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外语教师业务素质现状不很让人乐观,再加上社会对他们的要求有所提高,高校外语教师要做好多方面的准备,以应对社会的要求:加强外语教师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提升其综合理论水平,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等。只有做到以上要求,高校外语教师才能获得更多的自我和社会身份认同。
[关键词]社会要求;业务素质;创新;现代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31-0084-02
高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而高校外语教师是一群特别的摇篮的推动者,是一个利用第二语言来教学的群体。面对时代的需求,很多外语教师对自己的存在产生了疑惑,更有甚者对自己的业务能力定向也变得模糊了。本文在对相关资料统计的基础上,对当今大学外语教师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对策。
1 高校外语教师业务素质现状
束定芳2003年曾对11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外语师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了诸多问题。“在学历方面,本科学历以下的高校外语教师为数极少,占0.49%,本科生和硕士生分别占33.25%和58.48%,但是拥有博士学位的仅有3.6%;职称方面,初、中、副高和正高拥有者分别占总数的25.23%、 40.95%、 31.29%和8.85%,即使一些重点大学正高职称拥有者也只在10%左右;教师工作量方面,受调查高校外语老师平均授课3~5个班级,每班学生20~60人不等;教学理论及研究方面,所调查高校(包含两所师范院校)教师中师范类院校毕业的仅占40.2%;至于教学理念方面,很多教师对教学大纲不太熟悉,对教材使用征订权力很小,对教学目的及教学方法欠缺。” (束定芳,2004:288-311)
戴曼纯和张希春曾对高校外语教师素质进行了抽样调查。该项研究从全国1030余所高校中抽取40所高校,其中教育部所属高校19所(其中有一部分属于部属院校合并后归属教育部的高校),部属院校3所,地方院校18所。被选定的40所院校在我国高校中有一定的代表性:综合性大学14所,理工科院校12所,师范类院校9所(其中1所没有反馈),专业院校(如外语学院、服装学院、商学院) 5所(其中1所没有反馈),个别调查联系人还将表格送交其他学校的部分教师填写。经过调查发现,“教师目前的工作负担较重,年龄结构不合理,无研究生教育背景者比例较大,科研实力有待提高”(戴曼纯和张希春,2004:42)。
不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都得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这些现象的产生不可避免地对外语教师的专业定位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教学任务重,学历职称低,相应的科研时间就有所减少,科研能力就要打折扣;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熟悉,相应的教学效果就会很差;如果教师比较年轻且人数比较集中,就会缺乏传帮带这种历史性成果的积淀。
2 社会要求
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2005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师范组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搞好教学。任何高校,都必须高度重视教学。这是高校的基本职责,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主要标志。”“搞好科研。没有科研,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学。合格的大学教师要有合格的科研能力,优秀的大学教师要有优秀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学校质量、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任何大学,都要鼓励教师从事科学研究。任何情况,都不应放松对大学教师的科研要求。搞科研,可以深化和促进教学,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当然,不同层次、类型的高等学校,所从事的科学研究是不同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外语教学质量(陶国平,2004)曾经提出“五个因素,一个公式”。五个因素是:①国家外语政策;②学生来源与素质;③教材质量;④学习环境与条件;⑤教师素质。其中前四项是可变因素,第五项是解决因素。一个公式是: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社会环境(4分)+教学方法(3分)]×教师。括号内四者相加是10分,而教师的分值越高,乘积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这表明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做一个优秀的外语教师,只有具备较好的政治与道德素质,才能为人师表;同时要具备较强的知识与能力素质,才能胜任工作。另外还要具有较佳的心理及审美素质,以便能全方位地开发学生心智,发现、培养和教育出各种类型的人才。
鉴于所述现状再加上这些社会需求,我们应该对外语教师业务素质提升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
3 业务素质提升对策
