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他就尊重他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TTK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借用蒙台梭利所著《童年的秘密》一书中的有关论述,分析了现实中部分家长对孩子爱的误区的错误之处,提出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这样才是真正的爱。
  关键词: 玛丽亚·蒙台梭利 《童年的秘密》 家庭教育
  
  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 Mentessori,1870—1952)是20世纪意大利杰出的幼儿教育家。她的主要著作有:《蒙台梭利法》(1909年)、《高级蒙台梭利法》(1912年)、《童年的秘密》(1936年)、《新世界的教育》(1946年)、《发现孩子》(1948年)、《有吸引力的心灵》(1949年)。《童年的秘密》一书是1936年7月第五次国际蒙台梭利会议在英国牛津召开之际出版的,是蒙台梭利解答幼儿之谜,并且阐述其儿童观的著作。这本书除导论,分为三部分,共三十章。著作中,蒙台梭利对6岁以下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其特点进行了探讨,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说明问题,同时还对幼儿心理歧变的很多表现和成人儿童的冲突作了相关的分析,并对幼儿教育的原则及教师和家长的职责作了阐述。
  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提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①“为儿童的利益所作的孜孜不倦的和真诚的努力将使我们能够发现人类的秘密,正如科学的调查研究能使我们洞察众多的自然秘密一样。”②读至此,对于学习研究学前教育的我来说,心中有很多的感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令人担忧,今天的孩子童年的“秘密”没有得到成人理解和尊重。学前教育应该促使儿童身心自由发展,这样的教育才会带来对儿童的尊重,才是真正的爱儿童。
  现在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子女,孩子成为家庭的焦点和重心,每个父母都把孩子视为心肝宝贝,都有“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的爱子心理,然而,一些父母却不知道尊重孩子,这让我想起身边一位老师家的孩子,这男孩的饮食一直是家长头疼的问题,从会吃饭那天开始到上小学,孩子一到吃饭时间就闹腾,就想去做其他事情,妈妈怕孩子饿坏了,所以天天喂饭。每天家里菜的搭配是妈妈根据孩子的营养需要来定的,然而,当被问到为什么不好好吃饭时,孩子的回答是:因为不喜欢吃的东西妈妈非要他吃,想吃的东西妈妈不让吃,说没有营养,所以他不喜欢在家吃饭。妈妈的“营养套餐”却让孩子的心灵变得营养不良了。我相信“营养套餐”的例子在现代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不仅如此,有的父母除了为孩子搭配“营养套餐”外,还规定了孩子游戏的内容,支配孩子的时间和空间。他们竭尽全力地爱自己的孩子,却是“错爱”,这就是儿童和成人之间发生了冲突。这正如蒙台梭利所指出的:“当儿童的发展达到他能够独立行动的阶段时,儿童跟成人的冲突也就开始了。当然,没有一个人会完全阻止儿童看和听,进而阻止他明智地征服他的世界。但是,当一个儿童开始独立地行动、走路、触摸各种东西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即使一个成人是真诚地热爱儿童,但在他的内心仍然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防御本能。”③家长不准儿童的小手东摸西碰,不准儿童吃自己想吃的东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等等,这样处于支配地位的成人对儿童自发活动和想法的压抑,必然会造成对儿童心理状态的创伤,使儿童对父母爱的方式越来越反感。
  为什么竭尽全力地爱孩子却是错误呢?为什么儿童和成人会发生这些冲突呢?蒙台梭利认为:“在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中,成人始终像一个拥有惊人力量的巨人站在边上,等待着猛扑过去并把它压垮。”④其实父母如此爱孩子是错爱就在于,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儿童,不了解儿童的自然特性,不知道儿童自身拥有一个积极的精神生活并能自我完善这种生活,他们错误地认为只有通过成人的安排、帮助、照料,儿童才会步入完善的发展轨道,有时候这种“错爱”是由于成人只注意儿童身体健康成长的需要,对儿童的身体给予了精心的照料和规划,却忽视了儿童心理的需要,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不考虑儿童特有的心理发展特点。部分成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看成是一贯正确的模式,把自己树立为儿童完善发展的榜样。成人这样的行动和思想不仅把儿童强制纳入自己生活方式的轨道之中,而且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与儿童心灵相关的一切,以自己的标准和尺度来判断儿童的好坏和善恶,把成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价值观强加于儿童,让儿童顺从成人的安排和命令,把儿童变成父母的“乖孩子”,老师的“乖学生”。
  很多父母说自己为了孩子已经牺牲了一切,整个家庭都在为孩子服务,为孩子做了他们能做的一切,给了孩子他们能给的一切,然而孩子却体会不到父母的爱。事实上,更多的时候,父母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盲目无知的爱导致孩子跟成人发生冲突,并且这种爱的方式阻碍了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蒙台梭利曾指出:“成人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迷宫般的困境之中,跟过去一样,他恍惚地迷路于广阔的森林之中,但没有一个出口,因为他不知道迷路的原因,即他的错误在于他自身。”⑤
  在生活中,要真正爱孩子,并让孩子接受体会到你的爱,就要学会尊重孩子——爱他就尊重他。只有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世界观,给儿童提供的“营养套餐”才是真正营养的,儿童才会快乐健康地成长。蒙台梭利强调:“我们必须根除潜藏在我们心中的偏见。我们不能抑制那些能有助于教学的品质,但是,我们必须抑制可能会阻碍我们理解儿童的那种成人所特有的思想观念。”⑥父母不是孩子的创造者,而只是孩子的监护人。对于父母来说,蒙台梭利指出:“他们必须意识到自然托付给他们的使命,就是父母赋予自己孩子的生命而言,他们对社会有一个基本的职责,并掌握着人类的未来。”⑦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各方面的需要,而且要尊重孩子的需要,理解孩子的需要,爱孩子,就给孩子提供一个能使他自由发展的环境,为建设一个适宜于孩子需要的世界而牺牲自己才有价值。
  
