万品的恩师邹鲁先生作曲的《交响狂想曲》。这部创作于1959的作品,现在听来依然充满才气和光彩。邹鲁当时正与朱践耳等在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留学,娴熟的管弦乐队创作技法、鲜明的民族音乐特点与充满朝气的想象力相结合,呈现出新中国建立之初充满朝气和奋力进取的时代特征。
   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黄万品教授上台发表感言,他动情回忆起恩师邹鲁先生的教诲,几近哽咽,并邀请邹鲁先生儿子作曲家邹向平登台。音乐作品展示了作曲家严谨认真又极富才华的创作才能,而耄耋老人对于恩师的追忆和怀念更令人感动!
  二、传承创新品人生:黄万品教授从教六十周年学术研讨
   11月19日上午,在四川音乐学院学术报告厅举办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郭元主持,川音党委书记周思源、院长刘立云代表学院先后致辞,他们对黄万品教授六十年的教育、管理、创作等进行了高度评价和肯定,并指出四川音乐学院一贯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学院将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传承高尚师德。四川音乐学院原院长敖昌群代表学生们向恩师致以问候和祝福。他认为黄万品教授教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在扎根民族音乐的同时,积极引入现代作曲技法,同时以自己的杰出成就为学生们树立了榜样,培养了一大批作曲家及众多音乐管理人才。
   座谈会第二阶段由四川音乐学院原院长易柯主持。孔繁洲作为黄先生在山西大学工作期间的同事首先发言。他认为黄万品教授具有深厚的作曲功底,将艺术个性和地方特色有机融合。他还对先生在山西大学工作期间(1963—1977)的卓越贡献进行了介绍。在这特殊的14年里,黄万品不仅创作出一批优秀的音乐作品,培养了优秀的音乐人才,如姚恒璐、王道诚等,同时还保护了一批老干部,充分显示出高尚的品格和勤恳工作的态度。
   作为黄先生的学生,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贾达群回忆了学习往事,并对黄万品教授的作曲教学特点进行了如下总结:1.在教学中强调创作的艺术构思,为什么写?如何写?创作者要思考清楚;2.教学注重因材施教,从不要求或不强迫学生按照老师的风格去写作品,保护和鼓励学生创作个性;3.第一时间在钢琴上对学生作品进行试奏,使得学生建立音乐的整体结构感和音响色彩的听觉概念。
   王道诚在发言中回忆了组歌《红日照遍太行山》的创作过程,认为这部交响性组歌作品的突出特色是对民歌主题的处理,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是讴歌英雄的成功之作。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原院长龙德云在发言中指出,黄万品先生在创作中具有原创精神,生活中人格高尚,在人才培养中甘当铺路石。徐国仲深情地回忆自己参加组歌《红日照遍太行山》首演时的场景,并介绍了在学习工作中黄万品教授对他的帮助。其他学生也先后对自己与先生之间的师生情谊和相关往事做了回忆。最后,四川音乐学院宣传部部长雍敦全对恩师的培养表达了敬意,并用贺词作为对恩师一生的总结:德艺双馨的作曲家、师德高尚的音乐教育家、德高望重的学校老领导。
  座谈会上提及的历历往事、对严师教诲的点滴回顾,为我们勾勒出黄万品教授一生不懈追求、言传身教、传承创新的人生轨迹,较为全面地总结了他教
  学严谨、因材施教、勇于创新、注重个性培养的音乐
  教育理念。
  三、巴音蜀语乐飞扬:黄万品学生作品音乐会
   在长期的音乐教育中,黄万品教授培养了众多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知名度的作曲家,如敖昌群、易柯、姚恒璐、贾达群等。19日晚,在成都城市音乐厅上演的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充分展示了他的教育成果。
