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斗石心中画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a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篆刻一道,始于殷商,兴于秦汉,盛于明清。恰是秦汉如少年有天真之美;魏晋似青年有潇洒之美;唐宋若中年有成熟之美;明清则是晚年成老辣之美。表面上只是一枚枚朱红的印迹,然而每一枚的印章却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渊源,它集中表现了中国书法、印学学理、特殊的材质等诸多内容,透过印章的表面,体现出篆刻家博大精深的审美精神与审美情感,折射着中国艺术之魂。通过印文、章法、刀法这些要素,可见作者的天赋与修养功底。
  怀东先生是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的会员,眉山市美协、书协的理事。其作品入展过四川省第二、三、五届篆刻艺术展,四川省第三届书法篆刻展,四川省第一、二届临书临印展,并且入选西泠印社第七届篆刻艺术展,这些成绩与他常年的勤学善思是分不开的。
  怀东早年拜入著名书法家、诗人伍中一先生门下学书,伍老的人品与艺品也一直感召着他。在怀东看来,篆刻一道“技”是必修之内容,而“道”更是决定艺术生命的关键。操刀刊石看似平凡的事情但一定要用心去做,他长久以来探索学习秦汉六朝古印的内美,以求其变。他的章法既继承了传统形式又融入了现代理念,刀法既深沉又流畅;白文稳健厚重,方中见圆,朱文清秀端庄,纤中藏刚。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篆刻技艺也日渐成熟,形成了雄沉老道、浑然天成的独特风格,这也就是“但尽凡心,别无甚解”。
  怀东很早就注意到作品的情感空间:是浑厚、雄壮还是萧散、悲切,是紧张、凝重还是轻松、自由,而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包含技术含量,它最终归的是创作者的原始情感和思想修养。多年的勤学苦练,怀东已完成了“追摹古人得高趣,别出新意成一家”的创作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他在进行冷静的思考后,通过艰难的风格蜕变周而复始、返璞归真的历程。游刃从容,不假矫饰,奇正相生,烂然多妙。
  三十载浸润磨练,“刀只是工具,它只能完成它所能完成的任务。笔画的形态和质感,才是刀法的灵魂。”这是怀东的创作经验之谈,艺术家如僧道,佛法无边,道心微妙,怀东治印因人因事因情境而异,技法有规矩,而情趣无意识。官家印、长者印、名章,规范、方正,庄严、沉着,遒劲安详。名家印,典雅、个性、谐趣,精美生动。他的篆刻重现昨日中国之篆刻美学,刀下尽显天真烂漫、青春潇洒、成熟从容、老辣谐趣四大高古之美,这是需要学养来支撑的。
  在我看来,怀东对于篆刻是一种“敬”的态度,也有一种宽容而散淡的“游于艺”的心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在对艺术的敬畏中取得不凡成绩。在勤奋中不断获取灵感,却不流于虚伪浅薄。在我看來,怀东是一个有潜力的印人,既有传统的根基,又有新思维的碰撞,对于未来的艺术追求,这些都是最可珍贵的无可量化的精神动力。
其他文献
向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新化县思源实验学校专职书法教师。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协书法培訓中心第四届、第十届教学成果展,全国首届册页书法作品展,瘗鹤铭奖全国书法展,第七届中国临沂书法节作品展,第二届赵孟頫奖全国书法展,首届朝圣敦煌全国书法展;获首届中国书画小作品大赛优秀奖、首届孟繁锦奖全国联墨大赛优秀奖、湖南省首届中青年书法大展赛优秀奖。有作品散见于《中国艺术报》等多种报刊杂志,部分作品被北京等
期刊
“人生就像雕刻,不仅去芜存菁,也要面面俱到,摒弃杂念,不需要的、挂念的都必需除掉,保留精华,就如一个舍利,永恒存在。”  家中世代鲁班之业,自幼即在雕刻与木屑环境中成长,所见所闻尽是“凿花”的环环节节。小时候不经意地动用了父兄的刀具,制作自己的童玩,时而刻划自己想要的形象,时而模仿长辈的造型,进而帮忙描稿、上彩、上漆等作業,日积月累,竟也“乐在其中”,日后更是继承家业。  学习过程,父兄教导,同门
期刊
向英是那种谦逊、不事张扬的人,尽管吃的是笔头和嘴巴饭(书法专职教师),见面却言语不多且多带腼腆的神情。此次《艺术中国》杂志推出他的专版,我一个书法老外,自告奋勇为他配几行文字,是喜欢他的字也喜欢他的人的缘故。他趁到长沙参加省书协在湘中国书協会员座谈会之机,将作品带了来,同时带来的还有可以作为地标的新化白溪腐乳和香干(走遍天下府,白溪好豆腐),让我这个新化白溪人满心欢喜。作品从标有“金龙宣纸”字样的
期刊
作为访学的王少伦,在一学年里要解决一些问题,要进步,最好是有一个飞跃,才不致于无功而返。所以,我给少伦的建议一开始就是直面问题,希望他能够脱胎换骨,开辟一个新气象。  少伦是和博士生一起上课的,我采取的办法就是先针对每一个同学的缺点,明确各自该怎么纠正、该走什么方向,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天资、学历、经历、功底都不一样,关键是要寻找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少伦敢于直面问题,善思好悟,加之勤于实
期刊
邹和平,笔名冷铁,别署素安居,1971年出生,湖南宁乡人。毕业于娄底师专美术专业,师从欧阳笃材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其作品获湖南省首届花鸟画大展优秀奖、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书画展优秀奖、第十四届当代花鸟画邀请展创作奖、第六届三湘群星奖金奖、湖南书法艺术年展银奖;入展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书画大展優秀作品三百件、新世纪全国中国画书法精品大展、建
期刊
唐常洲,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书法作品被毛泽东纪念馆、图书馆、第二届全国农运会纪念馆、中国煤矿博物馆、浙江金鳌阁、台湾九天博物院、長沙宝铭阁、太极堂、创龙石社等机构和个人收藏,部分作品散落在美国、韩国、日本、香港等地。
期刊
刘怀东,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现为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術家协会会员。作品入选四川省第二、三、五、六届篆刻艺术展,四川省第三届书法篆刻展,四川省第一、二届临书临印展,西泠印社第七届篆刻艺术展。
期刊
萧屏东,湖南宜章人,1923年7月生。中山大学毕业,资深编辑。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书法作品多次获全国及省级大奖,并入编《湖湘墨荟》《古今墨缘书法撷英》《中国书法年鉴》等多种典籍。1998年与周作仁、温企林、邹普安在长沙举办“四老书法联展”;2008年在长沙举办“萧屏东自书诗稿汇报展”;著有《活人碑》《苏东坡笔记校注》《秋水轩尺牍校注》《鸿爪漫吟》《萧屏東诗书集》等。
期刊
萧屏东先生是一位上了八十六岁高龄的老书法家。过去我只知道他的大名,而没有机会相互切磋书艺。2008年10月7日,在湖南文艺出版社由欧阳询书法研究委员会举办的重阳欧阳询纪念日座谈会上,我和他算是第一次见面。会上展示了他写的張若虚《春江花月夜》九条屏草书作品,我和在座的湖南省书协草书委员会主任王宏先生等观赏后,都认为写得很好,特具书法艺术魅力,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萧老能写篆书、楷书、隶书、行书
期刊
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  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  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  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  这是泉籍著名诗人余光中《洛阳桥》中的诗句。  诗中的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东北郊的洛阳江上,为举世闻名的梁式海港大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石桥,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桥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四月,迄于嘉祐四年(1059)十二月,前后历七年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