  注释:
  ①[意]玛丽亚·蒙台梭利著.马荣根译.单中惠校.童年的秘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1.
  ②[意]玛丽亚·蒙台梭利著.马荣根译.单中惠校.童年的秘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2.
  ③[意]玛丽亚·蒙台梭利著.马荣根译.单中惠校.童年的秘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1.
  ④[意]玛丽亚·蒙台梭利著.马荣根译.单中惠校.童年的秘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7.
  ⑤[意]玛丽亚·蒙台梭利著.马荣根译.单中惠校.童年的秘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8-29.
  ⑥[意]玛丽亚·蒙台梭利著.马荣根译.单中惠校.童年的秘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55.
  ⑦[意]玛丽亚·蒙台梭利著.马荣根译.单中惠校.童年的秘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09.
  
  参考文献:
  [1][意]玛丽亚.蒙台梭利著.马荣根译.单中惠校.童年的秘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姚伟.中外幼儿教育名著解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以鲁迅先生著名的演讲《娜拉走后怎样》为抓手,将挪威作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与鲁迅先生的《伤逝》联系起来,以全新的全方位的视角阐释了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并通过对三者的比较阅读,指出在五四运动时期被介绍到中国的《玩偶之家》,如何影响鲁迅并被他创造性地转化为对中国五四运动时期的青年们产生振聋发聩作用的作品《伤逝》的,以使读者了解到二者之间从主题嬗变、人物命运到细节处理的全面滋养转变的脉
摘 要: 构图是平面类艺术创作的立足之本,构图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作品的外貌特征,摄影构图更是表现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则作品中全部摄影视觉艺术语言的组织方式,使内容构成的一定内部结构得到恰当的表现,只有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达到和谐统一,才能产生完美的构图。本文着重探讨摄影构图的运用技巧。  关键词: 摄影 构图 技巧    一、构图的含义  构图一词是英文Composition的译音,
摘 要: 一百个孩子有一百种表现。怎样的教育才能使孩子的潜能得到更好挖掘,本文尝试在环境教育中寻求合适的方法对孩子的多元智能培养进行研究,让孩子的强项得到发展,同时有效地拓展其他智能。  关键词: 环境 多元智能 幼儿教育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多元智能的特点  学习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我们了解了智能体现着人类的智慧和潜能。加德纳更提出了新颖实用的智能概念,提高在实
摘 要: 如何进行特色专业建设并办出特色与质量,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为之付出努力的一个系统工程。本文以红河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介绍了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与目标,并阐述了围绕核心与目标展开特色专业建设的途径,最后提出现有特色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建设方向。  关键词: 红河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特色专业建设 途径 建设方向    一、 问题的提出  为了促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
摘 要: 村上春树的作品《海边的卡夫卡》内涵丰富,审视其中作家关于人物设置的隐喻,死亡意象的书写,以及对待人物记忆的处理方式,可以发现整部小说具有一定的寓言色彩。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作品的复杂层次,挖掘文本世界的奇妙魅力。  关键词: 小说《海边的卡夫卡》 青春 死亡 记忆 迷幻世界    在《海边的卡夫卡》中,作家借人物之口宣称“世间万物无一不是隐喻”,对此,译者
摘 要: 案例教学法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高学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兴趣,增进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中,要把握好案例的搜集、案例的呈现、互动讨论、交流提高、点评总结五个环节,把“概论”课教活教好。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教学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指用案例为教
摘 要: 故事对儿童有普遍的吸引力。运用故事进行教学的方法被不同学科的广大教师赞同和认可。为此,有必要探讨故事教学法在小学品德课堂中的可行性与实践方式。本文以《失败怕什么》一课为例,就此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 小学品德课堂 故事教学法 实施方法  故事教学法,如果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无非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为达到具体教学目标,以故事形式为表现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传统的品德课堂中运用“故事教学法”
摘 要: 通过对面向周口市的问卷调查数据和其它材料的量化和定性分析发现,目前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初中学生。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厌学现象严重、早婚趋势盛行、思想观念保守落后、新课改效果滞后、农村经济困难,等等。解决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的对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综合素质;大力宣传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改变人们落后的思想观念;落实“三农”政策,强化教育扶贫力度,等等。  关键词:
摘 要: 阿兰·德波顿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读哲学的普适的方法:将哲学放到自己的生活中。其实生活中经常有哲学思想的体现,或者说是需要哲学发挥它的作用,给予一种慰藉,或者是一种指导。哲学其实和我们的生活很近,并不是远在天边,并不是那么艰深难懂。任何的哲学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并且都可以为你所用。  关键词: 阿兰·德波顿 《哲学的慰藉》 哲学 慰藉作用    哲学,在很多人看来是一门艰深的、不实用的学科
摘 要: 本文结合铁道交通运营专业对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主要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课程特色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应用文写作》 课程设计 学情分析  当前,应用文写作能力已成为高职学生不可或缺的综合能力之一。叶圣陶先生曾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学习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重视学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