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陕西地方特色的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odm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陕西地方经济特色,从高等职业教育视角,分析陕西地域发展对公共事务专业发展提出的人才培养需求,探讨建立有效应对经济发展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这一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课程内实践、自主性实践、项目训练、校外综合实践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其他文献
产教融合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推进产教融合是提升高校创新创业人才质量的重要途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当以产教融合为导向,推动教育链、创新创业链和产业链的精准对接,确保创新创业人才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具体建议:充分利用政策赋能,为“三链条”精准对接疏通断点与堵点;识别并定位需求,以需求为导向推动“三链条”精准对接;构建协同育人格局,通过资源要素的融合实现“三链条”精准对接。
期刊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供需错位、供给模式同质化、供给精准性不足、供给效率低下等现实困境,实质在于对教育真实需求的识别不够准确。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要求在于厘清需求、实质和目标,确定精准供给的"靶向"选择。解决之策在于以精准供给为行动逻辑,通过对教育需求的精确识别、供给主体的耦合协同,构建合作高效的多元供给机制,持续深化高校
期刊
在经济新常态和"精准供给"的背景下,厘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精准供给"的内涵与价值,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症结:生态文化供给粗放单一、耦合乏力;师资主体供给队伍薄弱、专业欠缺;课程体系供给模式单一、技术性低。从精准定位培养目标、精准优化师资结构、精准打造课程体系、精准耦合多元生态四个层面进行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载体的探索研究,以实现高职学生更高质量的创新创业。
期刊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推进,"精准供给"已经逐渐成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而国内各高校也纷纷基于这一目标对创业教育工作展开创新,然而从实际效果上来看,当前国内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师资力量等方面却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供给侧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为此,文章对"精准供给"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
期刊
供给侧改革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重要变革,对于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面临着教育目标不明、办学主体单一以及缺乏统一管理等一系列困境。为了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还需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出发,明确目标,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精准供给;多元办学,塑造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共同体;统一管理,构建创新创业大环境。
期刊
伴随着快速的人口城镇化,中国城市人口的构成日趋多元化。这一过程对城市经济、科技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城市科技创新与伴随人口多元化进程涌入城市的多元化思维方式和多样性知识资源息息相关。在当前中国创新驱动转型缓慢、创新成果数量庞大但质量不足的背景下,探索人口多元化对城市科技创新的影响,对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质量,加快打破国际技术封锁,早日建成世界科技强国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构建常住人口多样性指数和流动人口
学位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它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能力发展要求和学生学习需求相契合。在公共事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从学生的参与性、案例的原创性、理论的适用性、表达的清晰性和论证的合理性等方面对教学准备、过程和效果进行定性评估。要进一步提升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可以在专业案例库建设、专题式教学和训练和提高个人、团队教学能力等方面着手。
期刊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国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也为高校双创教育实现"精准化供给"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在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分析了地方高校开展双创教育的现实意义,并总结了高校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方高校双创教育"精准化供给"的机制与路径,以便推动高等教育和社会事业的共同发展。
期刊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公共财政改革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我国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出现的低效率的现象表明,我国公共事务管理领域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公共事务管理人才。高职院校的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建设应顺应形势发展,抢抓机遇,科学合理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出适应现代公共事务管理的专业人才。这一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内项目实习、自主性实践、校内综合模拟实践、校外综合实习四个相互联系的实践环节。
期刊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