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2013年泾县春茧解舒率低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解舒率低的有效对策,以期为促进泾县蚕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春茧;解舒率;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5-119-02
泾县养蚕历史悠久,是安徽省的重点产茧县之一,现有桑园2 000hm2,养蚕户1.5万户,全县春蚕饲育2万盒,春茧产值3 465万元。2013年春茧质量下降,茧价已从1 900元/50kg左右,降到1 600元/50kg以下,对蚕农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收烘部门和很多蚕农认为蚕茧质量下降是由于蚕种品种不好所引起的,笔者通过走访调查本县的收烘部门、蚕农及邻县青阳县的收烘点,发现泾县和青阳县饲养的春蚕品种都是菁松×皓月、苏菊×明虎。泾县春蚕的解舒率只有50%左右,而青阳县的解舒率却达60%以上,表明造成泾县春蚕质量问题的原因并非品种问题,而是蚕茧解舒不好。笔者对造成春蚕解舒率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原因分析
1.1 与春蚕品种无关 菁松×皓月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春用多丝量蚕品种,1982年经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指定为适合向长江、黄河流域及其他各省区推广品种。苏菊×明虎是江苏浒关蚕种场育成的中秋兼春用的大茧形品种,1995年10月经全国蚕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指定为适合于长江流域推广品种。两品种都适宜泾县饲养,也是安徽省指定推广的品种之一。笔者对这2个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了研究(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菁松×皓月的解舒率为78.80%,苏菊×明虎的解舒率为74.02%。这2个品种近年来不仅在安徽省推广,在江苏、四川等省也是大面积推广,可见2013年春茧解舒不理想与蚕种无关。
1.2 影响解舒率的主要因素
1.2.1 天气多雨是造成解舒差的主因 近2a来,泾县春茧的解舒率不太好,只有50%左右,而秋茧的解舒率都达到60%以上,因此,笔者对2011年以来家蚕簇中的天气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见表2、表3)。
表2、表3表明:近3a来春蚕簇中,天气多阴雨,24d中有12d下雨,只有2个晴天。可见春蚕营茧时空气湿度很大。而秋蚕簇中的天气状况却相反,16d中只有3d有小雨、阵雨,晴天多达6d,可见气候干燥。所以近3a的春茧解舒差,而秋茧解舒优异,和天气潮湿呈正相关。其次,不良的簇中环境也是影响解舒的主要原因之一。地蚕育的大力推广虽然解决了大蚕期劳力紧缺的问题,但一季蚕饲养下来,地辅厚达10cm以上,桑叶中蕴含的大量水分残留在地辅中,造成地辅湿度大。泾县绝大多数蚕是地辅自动上簇,就是把簇具直接放在地辅上,让蚕自动爬上营茧,所以茧离地辅很近,加之蚕吐丝时会排出大量的水分,加大周边的环境湿度。部分蚕农在家蚕上簇后,紧闭门窗,造成室内空气不流动,簇室的湿气排不出去。所以多湿的小环境也是影响解舒的主要原因。
1.2.2 采毛脚茧 家蚕在吐丝过程中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在蚕丝没吐完时采茧,产生的振动会影响蚕的正常吐丝频率,丝缕就有颣节和纤细部分,蜷曲分裂等异常纤维,缫丝中容易断绪。严重时造成茧层茧线已含切断部分,增加断头,降低解舒率。泾县近几年收的茧都是丝都没吐完的毛脚茧,拿到耳边摇晃,听不到动静,茧层薄而软。而青阳县收购的茧基本都已化蛹,少量没化蛹的,丝也吐完收身了,拿到耳边摇,能听到晃动的“沙沙”声。这也是造成两县蚕茧解舒不一样的原因之一。
1.2.3 簇具和上簇方法不同 不同的簇具、不良的上簇方法也是造成泾县春茧解舒不及青阳县的主要原因。泾县前几年的簇具是草笼,由于它的使用寿命短,存贮空间大,制作麻烦,已逐渐淘汰,现大量使用的是塑料折簇。与草笼相比,它吸湿性较差,离地辅更近。上簇是采用地辅自动上簇,蚕上簇后没将折簇提起与地辅分开,所以簇中更加潮湿。有的还用竹丝、菜籽秆作簇具,增加了许多柴印,降低了解舒。而青阳县已大面积使用方格簇上簇。方格簇吸湿性好,方便移动,所以蚕茧能移离地辅,能改善蚕茧周围的环境,提高解舒。
2 解决对策
2.1 做好簇中保护,排除湿气 春蚕上簇之后,要注意做好簇中保护,及时翻动折簇,将游离蚕拣出,以防污染其他蚕茧。上簇后的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3.3~24.4℃,让蚕吐好丝,快吐丝,此外还要防止蚕茧被老鼠偷食。小蚕对高温潮湿的密闭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而大蚕必须注意蚕室内的通风排湿,上簇一昼夜茧的轮廓形成后,即可开启门窗、排风扇等进行通风换气。簇中气流以0.3~1m/s为准,避免强风直吹。