3.1 外语教师业务素质的最基本条件就是有过硬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成功的外语教师要具有这些特点:“不仅要对语法很了解,还要有很强的英语使用能力;初学者课堂之外、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讲英语……不要只练习语言形式,要安排时间进行真正有交际意义的活动……”(Davies,P.&Pearse,E.,2002:2)。这些能力渗透在整个语言教学实践中,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过硬的教师才能为学生营造开篇时所述的“一个公式”中占4分之高的教学“社会环境”,这种“社会环境”有可能与外籍教师水平相似、最大程度地接近自然语言环境;而且只有这样的教师才最有可能采用在公式中占3分之高的最佳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这5方面的能力是学生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可靠保障。每一位外语教师都要时时刻刻把掌握英语实践能力摆在重要位置:语音语调标准,语法语用规范,流利度强,熟练的语言翻译技能及操控使用技能。
3.2 外语教师要学习一定的语言理论和语言教学理论
外语教师不仅要具有娴熟使用外语的能力,还应该知道如何教外语。要知道如何教外语就必须熟知一点语言理论,知道语言的性质特点,知道词汇学、句法学、语用学、篇章语言学,知道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知道语言与文学的不可分,知道跨文化交际,知道二语习得,知道语言教学理论,知道听说法、情景教学法、交际法等国外教学方法中的合理因素,以取长补短,有效指导我国外语教学。此外,作为语言教师,还必须学习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一般教学规律、步骤,从而提高教学组织能力。
3.3 外语教师必须树立创新的教育理念
要确立创新的教育理念,必须遵循学生为中心的民主性教学原则和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励性原则,时刻尝试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建立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包括“打造以能力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方式;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营造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开放式学习环境”(吴念),只有以学生需求为目的的创新才是现代意义上的创新。
3.4 创新和科研是分不开的,外语教师要时刻牢记着从事科研工作
中国传统上认为,教师的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三种职能在当今世界已远远不够。只靠教科书过日子而不从事科研的教师只能是“半瓶醋”式的“授业”者。当前,新知识日新月异,不从事科研就跟不上前沿的发展。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这样的教师连“解惑”都无法做到,肯定不是一位称职的教师。教师只有随时注意科研,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讲的“五个因素”的要求。例如,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对于第一个因素“国家外语政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之科学化并切实可行。教师也可以对第二个因素“教材质量”有所作为,不断改进和更新教材。第四个因素“学习环境与条件”则更会让教师大有用武之地:注意科研就会设计出与国外真实的自然交际环境最大程度相互一致的教学“环境”。无论科研在形式上有着或多或少的缺陷(商江,2006),但是它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及对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仍是功不可没。
3.5 外语教师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
外语本身是工具,而外语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这里主要指多媒体软件)则是工具的工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信息和传播技术的教师能力标准,各个国家只有遵循一定的技术培训能力标准培训教师,才能和教育及经济发展政策目标联系在一起。现代信息技术使传统的人人面对面知识传授模式变为人机人模式。外语教师应该尽早熟练掌握这些先进的教学技术。例如除了视听教具外,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身,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Power Point等新型课件成了英语视听教学中最受欢迎的课件制作工具,这种课件提高了学生学习外语的自主性、生动性,更能促进以人为本宗旨的实现。
4 结 论
高校大学外语教师发展需求的调查显示,“大学外语教师具有强烈的专业危机感,处于理想和现实的夹缝之中,他们在专业上渴望归属感,在身份上渴望自我及社会认同,在学业上渴望卓越,在个人发展上渴望成长的空间” (郝彩虹)。因此通过澄清高校外语教师业务素质提升的对策,希望能够使他们减少一点危机感,增加一点归属感。
参考文献:
[1]戴曼纯,张希春.高校外语教师素质抽样调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3).
[2]郝彩虹.高校大学外语教师发展需求调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6):54-56.
[3]商江.中国教师发表论文问题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4]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88-314.
[5]陶国平.如何解决高中英语新教材课时不够的问题[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3).
[6]吴念.论素质教育与高校外语教师的创新[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3).
[7]袁贵仁. 发挥教师教育优势, 加快师范院校发展[N].中国教育报, 2005-8–30.
