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的表皮是展现建筑具体形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建筑表皮材料在建筑师精密的设计之后可以使得建筑的气质和个性得到全面的展现,这样也使得建筑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展现,它对建筑视觉效果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材料质感及颜色搭配与视觉传达,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建筑表皮材料;精细化设计;视觉传达分析
在建筑发展的过程中,对建筑表皮处理的研究非常多,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表皮处理方式,虽然建筑表皮的处理发展历史相对较长,但是在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传统的做法已经很少使用,在当前的建筑设计当中,更重视对内部空间和功能的真实反映,所有的装饰没有其实际意义。建筑表皮当前已经从承重结构当中独立出来,同时其也能更好的展现出自身的特点,但是现代主义理念对表皮的重视程度还是非常高。
1、建筑表皮材料的视觉传达
1.1质感
质感通常就是描述人对材料表面纹理所形成的一种触觉和视觉的感应,质感主要有两个意思,质感的内容因子质地和质感的形式肌理是通过建筑物表面的各种组织展现出来的,它体现出了材料自身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也充分的展现了质感美,当前人们对质感也十分关注,质感主要有人造质感和天然质感两种,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木材为建筑的设计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粗糙表面的混凝土在视觉上并没有非常强的亲切感,因为我们在触碰到它的时候会出现擦伤,而木头和纸却是非常具有亲和力的一种材料。因为我们从心理上感觉这些材料是无害的,所以无论采取哪种砌块作为建筑表面,都会让人觉得自然般的温暖和舒适。材料的视感通常表现为物体自身所具备的属性,色彩会受到自然光的影响,形态的展现是材质技术的发展所营造的,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同时也是人们视觉感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由于建筑构成形式和构成材料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其表面的特征也会有明显的不同。
1.2材料色彩的视觉传达
1.2.1砖石色彩的表现力
在材料感的各种因素当中,砖石色彩是一种比较特别的因素,它主要是借助材料自身的色彩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其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人们的视觉感受,但是这种控制主要是以色彩为前提,比如暖色调的材料可以加入一些冷色调的点缀,这样就使得材料自设的静谧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1.2.2混凝土的色彩表现力
混凝土自身具有比较大的优势,我们可以借助不同的水泥、骨料来调配出不同色彩的混凝土材料,从而达到不同的色彩效果。但是在灰色的混凝土当中,我们可以按照调配比例的不同从中挑出由深到浅的颜色,这样一来也就展现出了非常好的视觉效果。
1.2.3玻璃的色彩表现力
各种玻璃的视觉效果都是不同的,同时这些玻璃在功能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人们对建筑和生活的理解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玻璃和光的配合可以形成非常好的视觉效果,在审美的角度上来讲,玻璃会随着光的变化带给建筑不同的感觉,同时它也是建筑美的一个重要的展现,所以,建筑材料特性的合理利用能够充分的展现出建筑的艺术性。
2、对建筑表皮材料的建造角度分析
2.1 混凝土浇筑对建筑表皮的影响
在使用清水混凝土作为建筑表皮材料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对其进行细致的设计处理,主要体现在了对支模方式的控制和选择当中,建筑设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到一些细节上的问题,这种施工中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清水混凝土在建筑表面的位置留下其印记,这样才能展现出其独特的纹理。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建筑设计人员通常是对施工的工艺精细化程度进行全面的控制,同时还要对混凝土表面产生的饰面效果加以调整,这样也会使得建筑的特征和视觉产生非常明显的变化。比如说一部分建筑师挑选模板的时候会应用其天然的纹理,在浇筑的过程中,混凝土表面就可以直接的反映出模板材料自身的特性。还有一些设计师选择一些特殊的组合形式将模板拼接在一起,这样就会出现一些比较个性化的拼接肌理。
2.2 砖砌筑对建筑表皮的影响