2.2 改变簇具,推广使用方格簇 方格簇是目前饲养家蚕最理想的簇具,它不仅结构合理、吸湿强,能有效减少黄斑茧,提高蚕的结茧率和蚕茧的品质,而且还有一次投资多年收益,使用方便、便于保管、劳动强度低等优点。但它一次性投入大,蚕农往往难以接受。所以政府或缫丝企业要拿出部分资金,补贴鼓励蚕农使用。方格簇上簇较之草笼、塑料折簇复杂,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故农技部门要做好技术指导,让蚕农及时掌握方格簇上簇技术。
2.3 扩大合同茧的规模,杜绝收购毛脚茧 泾县缫丝厂在桃花潭镇进行了多年的订单农业——化蛹合同茧的订单收购试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希望能及时扩大订单规模,逐步推广到全县各乡镇。毛脚茧是由于采茧过早,蚕未化成蛹造成的。毛脚茧的茧层含水量高,堆放很容易被蒸热,从而影响蚕茧质量,而且在烘茧时很难烘干均匀,与正常化蛹茧相比烘折大;由于毛脚茧烘茧过程被烤热,预蛹进行挣扎时内层茧被腹足、胸足的钩刺抓破,从而影响解舒;此外烘茧中毛脚茧容易渗出蛹油,使茧层受到污染成为油茧,严重影响丝质和茧质。因此,要求各蚕茧收烘部门加强自律,坚决杜绝收购毛脚茧。
3 结语
解舒率的高低能够直接反映蚕茧的质量好坏程度。蚕茧解舒率低不仅会影响缫丝的工作效率,造成丝量减少,屑丝量多,而且生丝的品味低,从而导致蚕茧价格降低,甚至被蚕茧收烘部门拒收。因此,有效提高蚕茧的解舒率已经成为蚕农必须重视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大力提高解舒率 确保生丝质量——对1983年余杭地区春茧茧质的试验调查[J].丝绸,1983(10):13,18-20.
[2]史建中.影响桑蚕茧解舒的主要环境因素及相对措施[J].北方蚕业,2006(1):20-21.
[3]高玉军,马宝俊,宋永学,等.提高蚕茧解舒率的关键技术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03(12):10-11.
[4]仝斌,仝德侠,凡周.提高蚕茧解舒率途径的探讨[J].四川蚕业,2008(3):57-58.
[5]徐德元,孙峰.规范使用方格蔟 提高蚕茧质量[J].蚕桑通报,2007(4):50-51.
[6]叶发忠,孙凤柱.夏秋蚕生产不稳定因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4):185-186. (责编:徐世红)
关键词:春茧;解舒率;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5-119-02
泾县养蚕历史悠久,是安徽省的重点产茧县之一,现有桑园2 000hm2,养蚕户1.5万户,全县春蚕饲育2万盒,春茧产值3 465万元。2013年春茧质量下降,茧价已从1 900元/50kg左右,降到1 600元/50kg以下,对蚕农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收烘部门和很多蚕农认为蚕茧质量下降是由于蚕种品种不好所引起的,笔者通过走访调查本县的收烘部门、蚕农及邻县青阳县的收烘点,发现泾县和青阳县饲养的春蚕品种都是菁松×皓月、苏菊×明虎。泾县春蚕的解舒率只有50%左右,而青阳县的解舒率却达60%以上,表明造成泾县春蚕质量问题的原因并非品种问题,而是蚕茧解舒不好。笔者对造成春蚕解舒率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原因分析
1.1 与春蚕品种无关 菁松×皓月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春用多丝量蚕品种,1982年经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指定为适合向长江、黄河流域及其他各省区推广品种。苏菊×明虎是江苏浒关蚕种场育成的中秋兼春用的大茧形品种,1995年10月经全国蚕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指定为适合于长江流域推广品种。两品种都适宜泾县饲养,也是安徽省指定推广的品种之一。笔者对这2个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了研究(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菁松×皓月的解舒率为78.80%,苏菊×明虎的解舒率为74.02%。这2个品种近年来不仅在安徽省推广,在江苏、四川等省也是大面积推广,可见2013年春茧解舒不理想与蚕种无关。
1.2 影响解舒率的主要因素
1.2.1 天气多雨是造成解舒差的主因 近2a来,泾县春茧的解舒率不太好,只有50%左右,而秋茧的解舒率都达到60%以上,因此,笔者对2011年以来家蚕簇中的天气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见表2、表3)。