[8]Davies, P. &Pearse,E. 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收稿日期]2009-07-20
[作者简介]赵卫丽(1963—),女,汉族,河南许昌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法等。
[关键词]社会要求;业务素质;创新;现代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31-0084-02
高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而高校外语教师是一群特别的摇篮的推动者,是一个利用第二语言来教学的群体。面对时代的需求,很多外语教师对自己的存在产生了疑惑,更有甚者对自己的业务能力定向也变得模糊了。本文在对相关资料统计的基础上,对当今大学外语教师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对策。
1 高校外语教师业务素质现状
束定芳2003年曾对11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外语师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了诸多问题。“在学历方面,本科学历以下的高校外语教师为数极少,占0.49%,本科生和硕士生分别占33.25%和58.48%,但是拥有博士学位的仅有3.6%;职称方面,初、中、副高和正高拥有者分别占总数的25.23%、 40.95%、 31.29%和8.85%,即使一些重点大学正高职称拥有者也只在10%左右;教师工作量方面,受调查高校外语老师平均授课3~5个班级,每班学生20~60人不等;教学理论及研究方面,所调查高校(包含两所师范院校)教师中师范类院校毕业的仅占40.2%;至于教学理念方面,很多教师对教学大纲不太熟悉,对教材使用征订权力很小,对教学目的及教学方法欠缺。” (束定芳,2004:288-311)
戴曼纯和张希春曾对高校外语教师素质进行了抽样调查。该项研究从全国1030余所高校中抽取40所高校,其中教育部所属高校19所(其中有一部分属于部属院校合并后归属教育部的高校),部属院校3所,地方院校18所。被选定的40所院校在我国高校中有一定的代表性:综合性大学14所,理工科院校12所,师范类院校9所(其中1所没有反馈),专业院校(如外语学院、服装学院、商学院) 5所(其中1所没有反馈),个别调查联系人还将表格送交其他学校的部分教师填写。经过调查发现,“教师目前的工作负担较重,年龄结构不合理,无研究生教育背景者比例较大,科研实力有待提高”(戴曼纯和张希春,2004:42)。
不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都得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这些现象的产生不可避免地对外语教师的专业定位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教学任务重,学历职称低,相应的科研时间就有所减少,科研能力就要打折扣;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熟悉,相应的教学效果就会很差;如果教师比较年轻且人数比较集中,就会缺乏传帮带这种历史性成果的积淀。
2 社会要求
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2005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师范组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搞好教学。任何高校,都必须高度重视教学。这是高校的基本职责,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主要标志。”“搞好科研。没有科研,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学。合格的大学教师要有合格的科研能力,优秀的大学教师要有优秀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学校质量、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任何大学,都要鼓励教师从事科学研究。任何情况,都不应放松对大学教师的科研要求。搞科研,可以深化和促进教学,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当然,不同层次、类型的高等学校,所从事的科学研究是不同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外语教学质量(陶国平,2004)曾经提出“五个因素,一个公式”。五个因素是:①国家外语政策;②学生来源与素质;③教材质量;④学习环境与条件;⑤教师素质。其中前四项是可变因素,第五项是解决因素。一个公式是: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社会环境(4分)+教学方法(3分)]×教师。括号内四者相加是10分,而教师的分值越高,乘积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这表明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做一个优秀的外语教师,只有具备较好的政治与道德素质,才能为人师表;同时要具备较强的知识与能力素质,才能胜任工作。另外还要具有较佳的心理及审美素质,以便能全方位地开发学生心智,发现、培养和教育出各种类型的人才。
鉴于所述现状再加上这些社会需求,我们应该对外语教师业务素质提升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
3 业务素质提升对策
3.1 外语教师业务素质的最基本条件就是有过硬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成功的外语教师要具有这些特点:“不仅要对语法很了解,还要有很强的英语使用能力;初学者课堂之外、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讲英语……不要只练习语言形式,要安排时间进行真正有交际意义的活动……”(Davies,P.&Pearse,E.,2002:2)。这些能力渗透在整个语言教学实践中,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过硬的教师才能为学生营造开篇时所述的“一个公式”中占4分之高的教学“社会环境”,这种“社会环境”有可能与外籍教师水平相似、最大程度地接近自然语言环境;而且只有这样的教师才最有可能采用在公式中占3分之高的最佳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这5方面的能力是学生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可靠保障。每一位外语教师都要时时刻刻把掌握英语实践能力摆在重要位置:语音语调标准,语法语用规范,流利度强,熟练的语言翻译技能及操控使用技能。
