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利益新论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xiang123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利益是一个反复被各种媒体、文件乃至法律提及的概念,但在宏大表象的背后,对其内涵与外延的界定却缺乏应有的明晰与严谨。以国家利益为题的文章大多只是对其进行孤立的分析,以国家为切入点,从政府的职能和义务角度对国家利益的内涵进行论述并界定其外延,造成了学界对国家利益的理解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国家利益的过崇高化,二是国际利益与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混用。
  一、庞德利益三分法中的国家利益
  庞德基于实践的角度,在考察了人们提出并要求法律予以保护和认可的需求与请求后,将利益分为“个人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为的是对各种需求更好的理解。下面我们来分别看一下各种利益的内涵与外延。
  个人利益。庞德认为个人利益是指“直接包含在个人生活中并以这种生活的名义而提出的各种要求、需要或愿望。”庞德对个人利益非常看重,他认为:“在文明社会,人们必须能够确保,他们可以出于为自己谋利益的目的,控制他们发现的并划归他们使用的东西,控制通过他们自己的劳动而创造的东西和控制基于现存社会、经济秩序所获得东西。正如我们所知,这是文明社會的一个法律前提”。
  公共利益。庞德所说的公共利益指的是“包含在一个政治组织社会生活中并基于这一组织的地位而提出的各种要求、需要或愿望。”①这里政治组织指国家,其基于自身社会所提出要求、主张或愿望。庞德在《法理学》第三卷中,对公共利益的论述仅为一章,且与社会利益多有重合,但有两点较为明确:(1)“庞德所认为的公共利益是以作为有组织的合法实体的名义所宣称的利益,公共利益的拥有者是一个具体且客观存在的组织”;(2)这个组织主要指国家,并且公共利益常常以国家为名义提出要求。
  二、国家利益于我国的迷失与异化
  庞德的思想在我国理论界影响广泛而深远,其利益理论作为庞德对法学理论的重要贡献也受到了极高的重视。近年来虽然法治理念的推广和制度的不断完善,但国家利益仍然远远超越其应有的界限,对社会利益不断蝉食,并大大限制了个人利益的实现。下面从法律和现实两方面来论述这种放纵带来的结果。
  1.法条里的国家利益。在我国法律条文中对于利益种类的表达是较为混乱的,对于国家利益的内涵的应用在不同法律条文中也相差甚远,不过总的来说可以归为两种,第一种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其他利益;第二种是公共利益、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混用,无视三者差别。
  2.现实中的国家利益。09年末,北大五教授的一纸联名信直递中南海,力谏修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与此同时成都一名老妪也为了保护自己的房产而在屋顶自焚,早已甚嚣尘上的房屋拆迁问题一时间被推至了风口浪尖。《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与上位法的种种冲突,早已得到了多方论证,而本文关注的“国家利益”在房屋拆迁和土地征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当然,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非常复杂,但必须承认,长期以来对国家利益内涵理解的夸大与异化,确确实实的影响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实现,国家利益同其他一切利益一样都应有其明确的范围,任何溢出的利益都应被认定为是不正当的,是应该受到问责的。
  三、对国家利益的再认识
  1.“国家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界定。“公共利益”是一种属于集体组织的利益。所谓集体组织可定义为“许多人结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根据集体组成的原因——即人们结合的原因,集体可以划分为三种:公民集体、职业集体和价值集体。
  相比较“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而言,“公共利益”内容的特殊性在于兼具“内部性”和“外部性”。具体来说就是,某一集体组织一方面在同与自己相当的其他组织交往时,如同个人维护个人利益一样,在追求本组织利益的最大化的同时,防范着他人对自己利益的侵犯,这是“内部性”的表现;另一方面则在自己组织内部要求单位个体承担起对整个组织的责任,这里又体现了“外部性”,而且相对于整个社会,一个组织往往相当于其中的一个单位个体,同时也肩负着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某些功能,其自身也应发挥“正的外部性”。所以,公共利益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两种:集体组织为了存在而产生的利益;集体组织为了履行其基本职能而产生的利益。
  2.界定严格的国家利益。(1)国家利益内涵的狭义理解。“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混用是造成现实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三者虽然具有一定的重叠性,但却具有本质的不同,故为唯有狭义的理解国家利益才能实现利益划分体系的完善与自洽,更重要的是唯有在狭义上理解国家利益才能有理由为了更高位阶的利益的实现而对其做出必要的限制。回归国家利益的本意,其实就是国家作为一个政治组织维护政治统治需要的满足,侧重于国家的政治利益,主要是统治阶级的利益。主要体现为:国家的安全利益、外交利益、军事利益以及意识形态利益等等,以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为目的。(2)社会利益保卫者的多元化。前文已论述,国家一个很重要的身份就是社会利益的保卫者,但我们要注意,国家绝不是唯一的保卫者。公共利益是从个人利益到社会利益的桥梁,其存在意义就在于一方面保护弱者的个人利益不被非法侵害,同时防止强者对个人利益的过分追求而侵害社会利益,可以说社会利益的实现是公共利益的本质追求和根本落脚点,这就意味着每一个公共利益的主体都应该是社会利益的保卫者。在庞德的时代,集体组织中唯有国家有这种能力和可能性,而且囿于传统经济政治理论,国家在履行其责任时总是束手束脚,难以有所作为,所以庞德才会直接点出国家作为公共利益的承担者,让其肩负起保卫社会利益的重任。
  确认社会利益保卫者的多元性,否定国家的绝对话语权,让更多的主体有资格去主张社会利益,这样才能让不同主体之间相互监督彼此制约,如此才能实现社会利益的真正彰显。(3)法律的适当介入。“公共利益”被一些学者成为“公法学基石性范畴”,我国法律中亦有很多关于“公共利益”的法条,但多是直接拿来便用,缺乏对其内涵的权威法律阐释,通常由国家机构公职人员在需要时针对具体事件阐明。同时对其阐明所应依据的标准和原则也没有相关规定,这样以来,就为其提供了过大的发挥空间,这就像只有牧羊犬有资格说明什么是牧羊犬。
  让国家利益回归本源,承认多种集体组织的社会利益保卫者的身份,并完善法律规范,强化法院的作用,做到了这些,国家利益才会在一个恰当的范围内应用,社会利益才可能真正实现。
  四、结语
  相较庞德的时代,无论是社会本身还是集体组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支撑旧的三分法的条件要么已经消失,要么转向了它的反面,如果这个时候我们仍然坚持国家利益的特殊地位,而忽略其与其他集体组织的共性,无疑是走向了庞德理论的反面,更走向了社会的反面。所以我们在肯定其分析思路的同时对具体表述必须做出符合时代的修正,这是对大师最好的致敬!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分离,是社会利益的一飞冲天,而国家利益融入集体组织利益则是国家利益彻底的走下神坛。唯有国家利益同其他集体组织利益一样受到严格的监督和限制,摘掉其头上的神圣光环,社会利益才能真正的走向独立,实现其真正价值!
