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490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分子机制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y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小RNA-490 (miR-490)是miRNA家族中重要的一员,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miR-490在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并在不同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中扮演着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角色。miR-490有望作为肿瘤诊断和临床预后的指标,对其机制的深入研究有望为肿瘤诊治提供新的方向。

其他文献
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4/6抑制剂因可阻滞细胞增殖,成为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有效且安全的治疗选择。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方案能显著改善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尤其可改善内分泌耐药患者预后。CDK4/6抑制剂的适应证还有望拓宽到早期乳腺癌中。但CDK4/6抑制剂耐药机制仍不明确。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是多功能分泌型细胞因子,可通过JAK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信号通路在不同肿瘤组织、细胞中发挥作用。LIF在结肠癌、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鼻咽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高表达的LIF通过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增强肿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降低放化疗敏感性,从而导致患者预后不良。阻断LIF信号通路则可抑制肿瘤进展,LIF有望成为肿瘤治
目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EGFL7)及P185蛋白在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及血清中的水平,分析其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就诊的6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来湖南省肿瘤医院就诊的乳腺良性病变患者60例为对照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两组患者组织中EGFL7及P185蛋白的表达,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目的观察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不同疾病类型及治疗过程中症状负荷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确诊的84例MPN患者,根据其亚型分类将患者分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组、骨髓纤维化(PMF)组,每组各28例。比较3组患者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MPN-SAF-TSS)各维度评分情况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是一种罕见的具有高度侵袭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因其发病率低,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年轻患者常采用高强度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无法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老年患者采用低强度化疗。2018年12月,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批准新型靶向药tagraxofusp专门用于初治或复发BPDCN患者(年龄≥2岁)的治疗;venetoclax、daratumumab等靶向药物
微小RNA(miRNA)是一种非编码小分子RNA,可作为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多种miRNA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异常,可以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中的PI3K、Akt、mTOR、IGF-1R、TGF-β等信号因子,在肝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目的探讨两种化疗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差异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8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49例患者采用洛铂+依托泊苷治疗(EL组),另外49例采用顺铂+依托泊苷治疗(EP组),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2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
目的探讨血清中胱抑素C(Cys-C)与β2-微球蛋白(β2-MG)在多发性骨髓瘤(MM)病情诊断及近期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和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450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MM组),依据Durie-Salmon分期标准,Ⅰ期、Ⅱ期、Ⅲ期患者各150例;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1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受试者血清中Cys-C和β2-MG
髓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好发的脑部肿瘤。Group3型是其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亚型,相当一部分基因表型呈MYC扩增。对MYC上游基因位点的阻断主要通过miR-494、DDX3、NOTCH1通道实现;通过BETi、ATR/Chk1双抑制实现MYC复制转录的抑制;针对MYC下游基因的阻断则主要集中于LDHA、SETD8及EZH2上。这些针对MYC扩增进行的一系列抗肿瘤治疗机制的研究,为临床抗MYC相关性髓母细胞
重离子放疗相对质子、光子放疗具有独特的物理学和生物学优势,使其在最大程度杀灭肿瘤组织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而碳离子则被公认为是目前最适于放疗的重离子。碳离子放疗在脊索瘤、头颈部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及宫颈癌等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优势已得到初步体现。了解碳离子放疗的特点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有助于临床医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更好地制定临床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