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让特色走向文化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xin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落于江城的吴江市实小已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如何引领莘莘学子体味实小厚实的文化根基,并使每一个师生员工都成为学校文化的传递者和发展者,是吴江实小一直以来不断探索研究的课题之一。
  十一五期间,学校在前15年科技教育特色打造的基础上,继续寻找突破口,以“培养探究品格:小学生科学素养最优发展的深化与拓展研究”为抓手,以创建“求真型校园”为目标,以探究式校本课程的建设为重要手段与途径,让特色逐渐走向文化。
  
  一、校本课程的目标:凸显特色。分层落实
  
  探究式校本课程是培养学生探究品格的重要阵地,也是科技特色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为此,学校确立了如下特色培养总目标: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每天都在探究、成长和充满希望,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探究品格和健康活泼的个性,享有完整愉悦的学习生活。
  根据上述目标,学校将学生的探究品格具体化为下列品质:细于观察、敢于提问、善于合作、乐于交流、勤于创新、勇于求真,并分别分散到六个年级段,做到有重点的突破。
  
  二、校本课程的内容:独一无二,体现校本
  
  为进一步彰显学校的文化内涵,学校在课程内容选择上立足校本。
  1 百年历史的积淀:学校在百年的建校历史中。积淀了丰厚的校园文化。学校结合自身发展史以及发展过程中留存下来的历史景观,编写了《闪光的校园》,它以“探寻百年印迹”为主,层层揭开学校的百年历史,翻看百年的画卷。同时,在追踪研究的过程中,达到知识的拓展和情感的升华。
  2 校园环境的利用:学校在特色建设的过程中,开发了一些富有文化内涵的科技教育景点及环境设施,这些也是学校结合课改,重点编写科技教育校本教材的得天独厚的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学校开发了《金色校园行》教材,旨在让孩子们认识校园景点的同时,通过探索与研究。挖掘蕴含在景点内的文化内涵。
  3 特色活动的开展:以学校的标志性景点“金钥匙”命名的“金钥匙少儿科学院”内活动丰富多彩,成为校园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少科院内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探究的欲望,学校将各研究所活动编排成校本教材,具体包括以下内容:节水研究所开发的《节水世界欢迎您》、垃圾分类研究所开发的《垃圾也能成风景》、蚕桑研究所开发的《蚕的一生》……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关注探究。着力实践
  
  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实施是以探究文化的培育为主线的。所有教材的实施都从引导学生探究入手,采取实践体验的方式,着力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做到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例如,《闪光的校园》作为校本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引领孩子通过开展系列实践探索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学校的校风、校训、教风和学风的内涵。明晰学校办学百年积淀下来的学校精神——“爱德求真”的含义。再如通过课外对百年老树经历的三次磨难的调查,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沿革,知道学校百年风雨中的发展与变迁,明白学校的精神文化内涵。
  
  四、校本课程的管理:立足整合,协同发展
  
  为了更好地落实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学校在成立校本课程研究小组的基础上,协同各方力量,立足于整合与聚焦,抓好“课堂”与“班级”两大阵地,共同做好文化传承这一道特色“菜肴”。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出台了课程实施纲要,具体指导课程的实施:教务部门成立了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具体负责课程的实施;而德育处则将开展以校本课程主题为内容的班队活动作为班集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全方位实践校本课程,力争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通过边学习、边设计、边实践、边提高,促使学校研究性群体的迅速成长、成熟。
  十一五期间,学校立足校本,挖掘内涵,围绕探究。努力构建促进师生探究品质的校本课程,生成给予师生生命启迪的探究文化。实践告诉我们,校本课程建设是没有尽头的,它将永远处于“过程”之中。而这样一个“过程”,就是实小人实践“爱德”理念,传承“求真”文化的一个缩影。
其他文献
教科室的何花主任进入花园小学之前一直任职于农村一所幼儿园,可以说对小学教育和学术课题的开展完全是个外行。她常常对我倾诉:“陈校长,我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太难了,我觉得自己不能胜任。”我告诉她:“如果你觉得不行,那一切努力都是徒劳;如果你觉得能行。那所有的困难都会为你让路!相信自己的付出,相信学校的支持!”学校为她赴省内外学习、上课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何主任自己也将所有精力都放到了工作上。拼命地钻
【摘 要】如今我国高校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教学质量也随之不断的提高,这些发展都离不开高校老师教学质量和专业素养的提高。我国高校薪酬福利制度是对教职工的直接肯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的现状进行描述,指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此让我国高校薪酬福利制度实现人力资本激励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 薪酬福利制度 探讨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
传统的思政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给思政课堂的改革带来新的契机。文章以具体的课堂教学为例设计并实施了由学习通软件支持的思政课堂,总结了课堂效果,从教学
一、开展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实验研究的教育背景、意义    (一)教育背景  我国的学校制度,在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进行了多方面的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但由于政治文明建设的复杂性,由于我国地域、学校的巨大差异性及其他原因,使得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在学校制度方面出现了一些前进中的问题。比如:政、校关系不够清晰,学校的主体地位不明,校本管理远未形成,依法自主管理尚未实现
【摘 要】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本文阐述了我国和芬兰高职学生管理体制、职能及特色,对两国高职学生管理进行了比较,为今后探索中国高职学生管理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中国 芬兰 比较  21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中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事业。芬兰已经将工作重点转向培养
【摘 要】在科学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发展的今天,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应用信息化技术。信息技术逐渐应用在从生产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大缓解了现代管理的困境。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也逐渐实现信息化,这样的融合具有现代管理进步意义,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学校竞争力。  【关键词】大数据 高校学生管理 信息化  一、前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据信息也越来越丰富。相关的
【摘要】《杭州市民办培训学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颁布到贯彻落实需要一个过程,也面临很多政策课题。作为县级市的富阳,在《办法》颁布施行后,思想意识比较到位,行动较为迅速,针对该区民办教育培训市场存在的问题,依法开展整治活动,全面构建民办培训学校管理的有效机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对各地如何贯彻实施《办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民办培训学校;管理;有效机制  一、序言  本文
【摘 要】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职业院校大多数采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在我国的校企合作中,虽然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但学校是绝对的“主角”,企业仅仅是“小配角”,这种合作方式下的校企合作并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现代学徒制在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专业人才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和独到之处,因此成为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和
走进新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社会生活数字化的年代,时代的发展对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课程改革在其理念上就是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人
通过网络环境教学,发挥信息时代跨时空、大信息量、交互性和个性化学习的优势,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自主、高效的学习与交流的能力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