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序良俗介入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财产处理的思考

来源 :怀化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poxqq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序良俗原则被视为一种法律原则,最早可以上溯到古罗马时代.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包含了丰富的公序良俗理念.近代以来,德国、法国、日本及中国都吸取了这一民法原则.公序良俗包括政治公序及经济公序.中国的民法典在多个条文中都强调了民事活动必须符合社会公序良俗.近年来多起引起国内关注的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有关个人财产的判决都贯彻了这一原则.司法机关之所以谨守这一原则不仅是社会公序良俗的必然要求,也是法治时代规制社会成员的必然要求.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和平进行的一场正义之战,由其产生的抗美援朝精神主要包括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五个方面.抗美援朝精神的形成离不开历史积淀的中华传统民族精神、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精神理论、毛泽东民族精神理论以及抗美援朝战争的现实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挖掘抗美援朝精神的当代价值,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口罩的佩戴成为新冠疫情间人群有别常态最直观的特征,其不仅可以预防病毒侵入个体,更具有文化效力.回溯口罩的文化脉络,其核心意义是建立一个界限,完成口罩内外身份区分的转化.通过对人、物(病毒、口罩)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分析,发现空间中病毒的不确定性造成社会的失序,口罩塑造了人们对于微观病毒的想象,口罩的佩戴成为社会互动的新准则.口罩的文化意义在于其自身确立的界限,人们借助口罩实现特殊的转化,在物理与文化上形成了病毒的真空域,创造了安全的空间,以回应病毒造成的社会停摆,重启社会.
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变迁,农业生产经营变迁和农业生物生态适应共同作用产业农业生产经营中的生态适应问题.忽视农业生产经营中科技、外投能源和农业生态系统三者之间的有机兼容是生态适应问题产生的外在原因;强调以工业文化来指导现代化农业进程而忽视农业的自然生态属性这一基本文化事实是生态适应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问题的解决需要从跨文化的视角来调适现代化因素与农业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适应.其对策一是借鉴传统农业的生态智慧,实现农业生态系统整体调适功能最大化;对策二是生物能源逐步代替化石能源,改变农业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以代县花馍为研究对象,将其置入民族学“物”的研究范畴内,通过对代县花馍的制作和使用过程及其变迁轨迹进行详尽描述,来深入探讨人与物的互为主体性.人赋予物外在形态、文化内涵及多重功能;物帮助传统文化实现代际传承、影响人的观念、规范人的行为、改善人际关系、成为沟通世俗空间与神圣空间的媒介.物与人在新时代继续保持互融互构的良性互动态势是传统文化和花馍技艺传承与创新的关键.因此,需要人在尊重物性的前提下,让物在制作、使用、流动中使人们增强认同、凝聚共识,也需要物将当下情感、价值、审美等因素吸纳进去,使人境、物境得以
无文字的民族,其历史、生产生活习俗、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社交礼仪等都靠口头传承,其中以歌代文是最为普遍的方式.侗族创世古歌中对人类的起源、人类伴生物的诞生、礼俗和娱乐世界的创造的描述是对侗族文化渊源的一种阐释,承栽了侗族对本民族文化的历史记忆.
在双循环背景下,县城经济如何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当前我国县城经济融入国内大循环面临着产业规模不足、区域发展环境落后、发展不平衡使得资源配置优化受阻等诸多困境,应以国内大循环为牵引,结合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县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县城经济.
动态环境调节能力是促进集群空间升级的基本条件,较高的动态能力能够促进集群在不同地域空间资源重新整合与匹配,从而提升集群空间升级稳定性.针对目前我国先进制造业集群空间重构效率低、产业重组结构不稳等问题,构建集群空间升级动力模型,基于动态能力关系调节分析,提出一种犹豫模糊双向投影多属性评估方法,得出不同行业集群空间升级稳定性最优区间,查找不同空间升级模式下集群动态能力关键影响要素.结果 表明该方法可综合判定集群空间升级稳定性水平高低,为集群资源要素整合、流动,形成高效稳定的产业空间升级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劣势产业的退出是优化产业结构和节能减耗高效发展的现实所需,是不断走向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化发展的目标所驱,也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本文运用“结构—行动”理论深度剖析劣势产业有序退出的内在逻辑,旨在构建劣势产业有序退出机制,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劣势产业退出的有效路径,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