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平刻凡 见微知著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4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劳动者自己的艺术——第十七届大路画展”中,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版画家杨宝国创作的版画作品《叮当音符》以一颗硕大的螺丝为主题的画面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反响强烈。
  杨宝国的版画《叮当音符》为绝版套色木刻,100cm×80cm的画幅,大大的棕红色螺丝衬于近乎全黑色的背景中,鲜明、醒目、震撼、感人,有着极强的冲击力,让观者无不产生丰富的遐想,收获富有哲理的启迪。剖析其作品,就构思理念讲,画家采用放大思维模式,以夸张手法将小螺丝放大至顶天立地之形态,突出其在社会生活、生产建设中的地位,引起人们的关注。螺丝虽小,作用巨大,如百姓一样虽平凡但能担起民族之魂。也许这就是画家构思中的主导理念。在构图上,已经放大的螺丝取仰视的角度,给人以对它须仰视、须尊重的感觉。而这颗大大的螺丝不是静止于地面或台面上,而是悬于空中,黑色背景犹如无垠的苍穹,一种欲冲出画面的上升感,与画面下部若干坠落螺母堆成如地球般的弧线形成直角,对观众产生视觉冲击。而更精彩的是若干个螺母不同高度地跳跃在大螺丝与小螺母堆之间的空间里,错落有致,碰撞有声,产生了节奏感和声音感,这才是扣题之处——叮当音符。在色彩上,大面积黑色烘托升腾的深红色螺丝,螺丝上留有精彩的白色亮部,在黑色与深红色包围中,形成闪烁的光点,以及跳跃的螺母下部略刻几刀螺母弹起的抛物线,都是助推节奏感和声音感叠加形成叮当音符主题得以体现的恰到好处的版画艺术手笔。
  以一个小小螺丝切入画面,画家以物喻人,为民众为普通百姓立传,雕刻平凡,通过普普通通但不可或缺的螺丝及其不可低估的作用,暗示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平凡百姓、普通员工都是不可缺少的一员并无处不在发挥着应有的作用,无时不在做出默默的奉献。硕大的螺丝占据着整幅画面,坚韧伟岸、铮铮铁骨、俯视大地。讴歌小小的螺丝表述的是画家对人民大众的颂扬,是时代精神的写照,体现的是党和政府对大众民生的关怀和重视。同时,透过画面的这颗大螺丝,充分发挥了艺术作品的正能量,紧扣时代的主旋律,让万众百姓具有螺丝精神,定能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想。正因如此理念,成为画家版画创作中一幅重量级的作品并在此次展览中荣获铜奖。在美术界的权威刊物《美术》选发大路画展140件精彩纷呈的作品时,《叮当音符》被荣幸选中并发表于2015年6月号上;同时在2015年7月湖北美术馆举办的“工业在场”工业版画三年展中展出并被编入画集,最后被湖北美术馆收藏。此作品2015年12月在大连中山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工业版画第三年年展中获优秀奖亦被美术馆收藏。
  回头再看看杨宝國近几年创作的版画作品,每幅都充满着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版画艺术的执着追求。《初航》《追绿》《流翠》《醉兴安》等版画是杨宝国2012年后的作品。其中,《初航》表现的是刚刚解冻的河面上,一只小熊踏上一块漂浮流动的冰块有些恐惧的回头张望,而母熊却不以为然地低头舔雪,心里话是:闯闯世界吧,崽崽,漂浮的冰有什么可怕?这就是你生命中的初航!而《追绿》表现的是飘落的雪花挡不住绿色的绽露,围栏板空隙中渗出绿色的枝叶,引来几只大鹅争相伸颈欲食。虽然表现的是动物对片片绿叶的追求,而寓意是人类和动物同样希望结束漫漫严冬、期盼春天来临的心境。《幽谷春深》《流翠》《醉兴安》及《北极村印象》基本是从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角度诠释祖国北疆大兴安岭的自然风光和秀美景色。再说刀法处理和色彩调印上,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画家的个人特色。而2013年之后创作的版画作品则由自然风光题材转向富含寓意的哲理题材,包括前述的《叮当音符》。另一幅版画《岁月无声》画面主体是以一个多年不用落着厚厚积雪的石碾子。这里的无声不是紧张劳动后的无声,而是休息多年无用武之地的无声,这里的岁月亦是机械化代替手工劳动的岁月,积雪的石碾子是人们在年复一年的岁月里或悄悄或激越变迁中的一个物件,而见证岁月变迁的正是这个无声的积雪的石碾子。版画《森林之殇》画面是由若干枯鹿角组成的森林状态,昭示的是森林被人类过度开采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的情况下,没有森林没有河水,成批的鹿群干枯而死的可怕景象,令人沉思。与之相呼应的是2015年新作《呼唤》,画作中一头麋鹿面对枯败的森林发出低沉的哀鸣,呼唤绿色,呼唤人类拯救动物及赖以生存的森林。当然,多年来国家林业局已经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2014年后大小兴安岭全部停止采伐,养育森林、防止森林火灾成为林区主要的经营目标。但是艺术作品的警示教育功能却要长期存在下去,美术、美育的最大社会作用正是启迪和教育、思考……
  回望杨宝国这几年的版画创作,明显呈现从自然到理性的升华,并且贯穿着积极向上、贴近生活的创作理念。用艺术的手段弘扬主旋律,发挥正能量,坚持沿着文艺为人民、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思路前行,是艺术家难得可贵的品格和风范。
  (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高级美术师、全国第九届版展评委)
  版画家杨宝国
  杨宝国,196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依安县,1988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自幼残疾,自强不息。1981年开始从事版画创作,师从北大荒版画开创者、著名版画家杜鸿年先生。现为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院委,中国林业美术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大兴安岭工业版画研究院院长,大兴安岭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多幅版画作品曾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举办的各种展览并获奖;多次在《人民日报》《美术杂志》《版画世界》《版画艺术》《中国艺术报》等国家级报刊发表;部分作品被中外多家美术馆和私人收藏。
