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一现的《申报》汉口版

来源 :武汉文史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angsdk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抗日战争初期,在上海、北平、天津和国民党政权首都南京等重要城市相继沦陷后,地处华中的武汉成为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重镇。“抗击暴日侵犯!”“保卫大武汉!”等口号标语在武汉三镇街头随处可见。在国内外一直拥有很大影响、读者很广泛的《申报》经编委会开会研究,计划在汉口出版。
其他文献
早年间,外地人来武汉,有两个地方是一定要去的,一是长江大桥,二是民众乐园,这二者都是老武汉的名片,老武汉的骄傲。哪家来了客人,请他到民众乐园看看戏,这似乎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也很
关心战事自从1937年7月7日爆发了卢沟桥事变,日寇大举侵犯华北,中国军队奋力反抗。一时间,全国群情激愤,掀起了抗日高潮。但是,由于蒋介石“不抵抗”密令的传达,华北很快陷入日寇的
林彪对罗瑞卿的“迂回包抄”1965年初,患了晚期肝癌的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在上海华东医院住院治疗。春节过后,林彪夫妇也来到上海休养,并常到医院找刘亚楼谈话。究竟谈了些什么,我们
汉俊是我先生李书城的胞弟1920年。我从家乡松江到上海念书,由父亲的朋友介绍我寄居在书城、汉俊的家里。那里是一所上海人称作三楼三底的房子,坐落在法租界三益里。当时黄兴的
1948年,我18岁,在汉口一男中(今武汉市第一中学)读高中。中共地下党员曹贵斌同学(解放后曾任中国驻联合国代表)把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等小册子和其他一些进步读物秘密地给我看
1961年.我从湖南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分配到武汉市第二医院外科。那时外科有三个病区,设普外、骨外、泌尿外科、胸外科。市二医院对刚毕业进院工作的医生和低年资住院医生都实行大
1946年,我在汉口统一街一个叫“辅仁”的教会小学读书,课余喜欢到交通路的书店看书,在街头看报。当时报纸不少,其中有一张《武汉日报》,它只有一个文艺副刊“鹦鹉洲”是我喜欢看的
1966年8月下旬的一天.青岛崂山某中学红卫兵“破四旧”,掘开康有为墓,掏出康的头骨和其他殉葬品。他们把康的头骨绑在木棍上,推着车子,游街示众,边走边喊:“打倒中国保皇派的祖师。
我收藏了一块铜牌呈“风”字形.得自一位叫李金山的老码头工人。铜牌正面刻“汉帮长班脚夫”.背面刻“第一百十五号”,在双钩的每个笔划里,錾满了一个个的小圆圈作为装饰。从成色
近代以前。中国社会福利事业在政府层面往往带有应急的色彩。大多是在面临严重灾患的情况下.政府为安抚民心、防止大规模的社会动荡,对受灾地区进行抚恤救济.因而缺乏一种常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