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jun64224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IPD)的临床特点并分析预后,为早期合理诊治、改善预后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IPD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检测。采用荚膜肿胀试验鉴定所有肺炎链球菌(Sp)分离株的血清型,并分析预后。

结果

符合条件的患儿30例,男19例,女11例;发病年龄3个月~7.5岁,中位年龄1.5岁;小儿危重病评分以中位数(P25P75)表示72(64,82)分;Glasgow昏迷评分<15分者13例;28 d病死率为36.7%(11/30例)。死亡组细菌性脑膜炎7例,脓毒症3例,细菌性胸膜炎1例。死亡组起病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小儿危重病评分和Glasgow昏迷评分均显著低于存活组(P均<0.05);合并脓毒性休克患儿病死率高于未合并脓毒性休克者[75.0%(6/8例)比22.7%(5/22例),P<0.05]。血清型19F、19A最常见,13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血清型覆盖率达96.7%。90%为多重耐药,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占73.3%,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占53.3%。

结论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IPD患儿病死率高,主要血清型为19F、19A。死亡患儿多小于2岁、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和Glasgow昏迷评分显著降低、多合并脓毒性休克。及时接种13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可以预防重症IPD的发生。

其他文献
关于调和油的营养价值,很多人是从某品牌食用油的电视广告中了解的,即所谓的“1:1:1”。这些“1”分别指的是什么?这三者之间的比例搭配到底对我们的身体有何功效,值得用如此铺天盖地口号式的宣传语来推销呢?植物油究竟能不能做到1:1:1呢?  1:1:1指的是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三者的比例,这是中国营养学会对于人整体饮食结构最优比例的建议。但是对于植物油而言,其中含有的饱和脂肪酸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pNEN) 是一类相对少见的高度异质性肿瘤.SEER 数据库及我国病人数据均显示,pNEN 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来,pNEN 的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