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计算中近似数据处理的归纳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ra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化学计算中,存在很多近似数据,主要包括相对原子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pH的计算、溶液中离子平衡的有关计算,这些数据如何处理,是中学生应该明确的。
  关键词:中学化学计算;近似值;教学
  以下是2017年合肥三模一道综合题的节选:
  对烟道气中的SO2进行回收再利用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方法之一是Na2SO3溶液吸收法。常温下,用
  300mL 1.0 mol·L-1Na2SO3溶液吸收SO2的过程中,溶液pH随吸收SO2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如下。常温下,H2SO3的二级电离平衡常数Ka2的数值为 。
  此题学生给出了三个解法,得出三个答案。
  解法一:以1.0 mol·L-1的Na2SO3溶液讨论,此时溶液pH=10.6,c(H+)=1×10-10.6mol·L-1,
  c(OH-)=1×10-3.4 mol·L-1
  SO2-3+H2OHSO-3+OH-
  水解平衡常数Kh(SO2-3)=c(HSO-3)·c(OH-)c(SO2-3)
  =10-3.4×10-3.41.0=106.8
  Ka2=KnKh=1×10-141×10-7.2
  解法二:以M点对应的数据进行计算
  此时在含0.3mol Na2SO3的溶液中通入了0.1mol SO2,根据SO2-3+H2O+SO2=
  2HSO-3,相当于此时的溶液是SO2-3和HSO-3离子等浓度的混合溶液,溶液pH=7.3
  HSO-3SO2-3+H+
  Ka2=c(SO2-3)·c(H+)c(HSO-3)=c(H+)=1×10-7.3
  解法三:以N点对应的数据进行计算
  此时在含0.3mol Na2SO3溶液中通入了0.3mol SO2,根据SO2-3+H2O+SO2=
  2HSO-3,
  相当于此时的溶液是2.0 mol·L-1HSO-3离子溶液,溶液pH=4.6,根据近似处理原则,此时
  c(HSO-3)≈2.0 mol·L-1,c(H+)=1×10-4.6mol·L-1,
  c(SO-23)≈c(H+)=1×10-4.6mol·L-1
  HSO-3SO2-3+H+
  Ka2=c(H+)·c(SO2-3)c(HSO-3)=
  1×10-4.6×1×10-4.62.0=12×10-9.2
  lgKa2=lg12×10-9.2≈lg12+lg10-9.2=-9.5
  Ka2=1×10-9.5
  解法一和解法二所得结果相近,但解法三结果相差甚远。仔细分析,解法一和解法二都是正确解法,但解法三错误,错误的原因在于近似数据处理失当。
  这三种解法中,都采用了近似数据处理,在三种解法所列算式中,c(SO2-3)和c(HSO-3)都是近似值,解法一和解法二中近似处理得当,解法三中c(SO2-3)c(H+)=1×10-4.6 (mol·L-1)2处理失当,导致计算结果偏差大,因为HSO-3离子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和水解两个过程,电离生产的氢离子,水解使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又发生
  H++OH-H2O,所以,达到平衡时,溶液中c(SO2-3)和c(H+)相差较大,使计算结果误差较大。
  那么,中学化学涉及的计算中,那些使用了近似数据,如何理解和处理这些近似数据呢?笔者以为,下面这些近似数据,中学生应该辨析清楚,并正确使用。
  一、 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与一个C—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如果该元素有多种核素,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各种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加权平均值。在中学化学里,通常取其整数近似值(少数取小数点后面一位)进行计算,有时候直接用原子质量数代替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计算。但学生必须明白,质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仅仅是数值上近似。
  二、 阿伏伽德罗常数和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伽德罗常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碳原子数相同,6.02×1023mol-1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测量值,这个数值也是一个近似值,并且,随着测量技术的提高,这个数值也许会发生变化。
  现在我们使用的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1,事实上,不同的气体,这个数值是有差别的,为了简化计算,都近似以
  22.4L·mol-1进行计算。
  三、 pH的计算
  pH的计算公式pH=-lgc(H+),计算过程会涉及酸电离出来的c(H+),水电离出来的c(H+)、碱电离出来的c(OH-)和水电离出来的c(OH-),大部分的计算,都会对以上某些数据进行近似处理。
  例1 分别求常温下pH=1和0.1 mol·L-1HCl溶液中c(H+)。
  pH=1的HCl溶液c(H+)=0.1 mol·L-1 HCl,由盐酸电离的c(H+)=0.1 mol·L-1,由水电离的c(H+)=c(OH-)如果都设为x mol·L-1,则有(0.1+x)·x=1×10-14,由此计算出水电离的c(H+),再求出溶液中总的c(H+)。因为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H+)=1×10-7 mol·L-1,盐酸电离出来的
  H+离子抑制水的电离,所以x<1×10-7 mol·L-1,由水电离出来的c(H+)可以忽略不计,近似认为0.1 mol·L-1HCl中c(H+)=0.1 mol·L-1。
  常温下,pH=1和pH=3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求混合后的溶液的pH(忽略混合过程溶液体积的变化)。
  pH=1,c(H+)=0.1 mol·L-1
  pH=3,c(H+)=0.001 mol·L-1
  混合后溶液中c(H+)混=0.1mol·L-1+0.001mol·L-12,
  0.001mol·L-10.1 mol·L-1,c(H+)混=0.1mol·L-12≈
  0.05 mol·L-1。
  pH=-lg 0.05≈1.3
  此題计算过程中进行了三次近似处理:一是忽略了溶液混合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造成的c(H+)变化,二是忽略了溶液混合过程中造成的溶液体积的变化,三是忽略了pH=3的溶液对混合溶液中c(H+)的影响。此类和差计算中,如果一个数不足另外一个数的百分之一,则通常选择忽略。
  四、 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的有关计算
  在0.1 mol·L-1 CH3COONa溶液中,因为CH3COO-+H2OH3COOH+OH-,根据质子守恒,有c(OH-)=c(H+)+c(CH3COOH),但在碱性溶液中,c(H+)<
  c(OH-),近似认为c(OH-)=c(CH3COOH),同时,因为CH3COO-水解程度很小,近似认为溶液中c(CH3COO-)≈0.1 mol·L-1。
  五、 结语
