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巧设好的数学问题情境更能使学生在“动中生疑”,“疑中生趣”,促使学生进入学习新知的最佳心理状态。问题情境的设计应充分利用外在的物质材料,展示内在的思维过程,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情境
  
  初中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而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的阶段,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认识的具体形象之间存在着矛盾。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应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作为一线教师,对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作了一定的思考与探索,笔者认为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创设趣味化数学情境,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望
  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和求欲望,是能否积极思维的重要的动机因素。要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求欲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数学问题融于一些学生喜欢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乘方的时候,可先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古印度有一个宰相治理国家有方,在他退休时国王为表彰他,要满足他一个要求。宰相提出的要求是国王在棋盘格中上放稻谷,第一个放1粒,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第四个放8粒,然后是16粒,32粒,64粒等等,一直到64格,它只要棋盘上的稻谷。国王笑他傻,就要这一点稻谷。后来发现把全国的稻谷给他都不够。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即怀疑,又不知如何入手,那么在学习乘方时注意力自然集中。
  二、创设形象化问题情境,增加学生的直观意识
  物体的直观形象本身,能长时间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同时能看得见、听得着、感受得到并进行思考,在学生的意识中就形成了情感记忆。所以,形象化的问题情境适合初中生思维形象具体的特点,易于引导学生的兴趣,愉悦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讲授“数轴”时,就利用了温度计来导人新课。在讲授几何课时,充分利用了各种模型进行直观教学,创设形象化的问题情境,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充分利用一些半具体半抽象的模型及图片展示的数学材料,多角度、多方位、多形式地提供丰富表象,有助于教学效果提升。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三个方向看”这节课的教学中,引入时可先播放一段动画。如奥运会跳水比赛播出时,从三个角度慢镜头回放郭晶晶跳水的过程,请学生分别指出从哪些角度看?为什么从三个方向看?由动画创设情境,既引起学生的兴趣,又激起学生的思考。采用这样的方式能顺利导入新课,还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三、创设冲突型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
  为深化学生认知结构而设计的认知冲突型情境,以富有挑战性、探究性且处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为素材,可创设认知冲突型教学情境,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引起认知冲突,产生认知推敲,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动机。
  例如在学习解分式方程时,在方程的两边同时乘最简公分母去掉分母变成整式方程时,解得的整式方程的根却使得原分式方程的分母为0,因此这样的根就不是原方程的根。那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根,我们该怎样处理这样的根呢?通过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困惑,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和欲望。
  四、创设障碍化数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障碍性,也就是说要具备一定的思考价值,使学生从中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问题情境不易过于宽泛,使学生无所适从,不知从何考虑;也不可过于简单,失去思考价值。要临界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情境状态。以通过自身努力与小组合作可以完成为佳。
  例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得到的启示尝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但受平行四边形先剪后移再拼的影响,学生一开始可能也用这种方法,发现很难将之转化为已学图形。这时,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如何将之转化为已学图形成了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不难发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平行四边形。这一发现解决了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不应是伸手就摘桃,也不宜是再跳也摘不到桃,而是要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五、创设变式型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
  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而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或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也能够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已成为新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因为问题情境是数学“问题解决”的出发点。要使数学课堂动感与鲜活,教师必须创设情境。然而创设情境不能放任随意,流于形式,只有以数学问题的性质,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才能创设出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真仔细地钻研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把握知识分布点、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问题情境之中,促进师生合作与教学合作,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其学得更多、更快、更好。
其他文献
观察能力作为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延伸,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在数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观察意识,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呢?本文中,笔者就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对策,希望能对学生观察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从学情出发,做好启发引导  小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的有限性,在日常的数学课堂,要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学教师就要充当引导的角色,所以作为教师掌握正确、科学的引导学生观察的方法
【摘 要】“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这是一种高尚品质的学习状态,最大的特点是尊重学生为前提,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从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
当前时期下,随着医院各项工作的不断深化改革,我国各大中小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也随之而发生了较为深入地变革。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医院管理水平高低以及发展情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来到他在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浙江省,了解情况、调查研究,指导教育实践活动。他强调,要切实用中央精神提高认识,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发挥应有作用,努力走在前列,用作风
土鸡蛋、柴鸡蛋、散养鸡蛋……如今,市面上打着这些旗号的鸡蛋太多了.其实,您买的所谓土鸡蛋很可能就是普通鸡蛋.今年的3·15晚会上就曝光了这些假土鸡蛋.rn“化了妆”的土鸡
期刊
大家都知道中药能够调理气血、改善体质。其实,很多中成药还有类似抗生素的作用。现在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中成药里的“消炎药”。呼吸道感染可选用含有连翘、金银花、板蓝根、
实施“七七”扶贫攻坚计划7年来,通过不懈努力,云南省扶贫攻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正>近代以来,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建设现代化强国,一直是中华儿女的夙愿。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
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目前,高职院校在进行教育教学的工作的同时,也开始逐步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但许多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
收束,是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说句老实话,绝大部分教师能够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对收束则重视不够。固然,导入安排得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作用;而收束也不可小觑。明代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云: “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写作如此,教学也当如此。我们既要强调导入,也要讲究收束,使学生一进入课堂,便在美的享受中开始,最后又在美的陶冶中结束。下面就谈谈笔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