一般进行砌筑工程时,砖是一种用于建筑的外表面构成的常见砌体材料。最早期砖砌法仅仅是为了是结构的受力得到满足,但就现代建筑而言,承重墙已经很少使用砖墙作为建筑材料,其更多的作用反倒在于装饰建筑的表面,其堆砌的方法也发生了与众不同的变化。建筑师往往会通过砌筑工程中砌筑工法的掌握与精心的编排,使砖砌出现特定的凹凸效果、纹理与空洞等视觉效果,最终以达到精细化设计的表达,进而提升建筑价值。
2.3 干挂幕墙对建筑表皮的影响
除了在建造的工程中对砌筑、浇筑等施工的工艺精心进行把握,建筑师通过精确控制建筑表皮的细部构造的方式,方能让建筑普通的表皮打破常规,展示出与众不同的肌理。从干挂幕墙的角度来说,由于建筑师对幕墙的构造手段有了深刻的把握和理解,所以在设计时打破连接的构件、幕墙的材料和龙骨架等幕墙构成要素间固有的关系,所以能够使建筑在构造层面中获得新的表达。
3、对建筑表皮的材料角度分析
3.1 材料划分对建筑表皮的影响
在使用單一的材料对建筑表皮进行饰面时,往往容易因为其局限性而无法表达建筑设计师的最初意图,此时划分的独特方式能够使此类问题得到解决。例如,法国某区一幢多层的办公建筑,其表皮使用的是灰白色石材的单一饰面。在其建筑的立面中,尽管方形窗横向与竖向的距离和窗洞的边长相同,但竖向与横向饰面却使用了各不相同的划分方法:在横向窗间的墙面中把贴面划分成正方形的格块,使窗洞正方形的节奏感得到延续;而在对竖向窗间的墙面进行设计时则采用带状划分的方法,让建筑表皮的水平延伸感的到强调。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案例,建筑师通过设计的精细化让普通贴面的材料战胜了其自身单调的问题,通过巧妙的划分,使其具有了丰富的表现张力,进而为建筑品质的价值感提升提供了条件。
3.2 材料拼缝对建筑表皮的影响
材料在进行组合时所留出的距离在建筑的表皮中往往会导致缝的产生,但通过缝的大小而产生的变化有时也能直接转化成建筑语言的表达。例如德国柏林某大学中新建的图书馆就具有此类特点的建筑表皮,建筑师通过对建筑表皮中石材间不断的距离改变来进行窗和缝间的转变,这样就使得一个既富有节奏感又完整统一的建筑表皮呈现在世人面前。
4、结语
对建筑表皮进行科学的设计已经成为了当今建筑师们一直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这一 问题的提出使得建筑设计中出现了新的方法,此外,也使得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中能够以全新的角度去思考建筑和材质之间的关系。此外,对建筑表皮进行全面的研究,还可以使得建筑设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更好的创造出一系列有新意,有感染力,有特点的建筑作品,为我国建筑设计的健康和平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支文军,王路. 新乡土建筑的一次诠释——关于天台博物馆的对谈[J]. 时代建筑. 2003(05)
[2]谭晓红.城市街道空间地域性研究[J]郑州大学,2004
[3]常青.历史环境的再生之道---历史意识与设计探索[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关键词:建筑表皮材料;精细化设计;视觉传达分析
在建筑发展的过程中,对建筑表皮处理的研究非常多,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表皮处理方式,虽然建筑表皮的处理发展历史相对较长,但是在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传统的做法已经很少使用,在当前的建筑设计当中,更重视对内部空间和功能的真实反映,所有的装饰没有其实际意义。建筑表皮当前已经从承重结构当中独立出来,同时其也能更好的展现出自身的特点,但是现代主义理念对表皮的重视程度还是非常高。
1、建筑表皮材料的视觉传达
1.1质感
质感通常就是描述人对材料表面纹理所形成的一种触觉和视觉的感应,质感主要有两个意思,质感的内容因子质地和质感的形式肌理是通过建筑物表面的各种组织展现出来的,它体现出了材料自身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也充分的展现了质感美,当前人们对质感也十分关注,质感主要有人造质感和天然质感两种,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木材为建筑的设计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粗糙表面的混凝土在视觉上并没有非常强的亲切感,因为我们在触碰到它的时候会出现擦伤,而木头和纸却是非常具有亲和力的一种材料。因为我们从心理上感觉这些材料是无害的,所以无论采取哪种砌块作为建筑表面,都会让人觉得自然般的温暖和舒适。材料的视感通常表现为物体自身所具备的属性,色彩会受到自然光的影响,形态的展现是材质技术的发展所营造的,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同时也是人们视觉感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由于建筑构成形式和构成材料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其表面的特征也会有明显的不同。
1.2材料色彩的视觉传达
1.2.1砖石色彩的表现力