  这些近似值的处理,既涉及概念的理解,也涉及一些计算,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处理原则,以免学生犯错。
  参考文献:
  [1]郭静.中学化学模型教学现状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
  [2]吕晶.新课改下中学化学教育的优化与调整[J].知识经济,2017(23):143+145.
  [3]王梦菲.中学化学教学中规范意识的培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7.
  [4]区间清.中学化学课程数学模型运用研究[D].江门:五邑大学,2017.
  作者简介:李湘革,湖南省郴州市,湖南郴州市三中;
  李湘鸾,湖南省郴州市,湖南郴州市五中。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一门与人类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教师在教授地理知识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积极的策略,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从周围的生活出发,来对地理知识进行有效的感悟,从而使得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提升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如此一来,便可以使得初中地理教学效果得以增强。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思考  教学地理知识,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对现实世界进行更好的认识,而是想要学生运用地理理论知识来对生活中
摘 要: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手段和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于初中生而言,读图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着地理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且,读图能力的提高还能有效地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如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成为初中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读图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要求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各
摘 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对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对高中政治教学来说,其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表现出积极作用。另外,对于高中时期的学生来说,其思维也正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时期,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加大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力度,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就对政治思维能力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培养为题进行相关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政策的不断深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也更加注重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历史是一门注重历史事实的严谨性以及科学性的学科。其中史料是我们学习历史和更加深入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合理地利用史料教学才能够更好地促使学生全面了解历史知识。因此,本文我们将围绕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索及反思为主题来展开分析,通过详细了解一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史料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摘 要:处于高三阶段的学子如何学习才能更有效?如何才能在每次的考试中都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探索出以下的方法。身处高三的每一个学生都要问自己以下问题:我们要考试的内容是什么呢?我应该复习哪些内容才能够考取好成绩呢?在观察了近几年的地理试卷后,我们发现考试的形式和特色都已经基本固定下来了。每一年的试题都呈现出一定的规律。由此来看,在高考的复习备考中高三学子们都是有一定的方法可循的。
摘 要:自主性历史课堂的构建是培养学生基本历史素养的基础,也是锻炼和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前提,也就是说,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自主探究历史问题、自主进行复习内容的整理等方面进行论述,进而,使学生在自主思考与探究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最终,为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自主性;历史;新知;探究;复习  课改以来,重视学生课堂主体性、参与性与积极性的
摘 要:陶行知生活力教育理论对学科教学有重大指导意义,在地理教学的不同环节中,教师可有意识地融入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让地理课堂因充满生活气息而无限精彩,在课外实践中,教师可创设地理回归生活的场景,让学生体验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喜悦,让生活实践充满活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力教育;陶行知  一、 生活力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力教育思想理论对当下的教育事业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回归生活世界”
背景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是多种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也是一种炎症状态。脂肪组织中巨噬细胞(adipokse tissue macrophages ATMs)在IR中有重要作用。近年研究显示,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 APS)能改善IR,但其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APS在改善IR的同时,能减少ATMs的数量。而且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