其他文献
篆刻一道,始于殷商,兴于秦汉,盛于明清。恰是秦汉如少年有天真之美;魏晋似青年有潇洒之美;唐宋若中年有成熟之美;明清则是晚年成老辣之美。表面上只是一枚枚朱红的印迹,然而每一枚的印章却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渊源,它集中表现了中国书法、印学学理、特殊的材质等诸多内容,透过印章的表面,体现出篆刻家博大精深的审美精神与审美情感,折射着中国艺术之魂。通过印文、章法、刀法这些要素,可见作者的天赋与修养功底。  怀东
期刊
基础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徐悲鸿等留欧,日艺术家以石膏、人体写实训练作为现代绘画的基础,这是现代美术基础教育的萌芽。新中国建立初期,美术学院的基础教育又参考了前苏联列宾美术学院、圣彼得堡的苏里可夫两所美术院校的教学体系,以契斯恰科夫为主的苏派造型基础慢慢渗透在各个美术高校。改革开放以来,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下,中国美术教育开始思考如何在基础教学中融合中西方的艺术传统,西方的造
期刊
与张鸿相识是一个偶然。一年前的夏日,我主编的一个杂志开辟了一个书画栏目,登载全国书画家的作品并进行评点,经人推荐了张鸿的画作。未见其人,先见其画,不知怎么我被吸引住了。平心而论,我见过太多的书画家作品,要引起心灵的骚动很难。  尔后,我们见面了。  这是一个光头,光得彻底,在他微暗的画室那光头亮堂堂的,一下子就把我照亮了。我们谈画的纯粹,开始是那么优雅有度,几杯酒下肚,各自脸已醺红。那天太阳很大,
期刊
王少伦,1989年广州美院国画系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至2006年攻读广州美院在职研究生。2012年,为中國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现为中国铁路美协理事、广东省美协理事、广州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广州市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副主任。出版有《王少伦画集》《当代国画名家作品研究·王少伦——厚土之上》《万壑·心迹——王少伦国画作品集》。《秋夜》《清代羊城八景》《河洛逸风》《故园晨梦》等多幅作品由广州
期刊
书法在中国享有崇高的文化地位。“但有余闲惟学帖”,古代不管是文人墨客,还是一介书生,都把练一手好字当作自己的基本功课。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无论是私学、官学都有体系完备的书法课程教育。科举士子们饱读诗书之外,研习书艺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清代童蒙教育的重要书籍《养正遗规》指出:“汝书不美,自视不善。”可见习字是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意义也远超于书写本身,上升到修身养正的高度。  那么如何习字呢?
期刊
一、来历  我是湖北汉阳人,家乡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在明清时期出过不少进士、翰林、名师、官员,如清康熙帝的启蒙老师熊伯龙,清金石鉴藏家叶东卿,清两广总督叶名琛等,都是从汉阳这块土地上走出去的读书人。因为我特别偏爱文人题刻铭文的砚品,所以总是梦想:能在故乡见到先贤们的文化遗物。2001年春天“福缘天降”,有幸认识了汉阳蔡甸(今武汉市蔡甸区)永安镇刘东成君,在他手中看到了这方“项子京诗文砚”(见下图)
期刊
张鸿,1970年出生,安徽阜阳人,现为北京荣宝斋画院画家、中国国家画院程大利山水工作室高研生、安徽省政府参事室省江淮诗书画研究院特聘顾问、中国书画篆刻网签约画家、湖南省艺民轩特聘画家、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颍州书画院副院长。其作品气韵高古、沉寂清远,曾参展安徽省首届美术大展、共和国成立55周年教育书画展、199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书画展(绘画一等獎)、邓小平诞辰百年国展、
期刊
广东山水画家王少伦,来自于古都洛阳,居于广州,潜心于山水画实践研究三十年。师从陈金章、梁世雄、林风俗、尚涛、刘书民、周彦生、方楚雄、陈新华等岭南派诸家悍将,长期致力于奔放豪迈、古拙雄奇的北派山水画的创作与探索,画面秀雅与挺拔兼融,古拙与空灵竞美,画风风神俊朗、浑厚沉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生命力量彰显,屋宇房舍佛像人物尽显禅意灵境,笔墨皴擦间追求天人合一,自然浑成。  少伦学画慧根聪颕,心性遗传。祖
期刊
邹和平祖籍文人辈出的湖南宁乡,秉承了南方人的灵秀,他多年来潜心执著于花鸟画创作与研究,并在传统的基础上 力求突破与创新,渐趋形成了其空灵洒落又富有禅意的笔墨语言。邹和平非常重视中国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他的作品不仅仅停留在绘画的表象形态,而是深入到文化内涵之中,又能延续传承文人画写意传统。其画气韵典雅,格调清新,有传统气派和风神意象。邹和平的作品画路清晰,法统地道,注重书法用笔,讲究水法和线条的书写
期刊
收在这本小书里的文字,是我过去二三十年里断断续续写下的,都曾在报刊上发表过,现结集之后需要一个名字,揣摩再三,取了《书长书短》这样一个书名。  现在凡是与书沾点边的文字,往往都被冠以“书话”之名。虽然我喜欢书话,但并不敢攀附风雅,以“书话”来命名这册小书。唐弢的“四点论”,即“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气息”,如今几乎成为书话文体的定义。这本小书里的文章,虽然基本上都是在谈论与书有关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