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kabc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数学课程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不仅为数学教学内容的设定指出方向,而且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数学的需求,并为学生学习学术可能产生的差异性留有充分的余地。为了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减轻部分学生过重的负担,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又要使有特长的学生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必须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实现了同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它的实施势在必行。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首先,分层次教学的主题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清道理:学生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在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应该向学生宣布分层方案的设计,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思,以统一师生认识;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全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和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分布分层结果。这样使部分学生既分到了合适的层次上,又保留了“脸面”,自尊心也不至于受到伤害,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分层教学实施的指导思想
  1.分层建组
  把学生分层编组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基础。学生的分类应遵循“多维性原则、自愿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教师通过对全班学生平时的数学学习的智能、技能、心理、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进行了解,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在班级上公布好、中、学困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掌握各类学生层次后,按优中差搭配的原则编排学生的座位。这样便于学生互助互学,同时便于组织优良生辅导中差生活动。
  2.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前提。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学困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学困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新课标、超进度的学习。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
  3.分层质疑
  分层质疑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有效行为。教学设计中将难点知识分成若干个有梯度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学习活动逐步解决问题。教师要注意把握提问的策略,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优生的作用,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
  4.分层练习
  分层练习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有效手段。教师根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设计分类练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再对综合知识运用能力进行训练。编制联系时教师应注意对时间、题量、难度等方面做合理的安排,保证各类学生练有所获。
  5.分层辅导
  分层辅导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关键。一方面侧重于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具体地说,对学困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旧知超前铺垫,新知超前预售,差错超前抑制,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完成学习任务,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促使中等生相互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优生除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外,主要通过在数学兴趣小组中对所学内容进行拓宽、加深,以可接受为原则,不受新课程约束。另一方面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兴趣爱好,培养其优良品德和创造才能。例如,练习卷的讲评可采用分层小组辅导法,即让几个较高层次的学生组合成一组,针对较少的错误直接讲评,同时指出易犯错误,这样既精练,又不含糊;对中等层次组的学生,可再给予必要的知识点分析,理清分析过程,养成正确思考的习惯,巩固好每一节的内容。
  三、分层教学的收获和体会
  采用分层教学之后,老师教的极为轻松,学生学的愉快,教学效果名列前茅。
  总结分层教学中的一些得与失,有如下体会:其一,因为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并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要求,真正使因材施教落到了实处。其二,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能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获,兼顾了低差生。学生学得懂、听得明、作业做的会,这便是学习上的一中良性循环。其三,在分组的过程中,以A、B、C组出现,而不出现差生等词语,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在课堂上,某些A组的同学能听懂一些B组的内容,B组的一些同学能听懂一些C组的内容,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其四,在辅导过程中,让C组同学辅导B组同学,B组同学辅导A组同学,既培养了学生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其五,使用分层教学,在测验时学生按A、B、C组试卷考试,学生不会因为自己的成绩过低而抬不起头,这样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于分组的情况将随时因学生成绩而改变,这样使竞争机制引入教学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因而学习的提高也较快。
  总之,实施分层教学虽然有一些困难和不足,但不能否认分层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如何使这种教学方法更好发挥它的作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其他文献
本课题的目标是研发适用于氨气泄漏的应急处置装置,重点解决当前氨气泄漏事故发生时,应急处置技术水平低,灾害持续时间长,污染物直接排放大气等问题。针对氨气泄漏事故开展研究,选取涉氨场所进行实验应用,为事故的应急处置装置提供基础与保障。本文首先对示范应用场所北京二商集团西郊冷冻厂进行调研,分析氨气泄漏最易产生的位置并计算最大泄漏量。针对液氨泄漏事故的特点,设计应急处置流程,包括快速收集单元、低温等离子体
本文以《古诗四帖》为主要切入点,配合张旭其他作品,通过对大量文献、作品、刻帖的考据爬梳,探讨“张旭”概念如何在书法史中被建构起来.通过探讨发现,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晚明
“职贡”历史由来已久rn古话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就是说古代中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祀和战争.其实,“征伐定邦”(戎)和“天授神权”(祀)都是古代皇(王)权合法性的来源.
期刊
汉代倡导孝治,作为一国之尊的皇帝皆以保民爱民的“民之父母”身份君临天下,发布诏令.他们同时也是得到天命的“天子”,被天下臣民尊奉为“天下家长”,成为天下人心目中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