   音乐會上半场为声乐作品,上演了张枚同、田刚、王道诚、李恒林、杨小丽、龙德云、雍敦全等人(按照演出顺序排序)的两部合唱作品和六首独唱作品。由张枚同作词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1980)拉开了音乐会序幕,这首为大家熟知的歌曲欢快的旋律、充满着青春的阳光和朝气。随后浙江音乐学院田刚作曲的合唱《起航的华夏巨轮》(2017)气势磅礴,展示了英雄华夏儿女的壮志豪情。王道诚作词的《红杜鹃》(1997)是为香港回归创作的歌曲。《黄土地、黄花情》(2020)由原大同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李恒林作曲,充满着浓郁北方音乐风格,具有辽阔黄土地的风情。音乐会上,黄万品最年轻的学生杨小丽作曲的《茶马古道》(2006)表现了茶马古道的悠久历史,独唱女中音宽广的旋律深沉而富有张力,一唱三叹。龙德云于2020年作曲的《渔家傲》(李清照词)旋律典雅优美,刻画了女诗人内心的悲伤情怀。最后是雍敦全作曲的歌曲《川妹子出川闯天下》(2020)和《我的生命是你的,我的祖国》(2000),巴蜀风味浓郁却又情绪迥异,一首诙谐抒情、高亢优美,另一首旋律流畅、豪迈大气而起伏自如,显示了作曲家良好的音乐掌控力和想象力。这些声乐作品民族风格鲜明,继承了黄万品对于民族音乐素材的重视和旋律写作的高超技术,既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又各具特色。    音乐会下半场为管弦乐作品,上演了黄旭(黄万品之子)、徐国仲、易柯、肖岗、郭元、贾达群、敖昌群的七部管弦乐作品。竹笛与管弦乐队《新疆音响·天山马》(2011)极具音响冲击力,由黄旭与竹笛演奏家石磊创作。乐曲将富于西域特色的管弦音响与高难度竹笛演奏技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竹笛多种特殊技法的使用、主题旋律的模进、模拟马嘶等多种象声演奏,构成了一幅生动而独特的天山骏马奔腾场景。易柯的竹笛与管弦乐队《阿诗玛叙事诗》创作于1982年,选用云南撒尼叙事长诗《阿诗玛》作为创作灵感,音乐分五段讲述了阿诗玛的爱情故事,具有浓郁的西南少数民族特色。竹笛与管弦乐队《巴音笛唱》选自交响合唱《杜鹃花开映巴山》,由郭元于2010年创作,同样是协奏体载却有着不同的音乐意味。
   徐国仲的《云冈速写》(1984)以云冈石窟中的力士作为音乐刻画中心。引子沉重的低音旋律描写了力士悲壮有力的步伐,第一段厚重的音乐形象刻画出了负重前行的力士形象,第二段带有西域特色的舞蹈场景和第一段形成了对比,音乐的画面感很强,具有浮雕般的史诗气质。
   肖岗的《巴言蜀语》(2009)描绘了川人不同场景、不同情绪的音响声调,音乐有许多细碎的场景刻画、对峙,纷乱迷离、似是而非中却又感觉熟悉和亲切——音乐对于巴蜀文化入木三分的体味和诠释令人拍案叫绝。
   贾达群首演于2018年的《蝶戀传奇》组曲此次选取了其中的第四、第八两个乐章。虽以“梁祝”爱情故事为主题,但作曲家并没有直接引用相关主题,而是对于核心元素进行了交响化的艺术构思创作。音乐语言的熟悉性和鲜明的标题戏剧表达,呈现出作曲家“诗意”创作策略与严谨形式构思的结合。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祖国”》是敖昌群2019年完成的新作,作品大气宽广,热烈欢腾。两个对比主题形象鲜明,第一主题跳跃起伏,似是人民欢腾热烈的场景写照,第二主题宽广抒情的旋律令人心潮澎湃。
  结
其他文献
青年人演奏钢琴,指尖时刻激荡着绚丽的青春。而对于步入晚境的老人,他的手中则凝聚着人生大义,挥洒出一片夕阳的余辉。曾几何时,我们目睹过无数位年迈的大师,鲁宾斯坦、霍洛维茨、阿劳、塞尔金、布伦德尔,他们的演奏犹如灿烂的晚霞,永久定格在观众的记忆里。如今,83岁高龄的美国钢琴家、教育家加里格拉夫曼迈着悠然的步子踱到琴前,仅用左手演绎起他的人生哲学。  格拉夫曼1928年10月生于美国纽约,3岁开始学习钢
义村位于云南省维西县巴迪乡的西北部,与德钦县相邻,现有209户人家,人口920人,海拔2000米。这是一个以藏族和傈僳族为主体的边远山村,他们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荞麦等农作物为生。由于地处边远,交通不便,受历史、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展缓慢。也正因为如此,在这里居住的藏族人民还保持着比较传统的风俗习惯,婚俗就是其中的典型。  结义村的藏族婚俗有求婚、订婚、挑选良辰吉日、举办
