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q27028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也将成为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语文,不仅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还要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了如下探讨:
  一、创新的基础: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能让课堂教学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趣性。学生就能主动参与,积极创新。师生的关系能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我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用自己的真情,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来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第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我们老师有不少人由于受到旧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总觉得教师的尊严往往是不可侵犯的,而学生的尊严却被大大的忽视,从而形成了“唯师独尊”的局面。面对正在成长,需要教育引导的学生,不应用不屑一顾的神情嘲笑他们,更不应体罚和变相体罚他们。他们在人格上需要关怀理解,更需要尊重。我们要以平等的心态去关爱所有的学生,去尊重他们的个性。
  第二、要真诚理解相信学生。在班里,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教师都真诚地去对待。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思想,去体验他们的感受,要坚信每为学生是有前途培养的。只要我们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师生之间就能达到情感交融,思维和学习心理产生了“共振和共鸣”。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创新的起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也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能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创设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赤壁之战》一课,我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提出:“曹操拥有八十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三万人马,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被打得一败涂地呢?”这样一问,学生大脑中产生了悬念。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兴趣就油然而生。
  十九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弗里德里克.福培尔曾说过:“小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寓教学于游戏之中,是符合儿童的身心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适当采用游戏的方式,学生十分感兴趣。如,我在教学《人有两件宝》一文时,先让学生猜一则关于双手的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结果孩子们猜出来了,非常开心。而且也初步了解双手的作用。再学习这篇课文显得就轻松、愉快。孩子们也从中体会到学习兴趣之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灵活运用,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创新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学生的疑问往往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他们活泼好动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心,遇到问题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顺其童心,投其所好。”积极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从而发现事物的奥妙。语文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热情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引导大胆提出疑问,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在教学《称象》一文时,有个学生提出:“曹冲虽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要搬运那么多的大石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又要把大石头的重量称出来,这样也不会太准确。因此,我觉得曹冲的方法并不是最好的办法。”这时,我拍手称赞这位同学敢于大胆质疑的同时,也因势利导学生还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办法。孩子们的情绪异常活跃,纷纷出言献策。有的说:“用两条大小一样的船在水中,一条船装象,一条船装人,两条船都沉到一样的位置。(说明象、人重量相等。)”但有的同学反驳说:“如果装满人的那条船,还没有和装象的船沉到一样的位置怎么办?”经过同学们的一番争论,就进一步了解在当时的情况下,曹冲能用船代替称,用大石头代替象,称出大象的重量,已经是很了不起了。从而让学生们更加体会了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四、创新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能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教师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给我们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好机会。在教学中,提出多种不带结论性的设想,鼓励学生在理解课文时,凭自己的感受去产生联想,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产生想象,自由地去求異发散。如,教学《狼与小羊》一文,问:“最后狼扑向小羊,结果怎样?”这时,学生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说:“当狼扑向小羊时,羊一闪,狼扑了空,掉进了旁边的深沟里,再也爬不上来了。”有的说:“当狼扑向小羊时,这时狼却突然倒下了。原来是一位猎人向狼开了一枪。”还有的说:“当狼扑向小羊时,小羊一蹲,狼正好撞在一块大石头,爬不起来了,小羊跑走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出创新的关节点,做到精心设计,重点突破,就能让学生的发散思维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也是素质教育赋与我们的重任。我们要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用自己的智慧,让小学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
  广西柳州市柳江区三都中心小学 韦 谈
其他文献
会计是技能与诚信的统一体。如果会计没了诚信,弄虚作假,欺诈舞弊,会计关系得以存在的基础就会随之崩塌,会计业的生命力也就随之完结。在中职会计类专业就读的学生,是会计队伍的预备人员,他们当中会有部分学生将进人会计队伍,从事会计工作。在中职学校的学习阶段是他们的会计职业情感、道德观念、是非善恶判断标准初步形成的时期,加强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  一、目前中职学校会
期刊
2017年,在洪湖市教育局和洪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组织教师两赴湖北省黄梅县育才实验学校,观摩了该校“三自”课堂课改模式,深受启发。同年我校开展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我们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己学会对知识进行探索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使班级的氛围更加融洽。但是,
期刊
人们都把学科教学称为是育人的主渠道。若此,语文学科教学就是这“主渠道”中的“主干渠”。那么,怎样让语文学科教学真正承担起本该担负的德育职责,充分发挥其德育“主干渠”的作用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是怎样做的。  一、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如果在教学时抓住这些汉字进行德育教育,那
期刊
前苏联现代游戏理论代表人物艾里康宁认为: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典型的、特有的游戏,研究儿童的游戏应当以角色游戏为主要对象。角色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游戏之一,也是最富有挑战和难度的游戏,因为角色游戏对幼儿的社会认知经验、生活技能、情感的积累有较高的要求,而游戏材料直接关系着儿童游戏的水平和质量。  我园有幸加入武汉市学前教育教玩具园际项目共同体,承担“角色区教玩具投放策略”这一子课题的研究,在共同体牵头园
期刊
在数学的学习与探究过程中,仅注意数理的计算,而忽略对数学语言艺术的理解是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制读。近年来,人们的生活中涌现出大量的现代化科技,社会越来越数学化,因此仅具备文科性质的阅读能力是不够的。 阅读式的理解题(包括应用题,数字转化题等等)已经贯穿到各式各样的数学考试中,使其具备很强的选拔性。很多学生由于不注重平时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通常在学习上过分依赖老师的课堂传授,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考试的发挥
期刊
“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论述充分揭示出实施四史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四史教育,不仅能够引领学生追根溯源,而且在现实和历史之间建立起通道,让学生勾连现实与历史过程中坚定信仰,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制度认同和文化认同,让道德与法治课更加富有亲和力,针对性更强,时代感更加鲜明。  一、挖掘四史
期刊
小学数学学科与各学科有效的“融合”在一起的教学课堂,是新型的教学课堂。需要我们数学教师改变观念,真正履行素质教育的理念。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性,而它们之间又存在互惠互利的现象。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学生们是否喜欢我的数学课堂?是否喜欢我的教学风格?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教给学生的仅仅是“会解数学题”的问题吗?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我们只有运用多种学科的互通性,组织好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通过我们的努力
期刊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主动实施创新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科学探究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适应当今知识经济的需要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性,适时引入与物理教学内容有关的最新物理成就。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科学技术信息,增强学生创新的使命感,也有利于引导他们去探索更新的知识、培养创新意识,让他们意识到科学创是新永无止境的。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孩
期刊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蕴含着中华文明的精神大志,促进着中华民族的繁荣与昌盛,让小学阶段的孩子感受传统的魅力与内涵,有助于塑造孩子的民族思想意识,有利于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行习惯。语文课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课堂,还是一门在无形之中,影响孩子思维品行,精神意志塑造的课程。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基底,如何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结合小学阶段孩子的特点,去展示语文课堂的魅力,是值得我们为之进行探讨的问题
期刊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所谓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高中数学的数学思维虽然并非总等于解题,但我们可以这样讲,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