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15N-尿素检测幽门螺旋菌感染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nko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稳定性核素15N-尿素检测幽门螺旋菌(HP)感染。当受检者服用15N-尿素遇HP的尿素酶分解后释放氨,氨被吸收入血,部分随尿外排。测定尿氨中15N-丰度和排出率,可了解15N-尿素在胃内分解情况,从而确定有无HP感染。本法诊断HP感染的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97%,重复稳定性良好,适于HP感染检测,尤适于监测评价药物消除HP的疗效。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本文报道鼠抗人胃癌单克隆抗体RSF9与羟基喜树碱交联制备HCPT-RSF9偶合物,偶合物中每分子抗体可引入13±4.2分子的药物,而抗体活性保持85%以上。体外细胞毒结果显示偶合物对胃癌靶细胞的杀伤力(IC50为17.5μg/ml)明显优于游离药物(IC50为80μg/ml),对非靶细胞的毒性很弱(IC50>100μg/ml),明显低于游离药物(IC50为76μg/ml),提示该偶合物具较强的选择
期刊
本文用日本长耳白兔复制成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模型,利用“盲囊”加压装置形成不同胆道压力(8~20kPa),动态观察其心血管活动变化,结果发现:120分钟内,右内脏大神经放电频率增加(P<0.01),同时血压和心输出量均明显下降(P<0.01),且后二者呈明显相关(P<0.01),其中收缩压下降幅度比舒张压更明显。20kPa(150mmHg)加压120分钟内,血内毒素水平无明显升高(P>0.0
为了解小儿肝炎后肝硬化的肝脏病理学特点以及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关系,对本院1956~1991年共35年间确诊的38例小儿肝炎后肝硬化病例进行了肝脏病理学研究和肝内HBV抗原检测。结果发现,本组病例活动性肝硬化占89.5%;肝内卵圆细胞增生活跃,并与肝硬化活动程度关系密切(P=0.02),但与患儿年龄无明显相关;肝内HBsAg阳性率86.7%,HBcAg阳性率66.7%,两抗原总阳性率93
本文证实了唾液咖啡因清除试验。可代替其血浆试验,同时又比较了正常对照者、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唾液咖啡因清除半衰期的差异,并将其半衰期与吲哚氰绿试验,常规肝功能试验及Child评分等作比较。结果显示:肝功能损害越严重,咖啡因半衰期越长,并与吲哚氰绿15分钟滞留率、白蛋白浓度、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Child评分呈显著相关性。试验中无副反应。说明它是一种安全、简便的定量肝功能指标。
对29例恶性腹水和60例良性腹水患者进行了芳香基酰胺酶总活力(T-AAD)测定。同时测定以下指标作为对比:总胆固醇、纤维连接蛋白、癌胚抗原和α1-抗胰蛋白酶。结果示恶性腹水T-AAD显著升高(±s 21.38±15.0U/ml),与良性腹水比较(±s 5.24±4.4U/m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腹水T-AAD以15U/ml作为最佳界值,其诊断恶性腹水的阳性率为86.2%、特异性9
期刊
将动物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肾神经去除组;单纯胆管结扎组;胆管结扎+双肾神经去除组。术后16天,观察各组血浆肾素活性及肾对钠的代谢作用。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双肾神经去除组各指标间无显著变化,胆管结扎鼠血浆肾素活性显著升高,钠代谢呈显著正平衡(+67.2±24.3%),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1),而胆管结扎+双肾神经去除鼠钠平衡代谢无显著变化,提示:肾神经在胆管结扎鼠钠瀦留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