在材料感的各种因素当中,砖石色彩是一种比较特别的因素,它主要是借助材料自身的色彩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其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人们的视觉感受,但是这种控制主要是以色彩为前提,比如暖色调的材料可以加入一些冷色调的点缀,这样就使得材料自设的静谧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1.2.2混凝土的色彩表现力
混凝土自身具有比较大的优势,我们可以借助不同的水泥、骨料来调配出不同色彩的混凝土材料,从而达到不同的色彩效果。但是在灰色的混凝土当中,我们可以按照调配比例的不同从中挑出由深到浅的颜色,这样一来也就展现出了非常好的视觉效果。
1.2.3玻璃的色彩表现力
各种玻璃的视觉效果都是不同的,同时这些玻璃在功能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人们对建筑和生活的理解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玻璃和光的配合可以形成非常好的视觉效果,在审美的角度上来讲,玻璃会随着光的变化带给建筑不同的感觉,同时它也是建筑美的一个重要的展现,所以,建筑材料特性的合理利用能够充分的展现出建筑的艺术性。
2、对建筑表皮材料的建造角度分析
2.1 混凝土浇筑对建筑表皮的影响
在使用清水混凝土作为建筑表皮材料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对其进行细致的设计处理,主要体现在了对支模方式的控制和选择当中,建筑设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到一些细节上的问题,这种施工中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清水混凝土在建筑表面的位置留下其印记,这样才能展现出其独特的纹理。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建筑设计人员通常是对施工的工艺精细化程度进行全面的控制,同时还要对混凝土表面产生的饰面效果加以调整,这样也会使得建筑的特征和视觉产生非常明显的变化。比如说一部分建筑师挑选模板的时候会应用其天然的纹理,在浇筑的过程中,混凝土表面就可以直接的反映出模板材料自身的特性。还有一些设计师选择一些特殊的组合形式将模板拼接在一起,这样就会出现一些比较个性化的拼接肌理。
2.2 砖砌筑对建筑表皮的影响
一般进行砌筑工程时,砖是一种用于建筑的外表面构成的常见砌体材料。最早期砖砌法仅仅是为了是结构的受力得到满足,但就现代建筑而言,承重墙已经很少使用砖墙作为建筑材料,其更多的作用反倒在于装饰建筑的表面,其堆砌的方法也发生了与众不同的变化。建筑师往往会通过砌筑工程中砌筑工法的掌握与精心的编排,使砖砌出现特定的凹凸效果、纹理与空洞等视觉效果,最终以达到精细化设计的表达,进而提升建筑价值。
2.3 干挂幕墙对建筑表皮的影响
除了在建造的工程中对砌筑、浇筑等施工的工艺精心进行把握,建筑师通过精确控制建筑表皮的细部构造的方式,方能让建筑普通的表皮打破常规,展示出与众不同的肌理。从干挂幕墙的角度来说,由于建筑师对幕墙的构造手段有了深刻的把握和理解,所以在设计时打破连接的构件、幕墙的材料和龙骨架等幕墙构成要素间固有的关系,所以能够使建筑在构造层面中获得新的表达。
3、对建筑表皮的材料角度分析
3.1 材料划分对建筑表皮的影响
在使用單一的材料对建筑表皮进行饰面时,往往容易因为其局限性而无法表达建筑设计师的最初意图,此时划分的独特方式能够使此类问题得到解决。例如,法国某区一幢多层的办公建筑,其表皮使用的是灰白色石材的单一饰面。在其建筑的立面中,尽管方形窗横向与竖向的距离和窗洞的边长相同,但竖向与横向饰面却使用了各不相同的划分方法:在横向窗间的墙面中把贴面划分成正方形的格块,使窗洞正方形的节奏感得到延续;而在对竖向窗间的墙面进行设计时则采用带状划分的方法,让建筑表皮的水平延伸感的到强调。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案例,建筑师通过设计的精细化让普通贴面的材料战胜了其自身单调的问题,通过巧妙的划分,使其具有了丰富的表现张力,进而为建筑品质的价值感提升提供了条件。
3.2 材料拼缝对建筑表皮的影响
材料在进行组合时所留出的距离在建筑的表皮中往往会导致缝的产生,但通过缝的大小而产生的变化有时也能直接转化成建筑语言的表达。例如德国柏林某大学中新建的图书馆就具有此类特点的建筑表皮,建筑师通过对建筑表皮中石材间不断的距离改变来进行窗和缝间的转变,这样就使得一个既富有节奏感又完整统一的建筑表皮呈现在世人面前。
4、结语
对建筑表皮进行科学的设计已经成为了当今建筑师们一直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这一 问题的提出使得建筑设计中出现了新的方法,此外,也使得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中能够以全新的角度去思考建筑和材质之间的关系。此外,对建筑表皮进行全面的研究,还可以使得建筑设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更好的创造出一系列有新意,有感染力,有特点的建筑作品,为我国建筑设计的健康和平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支文军,王路. 新乡土建筑的一次诠释——关于天台博物馆的对谈[J]. 时代建筑. 2003(05)
[2]谭晓红.城市街道空间地域性研究[J]郑州大学,2004
[3]常青.历史环境的再生之道---历史意识与设计探索[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