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创新研究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m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也是一个教育理论飞速发展的时代,运用现代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进行传统数学教学工作的改进与提高,是迎合时代发展趋势,并对现有数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革调整。通过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探究能力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与综合水平,是一项基于素质教育理念而对传统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是将现代教育思想用于传统数学教学而进行的数学教学方法的改良。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探究能力;创新研究]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强调对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向进行引导,使学生能从正确的方向思考问题,使用高效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
  一、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首先需要考虑到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心理,采用有效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有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从而使得初中数学教育得以快速发展。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好奇心较强,思维比较敏捷,对事物容易产生兴趣,拥有自己独特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但是他们的心理并不完全成熟,在思维活跃的同时也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注意力不够集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数学活动时,需要注重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情绪,吸引学生关注,发掘学生创造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在使数学活动顺利展开的同时,达到提升学生探究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积极创设情境,设置多样化问题
  在中学数学课堂中如果可以恰当地运用情境教学法,数学教师就可以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的要求与意图,进而正确地思考数学问题和解答数学问题。在设置情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问题本身要具有价值性。设计问题时要关注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去创设出难易适度、能够引发学生探究意识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带着问题去展开联想与想象,并将已经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之中,对初中数学这门学科形成新的理解和观点。为此就需要教师一方面将学生视为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主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设计不同的问题,使问题贴近每位学生,让学生都可以真正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探究过程之中,另一方面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学生难以理解或者教学重难点处设计问题,使学生充分掌握重难点知识的解决技巧,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在情境教学时还要注重问题设置的多样性,将无形的情与有形的境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激发中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让学生保持长久的探究动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合作学习是教学环节中一项重要的辅助手段,教师应深入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科学性与独特优势,结合初中数学教材,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将学生分组,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探究、交流意见、解决问题。教师应注意,小组合作教学之中,分组也是关键的一环,教师应综合分析学生的基础数学能力、思维水平等合理分组,促使学生之间形成优势互补,促进学生共同提高。例如,在教学《统计调查》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引导各小组根据统计调查基本理论要求自选统计题目完成统计,教师应要求小组学生完成统计表、统计图,并根据图表进行有效深入分析、探究出具体信息,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明确小组分工职责,并将小组内每位成员的职责范围制作成表格,加以明确,之后,教师请各组代表上台讲解自己小组的统计过程、统计结果,教师鼓励其他小组学生进行提问与评价,最后,教师根据各组的表现进行点评。这样,教师促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明确任务、合作完成任务,增强了学生思维探究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
  四、合宜引思,发展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在很多数学问题中,都包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顺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思维的延展性。例如,已知∠ABC=90°,D是直线AB上的点,AD=BC。
  (1)如图①,过点A作AF⊥AB,并截取AF=BD,连接DC、DF、CF,判断△CDF的形状并证明。
  (2)如图②,E是直线BC上一点,且CE=BD,直线AE、CD相交于点P,∠APD的度数是一个定值吗?若是,请求出它的度数;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在这道练习中,问题(1)根据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很容易就能够判断得出△C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但是问题(2)就相对较难了,如何确定∠APD的度数呢?笔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能不能从问题(1)中寻找思路,将解题方法迁移沿用过来,从构造三角形全等这个角度进行尝试呢?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利用问题(1)中三角形全等的思路,作AF⊥AB于A,使AF=BD,连接DF,证明△AFD与△BDC全等,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FD=DC,∠FDC=90°,即可得出∠FCD=∠APD=45°。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顺藤摸瓜、顺向思考的学习方法,使得学生的思维延展性有了更大的提升。
  五、结束语
  綜合以上观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需要教师打破常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的灵活设计,这一方面需要教师有创新精神,积极探索改进教育模式的思想,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灵活措施进行相对,让课堂教学的节奏始终掌握在教师手中,以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地思考、探究,去发现和认知数学现象,这样数学教学的实效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陈义权.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12):30.
  [2]杨飞.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实践策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
  [3]金信凯.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1):10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以便更好的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性心肌缺血患者56例,并对其进行分组,其中一组为实验组,对该组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并在常规的临床护理基础上进行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措施;另一组为对照组,对该组患者紧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并且在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时检测观察,患者的心率变化、发病时间等临床症状,以便医护人员更
[摘 要:核心素养的培养向来是教育的关键内容,然而不同的教育工作者对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策略中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本文围绕着“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展开论述,旨在教导学生从小树立逻辑性的数学思维,掌握灵活应用数学的能力。笔者结合个人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在本文中从运算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应用能力三个模块展开,提出了几点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对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孩子们在学习东西的时候,才会积极主动,才会不需要老师或大人的督促,就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任何一名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老师对此都深有体会。作为各学科重头戏的语文,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兴趣本身就不容易,更不用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了。  那么该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记忆深刻,并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如果因为治疗不当,常会引起畸形愈合,导致残疾.因牵引非手术治疗等因素,卧床时间久,往往会引起压疮、坠积性肺炎、便秘、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同时老年人
本文主要探讨了借代、比喻、比拟、排比、反复等修辞格在鲁迅小说集《彷徨》中的运用,合理的使用修辞手法,可以使小说的表达更为传神,而《彷徨》对修辞格的使用也独具匠心。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作为教师,必需关注他们之间的差异。分析造成学困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探索转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学困生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思维障碍,但其学习能力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水平,不能达到学习目标的学生。小学高年级的数学由中低年级的直观逐步转为抽象,对学生的思维提出了更高要求。思考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不善逻辑思维,这
[摘 要: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有关知识,而且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直接体现。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也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但是在此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分析了初中英语自主型课堂的构建路径,探索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初中;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从当前的教育情况
丙泊酚注射液化学名称为2.6-双异丙酚,从结构上与已有的任何一类静脉全麻药物不同,其性状为白色均匀乳状液体,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麻的静脉麻醉药。它具有作用时间短、作用恢复较快
目的:探讨血清谷丙转氨酶的临床检验与脂肪肝的关系,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02例脂肪肝患者和132例B超检查正常的患者谷血清丙转氨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与总结。结果:高甘油
摘要:目的:探讨耳鼻喉科术后并发疼痛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耳鼻喉科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住院的手术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d疼痛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随后观察组患者疼痛情况呈1~2级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耳鼻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