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务的孩子更能适应环境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4g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的马蒂·罗斯曼历经25年研究发现,从三四岁开始做家务的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与朋友和家人的关系更融洽,成年之后在事业上更成功。
  研究发现,对小孩子来说,做家务是学习和训练的机会。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孩子们喜欢帮助他人。孩子们都乐意在公园里擦拭湿滑的滑梯,这样其他孩子就可以放心玩耍;他们可以为生病的朋友制作鼓励卡片,写点什么或者给它们上颜色;他们愿意把家里的袜子一双一双搭配起来,或者把餐具分类放好(这两种方法都有助于他们在学数学之前就练习“分类”);他们可以负责给生日礼物包装,或者用儿童剪刀拆快递包(这可以锻炼他们的精细运动技能);家里做烘烤的时候,他们可以把松饼杯放在架子上,分发食物,给每个人挤番茄酱,或者往桌子上喷一点水然后拿抹布擦洗(这可以提高他们精细运动技能,增强手部抓力)。
  2.孩子们喜欢活动他们的身体。小孩子喜欢这里活动一下,又到那里玩一下,这对他们有好处。孩子们喜欢铲雪、扫树叶、铲碎木和吸尘(所有这些都能加强运动技能和锻炼肌肉)。他们喜欢把要洗的衣服送到洗衣机旁边,跑到另一个地方去拿纸巾,或者把信件送到信箱。
  3.孩子们喜欢和父母一起做事情。当小孩子和父母在一对一的时间里做些事情,很多家务便有了更深的意义,它们有利于增进感情和形成依恋。每周和爸爸一起洗车,和妈妈一起去雜货店买东西,或者和奶奶一起浇花,这些都为小孩子和重要的成年人建立更亲密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4.孩子们喜欢拥有独立性和权力感。对权力和控制的需求是人类四种心理需求之一。孩子们喜欢“掌控一切”。他们可能会研究大家最喜欢的音乐,为家人和来访的客人选择播放列表;迎接来访客人并给他们倒一杯水(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交/娱乐技能);他们可以在早上查看天气情况,告诉弟弟妹妹应该穿长袖或者短袖,长裤或者短裤(这有助于他们认识科学)。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对隐私权的重视,超过人生中的其他任何一个时期。隐私也是孩子形成健康独立人格的关键因素。父母毫无边界感地侵入,会使孩子失去这一基本权利,被迫将自己赤裸裸地暴露于人前——  爸妈给儿子房间装监控,高一少年很受伤  一天下午,一个面容清秀的男孩走进咨询室。男孩叫晓彬,正读高一。晓彬说,一个双休日,爸爸妈妈拿着一套器材,说是给他房间装个摄像头。当时他就表示反对,说爸妈不尊重他,侵犯了他的隐
当妈的都知道,给娃洗澡是件麻烦事。水温、室温、频率……都让人纠结。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宝宝洗澡这事到底该咋整。  新生儿  新生儿的皮肤特别娇嫩,因此更容易出现湿疹、奶癣等问题,需要父母格外细心地照顾。  洗澡频率:新生儿的皮肤厚度只有成人皮肤厚度的一半,皮脂分泌旺盛,长时间不洗澡的话,油脂过度堆积在皮肤表面,容易出现脂溢性皮炎、马拉色菌毛囊炎、尿布疹等问题。所以,最好每天或隔天用清水洗澡。  洗
父母离异后,姑姑收留了他。为了照顾他,姑姑不惜和谈婚论嫁的男友分手,发现他有绘画天赋后对他悉心培养。孰料天降灾祸,姑姑罹患重病。13岁的男孩挺起胸膛,担负起照顾姑姑的重担。2018年12月,他开始每天风雨无阻走上街头卖画为姑姑筹款,他的担当感动了当地市民和广大网友……  就是退婚也要照顾单亲侄儿  何思汗的姑姑叫何建华,是重庆的一名幼儿教师。  2005年,何思汗出生后,何建华第一次看到襁褓中的他
青春是条汹涌的河。如何让它不决堤,且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李玫瑾的建议——  生理变化带来心理变化——孩子对家长、老师的态度从仰视到平视  筆者:抚养孩子,一路都很辛苦。为什么说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长就需要格外注意呢?  李玫瑾(以下简称李):因为青春期是非常特殊的一个时期。这时期,巨大的生理变化带来巨大的心理变化——孩子对老师、家长的态度从仰视到平视。  孩子身高不足、只能仰视成人时,
9岁男孩浩浩,进入冬天两个月了,只长了0.5厘米。浩浩本来就比同龄孩子矮,加上感染过一次诺如病毒,患过一次肺炎,浩浩爸认为儿子没长高太多在情理之中,可浩浩妈很担忧。看着儿子与同龄孩子的身高差距越来越大,她决定带儿子去医院看看。  浩浩妈告诉医生,秋天和儿子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如今都比浩浩高2~3厘米了。为什么浩浩就比别人长得慢呢?  儿童保健科医生经过一番检查,发现浩浩的生长速度相对落后,主要是因为
16岁女儿“横刀夺爱”  当年我进入青春期后,母亲曾跟我谈过感情问题,说:“做女人的底线,是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做小三;做女人的最高水准,是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为难另一个女人。”  随着年龄增长,我愈加理解母亲的话。后来我也做了母亲,我跟女儿有个约定:无论你何时陷入爱河,都要告诉我,让我和你一起面对。  前不久的一天,我被女儿的班主任告知,我刚上高一的女儿与班里一名男生在早恋。我向女儿求证,她没有隐瞒
张老师擅长书法,她的每一幅作品都力透纸背。张老师讲课生动有趣。只要她站在讲台上,美丽的眼睛注视着同学们的举动,几个调皮鬼就不敢做小动作了。  一天,張老师生病了,同学们一起去看望她。病榻上,张老师仍忘我地备课。道别时,张老师殷切地说:“我不在学校的这段时间,希望你们好好学习,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同学们都十分感动,决心用优异的成绩报答她。(指导老师:席振娟)
问:怎样让孩子上一个好大学,是我们老百姓最关心的事。请问,培养高考状元到底有没有诀窍呢?  吴双叶  答:俗话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这话放在家庭教育上同样适用。通过采访全国68个高考状元,我们发现他们的家庭教育方式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家长们可以学习借鉴。  1.他们热衷思考,而不是學习。  理科状元们往往热衷于逻辑与推理;文科状元们都爱阅读,善表达,喜欢和不同的人聊天。这种善于思考、渴望知识
“一个阳光快乐的孩子是一个能自主的孩子,他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也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法国儿童教育学界共同认可的观点。那么怎么培养心理阳光、远离阴暗的孩子呢?法国资深育儿专家给父母们提出了以下操作性很强的建议:  1.训练孩子独处的能力  心理学家说,安全感不是依赖感,孩子需要热情而稳定的感情联系,同时也需要独处,比如让他自己待在安全的房间里。孩子获得安全感,不一定需要父母时刻在
不爱学习,上课注意力涣散,回家做作业拖拖拉拉,拒绝上学……孩子的这些表现让家长头疼不已: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学习自觉,成绩优异,偏偏自家孩子不争气呢?本期,我们邀请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习问题专家宋柯先生,与家长朋友们一起谈谈——  孩子不爱学习是因为缺乏内在驱动力  孙凤仪(8岁男孩的妈妈):自从我儿子上了小学,为了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天盯着他做作业、复习功课。但是,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