3.2 外语教师要学习一定的语言理论和语言教学理论
外语教师不仅要具有娴熟使用外语的能力,还应该知道如何教外语。要知道如何教外语就必须熟知一点语言理论,知道语言的性质特点,知道词汇学、句法学、语用学、篇章语言学,知道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知道语言与文学的不可分,知道跨文化交际,知道二语习得,知道语言教学理论,知道听说法、情景教学法、交际法等国外教学方法中的合理因素,以取长补短,有效指导我国外语教学。此外,作为语言教师,还必须学习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一般教学规律、步骤,从而提高教学组织能力。
3.3 外语教师必须树立创新的教育理念
要确立创新的教育理念,必须遵循学生为中心的民主性教学原则和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励性原则,时刻尝试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建立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包括“打造以能力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方式;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营造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开放式学习环境”(吴念),只有以学生需求为目的的创新才是现代意义上的创新。
3.4 创新和科研是分不开的,外语教师要时刻牢记着从事科研工作
中国传统上认为,教师的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三种职能在当今世界已远远不够。只靠教科书过日子而不从事科研的教师只能是“半瓶醋”式的“授业”者。当前,新知识日新月异,不从事科研就跟不上前沿的发展。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这样的教师连“解惑”都无法做到,肯定不是一位称职的教师。教师只有随时注意科研,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讲的“五个因素”的要求。例如,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对于第一个因素“国家外语政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之科学化并切实可行。教师也可以对第二个因素“教材质量”有所作为,不断改进和更新教材。第四个因素“学习环境与条件”则更会让教师大有用武之地:注意科研就会设计出与国外真实的自然交际环境最大程度相互一致的教学“环境”。无论科研在形式上有着或多或少的缺陷(商江,2006),但是它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及对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仍是功不可没。
3.5 外语教师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
外语本身是工具,而外语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这里主要指多媒体软件)则是工具的工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信息和传播技术的教师能力标准,各个国家只有遵循一定的技术培训能力标准培训教师,才能和教育及经济发展政策目标联系在一起。现代信息技术使传统的人人面对面知识传授模式变为人机人模式。外语教师应该尽早熟练掌握这些先进的教学技术。例如除了视听教具外,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身,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Power Point等新型课件成了英语视听教学中最受欢迎的课件制作工具,这种课件提高了学生学习外语的自主性、生动性,更能促进以人为本宗旨的实现。
4 结 论
高校大学外语教师发展需求的调查显示,“大学外语教师具有强烈的专业危机感,处于理想和现实的夹缝之中,他们在专业上渴望归属感,在身份上渴望自我及社会认同,在学业上渴望卓越,在个人发展上渴望成长的空间” (郝彩虹)。因此通过澄清高校外语教师业务素质提升的对策,希望能够使他们减少一点危机感,增加一点归属感。
参考文献:
[1]戴曼纯,张希春.高校外语教师素质抽样调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3).
[2]郝彩虹.高校大学外语教师发展需求调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6):54-56.
[3]商江.中国教师发表论文问题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4]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88-314.
[5]陶国平.如何解决高中英语新教材课时不够的问题[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3).
[6]吴念.论素质教育与高校外语教师的创新[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3).
[7]袁贵仁. 发挥教师教育优势, 加快师范院校发展[N].中国教育报, 2005-8–30.
[8]Davies, P. &Pearse,E. 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收稿日期]2009-07-20
[作者简介]赵卫丽(1963—),女,汉族,河南许昌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