  
   注释:
   ① [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学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37转引自:庞德的法律的社会控制论[D].蒋解放.硕士学位论文,2007。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法学院)
其他文献
自2005年《公司法》修订后,我国现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内部监督机制便兼采监事会制度与独立董事制度。两者功能的衔接与整合一直是研究的难点。监事会与独立董事制度,均为舶来品,因此,在探寻其各自功能时,需先弄清其产生的特定背景与制度设计原旨。以此再对比我国公司治理现状,找寻我国公司治理内部监督机制难以发挥效用的主要矛盾;进而以此与两种监督机制的原本设计目的相比较,探寻制度理念与我国实际问题之间的差距,
期刊
存款保险制度并非有百益而无一害,保险产品所固有的道德风险是存款保险制度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本文分析了存款保险的负面效应,着眼于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基于博弈论做了详尽分析。   首先分析没有存款保险的情况,以C表示存款人为监督银行经营状况,收集信息资料付出的成本,A为存款人在银行为发生异常情况时所获得的预期收益。L为银行高风险经营给存款人造成的预期损失(L>c)损失概率为α,则整个状况下预期
期刊
近年来,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加大了业务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力度,业务系统数量快速增长,逐渐形成了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银行产品体系,日益完善的系统功能也更好地满足了客户的需要,为营销创造了条件,为发展提供了支持。  任何系统都不可能完美,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问题。我们将因网络、系统或人员误操作等原因,致使系统无法获得预期运行结果的问题称为运行问题。一方面,运行问题会降低客户满意度,影响网点营
期刊
法律援助制度有效发挥法律对进城务工人员权利的最后一张保护网作用,保证法律赋予他们的合法权益真正得到实现,实现法律面前平等的一项国家法律制度。当前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援助条文的滞后、概括化;机构设置行政化;法律援助人员素质较低。法律援助制度缺乏长远、详细的规划和建设。  法律援助机构从根本上是事业单位而非行政机构,是社会服务组织。法律援助机构的设立应克服行政化痼疾,避免上下级行政层级设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市场转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精英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视角去研究中国市场转型中的精英流动?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引入了一个适合于分析中国精英流动的理论框架,并以此对中国的情况提出了自己的初步观点。  近年来,市场转型中的精英流动问题,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不少学者基于对中欧以及东欧的研究,得出了十分重要的结论。然而,我们关心的是,中、东欧的经验与研
期刊
教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主力军,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和广大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要使精神文明之花在校园盛开,就必须加强师德建设。  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劳动时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必备的道德品质,是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的概括,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同于社会的其他活
期刊
本文以罗纳德·伯特的著作《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为中心,辅以相关资料,从理论基础、内涵、创新等方面并结合转型期的中国的具体情况对结构洞理论进行了简要地分析。   结构洞理论在经济社会学和组织社会学中都是十分重要的概念,本文将以这一理论的提出者罗纳德·伯特的著作《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为中心,并参考相关资料最这一理论进行简要地分析。   一、概念界定   首先,有必要对结构洞理论的两个核心概念进
期刊
PICC技术即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以下简称PICC)技术。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作为一种较新的中心静脉输液方法,具有不需要重复穿刺,插管快速方便,病人的穿刺部位不受限制,并发症少等特点,能够最大限度的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在第一时间内方便病人输液和补充营养。 PICC技术具有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创伤小、保留时
期刊
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将人类带入了网络教育的新时代。网络教学综合利用文本、声音、 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突破了传统教室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以其灵活快捷和交互性强等特点受到广大教育者和学习者的青睐。本文通过对现代网络教学的现状分析,总结出了一些网络教育的特征与优缺点,并着重介绍了多媒体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一、现代网络教学的现状分析  网络教学是指学校利用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实行信
期刊
我国的黄金资源储量总体来说较为丰富,不过有识之士也指出贵州、云南、辽宁等多个储量过百吨的特大型金矿山均被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外资矿业公司控股圈占,黄金开采大量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将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国家金融安全。①如何宽严有度地把握黄金矿业的外资准入,是我国矿业权制度面临的问题。  一、 我国矿业权的内容  我国将矿业权区分为探矿权和采矿权,矿业权的内容即体现为探矿权人和采矿权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相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