2018年11月16日,作曲家王建元合唱作品音乐会“聆听江南”在秦淮河畔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厅精彩呈现。音乐会由江苏省文联和南京艺术学院主办,徐志廉教授担任指挥,歌唱家殷桂兰、青年钢琴家孙铿亮等与南京艺术学院交响乐团、江苏爱之旅合唱团、南京工人合唱团和南京工业大学合唱团共同演绎《飘雪了》《大江吟》《枫桥夜泊》《香格里拉》等十五部作品。整场音乐会以“江南”为主题,以江南地域特点、文化空间及历史属性为基点
一、研究源起:有关文本写作的新思路   20世纪下半叶,人们开始关注到马勒的作品。尤其是在60年代,随着“马勒复兴”的潮流,他的作品被广泛接受,作品演出率不断攀升。与其说马勒的音乐表达了现代人的焦虑而使其在60年代以后获得广泛的好评,不如说其作曲方式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已为后人指明了方向。他所谓的“我的时代即将来临”含义丰富,首先可以读到马勒当时对自己作品接受状况并不满意,其次可以看出他明显知道自
2009年11月1日晚,由成都市文化局、成都军区宣传部主办,特邀现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音乐总监、指挥家景建树先生执棒,成都艺术剧院民族乐团担任演奏的“天府之恋——张坚民族作品音乐会”在成都娇子音乐厅举行。音乐会演出了张坚40年来创作的部分民族器乐作品及声乐作品,使人浸沉在色彩斑斓、神韵奇特的音流之中。全场听众凝神屏息,鸦雀无声,只是在每个节目后爆发出热烈掌声。在边陲城市有如此反差强烈的民族作品音
协奏曲,作为在西方音乐史上与交响曲并驾齐驱的两大最具戏剧性与技术性的音乐体裁之一,同样标志着西方音乐创作发展的一个顶峰。它于巴洛克时代随着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的日益高涨而产生,后经历古典、浪漫的成熟与高峰,以及近现代音乐创作潮流的更新释义,数百年的冲刷涤荡,已然成为专业作曲家们争相角逐其创作思想与观念以及其技术含量的最重要的音乐形式。钢琴协奏曲不过是“协奏曲”中的一种,但因钢琴在西方乐器中的特殊地
波同志(1915—1965)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首任院长。2015年正值安波同志诞辰100周年,重温安波在建立中国音乐学院之初的基本办学思想和实践,对今天办好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教育事业仍然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1935年,20岁的安波同志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从此,他将自己的命运和中国革命事业紧密结合在一起,为我国革命音乐事业的发
一、问题的提出  在种类繁多的中国民族乐器中,除了胡琴类家族(二胡、四胡、高胡、中胡、板胡、椰胡等)外,能够自成一类的乐器恐怕只有三弦了。在三弦形制特征性要素(三条琴弦、硕长的琴杆通贯全身、无品无柱、琴鼓蒙皮或木板)基本一致的前提下,由于乐种、曲种、剧种、民族、地域、社会阶层、文化符号等各种因素导致了中国三弦“此三弦不是彼三弦”,“会弹此三弦不一定会弹彼三弦”①的复杂生存状况和多样性特征。如:北方
居庸书苑以古琴为核心整合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至今十五年,始终专注探寻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传播。不忘书苑建立之初心,继居庸书苑2011年首届与2013年第二届“再续兰亭——山水情怀琴书诗会”(下文简称再续兰亭)的顺利举办,时隔四年,2017年6月2-4日,书苑主人、中国传媒大学曾田力教授广发“英雄帖”,使天南海北的知音再度相会,居庸叠翠的山谷又奏华章。为期三天的第三届“再续兰亭”活动保留原有“
文化人类学、人文地理学、区域民俗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影响,区域音乐文化研究以特定的地理、文化空间所存见的民间音乐为对象,从多学科视角聚焦,系统地追寻区域音乐的生成机缘与涵指意义,已成为当下中国民族音乐学研究的一种范式。坐落于湖南省中部、雪峰山脉东北段的梅山地域。因“旧不与中国通”,①形成了独具特色、神秘古朴的区域(音乐)文化形态。随着梅山原住民的不断外迁,其影响辐射云贵、东南亚,甚至欧美。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