表2、表3表明:近3a来春蚕簇中,天气多阴雨,24d中有12d下雨,只有2个晴天。可见春蚕营茧时空气湿度很大。而秋蚕簇中的天气状况却相反,16d中只有3d有小雨、阵雨,晴天多达6d,可见气候干燥。所以近3a的春茧解舒差,而秋茧解舒优异,和天气潮湿呈正相关。其次,不良的簇中环境也是影响解舒的主要原因之一。地蚕育的大力推广虽然解决了大蚕期劳力紧缺的问题,但一季蚕饲养下来,地辅厚达10cm以上,桑叶中蕴含的大量水分残留在地辅中,造成地辅湿度大。泾县绝大多数蚕是地辅自动上簇,就是把簇具直接放在地辅上,让蚕自动爬上营茧,所以茧离地辅很近,加之蚕吐丝时会排出大量的水分,加大周边的环境湿度。部分蚕农在家蚕上簇后,紧闭门窗,造成室内空气不流动,簇室的湿气排不出去。所以多湿的小环境也是影响解舒的主要原因。
1.2.2 采毛脚茧 家蚕在吐丝过程中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在蚕丝没吐完时采茧,产生的振动会影响蚕的正常吐丝频率,丝缕就有颣节和纤细部分,蜷曲分裂等异常纤维,缫丝中容易断绪。严重时造成茧层茧线已含切断部分,增加断头,降低解舒率。泾县近几年收的茧都是丝都没吐完的毛脚茧,拿到耳边摇晃,听不到动静,茧层薄而软。而青阳县收购的茧基本都已化蛹,少量没化蛹的,丝也吐完收身了,拿到耳边摇,能听到晃动的“沙沙”声。这也是造成两县蚕茧解舒不一样的原因之一。
1.2.3 簇具和上簇方法不同 不同的簇具、不良的上簇方法也是造成泾县春茧解舒不及青阳县的主要原因。泾县前几年的簇具是草笼,由于它的使用寿命短,存贮空间大,制作麻烦,已逐渐淘汰,现大量使用的是塑料折簇。与草笼相比,它吸湿性较差,离地辅更近。上簇是采用地辅自动上簇,蚕上簇后没将折簇提起与地辅分开,所以簇中更加潮湿。有的还用竹丝、菜籽秆作簇具,增加了许多柴印,降低了解舒。而青阳县已大面积使用方格簇上簇。方格簇吸湿性好,方便移动,所以蚕茧能移离地辅,能改善蚕茧周围的环境,提高解舒。
2 解决对策
2.1 做好簇中保护,排除湿气 春蚕上簇之后,要注意做好簇中保护,及时翻动折簇,将游离蚕拣出,以防污染其他蚕茧。上簇后的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3.3~24.4℃,让蚕吐好丝,快吐丝,此外还要防止蚕茧被老鼠偷食。小蚕对高温潮湿的密闭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而大蚕必须注意蚕室内的通风排湿,上簇一昼夜茧的轮廓形成后,即可开启门窗、排风扇等进行通风换气。簇中气流以0.3~1m/s为准,避免强风直吹。
2.2 改变簇具,推广使用方格簇 方格簇是目前饲养家蚕最理想的簇具,它不仅结构合理、吸湿强,能有效减少黄斑茧,提高蚕的结茧率和蚕茧的品质,而且还有一次投资多年收益,使用方便、便于保管、劳动强度低等优点。但它一次性投入大,蚕农往往难以接受。所以政府或缫丝企业要拿出部分资金,补贴鼓励蚕农使用。方格簇上簇较之草笼、塑料折簇复杂,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故农技部门要做好技术指导,让蚕农及时掌握方格簇上簇技术。
2.3 扩大合同茧的规模,杜绝收购毛脚茧 泾县缫丝厂在桃花潭镇进行了多年的订单农业——化蛹合同茧的订单收购试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希望能及时扩大订单规模,逐步推广到全县各乡镇。毛脚茧是由于采茧过早,蚕未化成蛹造成的。毛脚茧的茧层含水量高,堆放很容易被蒸热,从而影响蚕茧质量,而且在烘茧时很难烘干均匀,与正常化蛹茧相比烘折大;由于毛脚茧烘茧过程被烤热,预蛹进行挣扎时内层茧被腹足、胸足的钩刺抓破,从而影响解舒;此外烘茧中毛脚茧容易渗出蛹油,使茧层受到污染成为油茧,严重影响丝质和茧质。因此,要求各蚕茧收烘部门加强自律,坚决杜绝收购毛脚茧。
3 结语
解舒率的高低能够直接反映蚕茧的质量好坏程度。蚕茧解舒率低不仅会影响缫丝的工作效率,造成丝量减少,屑丝量多,而且生丝的品味低,从而导致蚕茧价格降低,甚至被蚕茧收烘部门拒收。因此,有效提高蚕茧的解舒率已经成为蚕农必须重视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大力提高解舒率 确保生丝质量——对1983年余杭地区春茧茧质的试验调查[J].丝绸,1983(10):13,18-20.
[2]史建中.影响桑蚕茧解舒的主要环境因素及相对措施[J].北方蚕业,2006(1):20-21.
[3]高玉军,马宝俊,宋永学,等.提高蚕茧解舒率的关键技术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03(12):10-11.
[4]仝斌,仝德侠,凡周.提高蚕茧解舒率途径的探讨[J].四川蚕业,2008(3):57-58.
[5]徐德元,孙峰.规范使用方格蔟 提高蚕茧质量[J].蚕桑通报,2007(4):50-51.
[6]叶发忠,孙凤柱.夏秋蚕生产不稳定因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4):185-186.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