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强的松龙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及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dl_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甲基强的松龙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及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90只Wistar大鼠(动物许可证号:浙B2-20100136)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甲基强的松龙组各30只,正常对照组正常饲养,模型对照组以及甲基强的松龙组以给予MYU脊髓击打法以建立脊髓挫伤的动物模型,甲基强的松龙组在模型建立的同时接受甲基强的松龙(ZZR-MM0190,上海甄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干预。比较各组运动功能恢复及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情况。

结果

实验中正常对照组未出现大鼠死亡,模型对照组出现6只大鼠死亡;甲基强的松龙组出现2只大鼠死亡,主要由于早期泌尿感染和尿潴留以及晚期出现压疮。术后0周,正常对照组为(19.29±2.06)分,其余组均为0分,手术后4~8周,模型对照组以及甲基强的松龙组Basso-Beattie-Bresnahan (BBB)评分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模型对照组4周=51.230,t甲基强的松龙组4周=34.581,t模型对照组8周=42.509,t甲基强的松龙组8周=20.192,P=0.000);甲基强的松龙组BBB评分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周=33.875,t8周=25.864,P=0.000)。治疗后,模型对照组以及甲基强的松龙组腹角以及背角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阳性细胞数(t模型对照组前角=8.169,t甲基强的松龙组前角=19.397,t模型对照组后角=5.456,t甲基强的松龙组后角=8.583,P=0.000)和吸光度值(t模型对照组前角=4.693,t甲基强的松龙组前角=10.769,t模型对照组后角=4.457,t甲基强的松龙组后角=9.870,P=0.000)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甲基强的松龙组腹角以及背角BDNF阳性细胞数(t前角=13.962,t后角=5.323,P=0.000),吸光度值(t前角=7.120,t后角=6.794,P=0.000)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

结论

甲基强的松龙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症状,可能与上调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EG)比较阿哌沙班和低分子肝素两种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预防血栓的药物效果。方法选取114例行单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分为阿哌沙班治疗组和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各57例),随机双盲分组,通过术前、术后24 h、术后3 d、术后7 d,4个时间点TEG的检测,对比其术后TEG的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α)、最大振幅(MA)、裂解指数(L
目的评价经鼻高流量氧疗(NHF)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撤机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不耐受不耐受无创正压通气(NIPPV)的AECOPD撤机患者临床资料。比较NHF治疗成功组和失败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NHF治疗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2、12、24、48、72 h后的血气分析变化及临床转归。结果(1)11例不耐受NIPPV的AECOPD撤机患者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中国是胃癌大国,且以进展期胃癌为主,目前我国胃癌的总体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随着分子实验技术和临床试验研究的发展,全球胃癌研究,尤其是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胃癌分子病理机制、胃癌外科临床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我国的胃癌工作者们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斑蝥酸镁在体外对人胃癌细胞BGC-823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别加入0.52、1.04、2.08、4.17、8.34 μmol/L的斑蝥酸镁作用24 h后,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碘化丙锭(PI)单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变化,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PI双
目的研制新型微创经腹膜后腰大肌腰椎侧路椎体间融合术(XLIF)一体化钛板融合器,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方法收集18具新鲜小牛腰椎标本,随机分成3组,每组6具,包括A组:单纯植入XLIF融合器;B组:植入单纯XLIF融合器,辅以后路双侧椎弓根钉棒内固定;C组:XLIF一体化钛板融合固定。每具标本均按照完整状态、融合固定状态顺序进行三维运动方向测试。测量手术固定节段在屈伸、侧屈和旋转方向的活动范围(
目的检测紧密连接蛋白闭锁蛋白(Occludin)在正常大肠黏膜、不同病理分型的大肠腺瘤和不同分期的大肠癌组织的表达,探讨其在大肠癌变过程中不同阶段表达的意义。方法收集内镜下切除的不同病理分型的大肠腺瘤共80例,其中包括管状腺瘤30例,管状绒毛状腺瘤30例,绒毛状腺瘤20例;以及普通外科手术切除的大肠癌组织60例和癌旁正常组织4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Occludin蛋白的表达。结果Oc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数量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和预后意义。方法运用基于纳米芯片技术检测86例GIST患者外周血中的CTCs,并用免疫化学荧光染色法确认捕获的CTCs。用Kaplan-Meier法评估在GIST患者累积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结果在44例GIST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到CTCs,CTCs阳性率为51.2%,CTCs阳性率与肿瘤大小、核分
目的探讨61%常压氧对缺血性脑水肿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吸氧组,每组分为再灌注后0.5、3.0、6.0、12.0和24.0 h 5个亚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1.003±0.003)相比,模型组(4.808±1.091)与吸氧组(4.268±1.032)大鼠
目的探讨高敏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HS-mGPS)与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mGPS)对胃癌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的差异。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我科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55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HS-mGPS、mGPS相关评分标准分别对患者进行评分,比较不同评分水平患者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结果552例患者评分结果:mGPS 0分494例,mGPS 1分34例,mGPS
紧密连接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许多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特别是肿瘤的发生、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研究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对胃肠道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胃肠道疾病与紧密连接蛋白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