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香”文化融入东莞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

来源 :大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c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以服务区域发展为重心的高职院校,东莞高职院校有必要将“莞香”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范畴。依据区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一般规律,东莞当地的高职院校可从顶层设计、榜样效应、校企对接、实践空间等方面探索将“莞香”文化融入其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莞香文化;融入性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6-0024-03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发布的《关于遴选全国职业院校文化建设优秀案例的通知》,希望“全面带动全国职业院校文化建设和文化育人水平提升”。自此,各个高职院校利用地方文化努力打造自身特色校园文化的实践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区域文化和高职校园文化如何融合成为热门课题。近几年,东莞的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但是,东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尚未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莞香”是东莞非常有影响的文化符号,是东莞非常鲜明的区域文化。本文尝试探索“莞香”文化融入东莞当地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路径。
  一、坚持顶层设计,谋划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局
  (一)以“莞香”文化熔铸校园理念文化
  理念文化就是要突出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应该是师生所认同的共有意识和观念。这样的理念既要紧跟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也要具备地方文化特色[1]。以此熔铸的校园文化,才能彰显文化自信。在具体建设上,理念文化主要体现在学校使命、育人目标、学校章程、学校规划、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精神、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莞香文化所具有的崇德、笃行、精技、创新等文化内涵,可以与高职教育的理念结合,开发理念文化,将其融入学校校训、人才培养方案等具体育人过程之中。这些融合了“莞香”文化核心内容的理念文化,将会起到凝心聚力、引领方向的作用。
  (二)以“莞香”文化健全校园制度文化
  为了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对师生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规范约束,以此形成相应的制度文化。学校要做好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组织保障三个方面工作,其中,管理制度主要应做好制度文化的内在蕴含及其价值在其制度中的贯彻;运行机制主要要保障制度文化在学校制度、宣传活动、监查工作、考评工作等方面的运行,使其能在运行中得到体现;组织保障主要要做好制度文化在组织建构、机构搭建、职责拟定、协同分工、队伍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的落实工作[2]。“莞香”的“香火传承”和“以人力补之”中知行合一的精神,要求制度文化建设既要做到制度的继承性,又要具备因地制宜的开创性。这需要东莞高职院校在划分专业时,既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又要根据新时代的要求不断推陈出新。通过对“莞香”文化精神内涵的解读,打造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制度文化,形成既科学又规范、既系统又不乏特色的制度体系,为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和师生行为,实现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发挥榜样效应,营造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氛围
  (一)发挥熏陶作用,以 “莞香” 文化塑造校园环境文化
  要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需要外在具体的环境条件,这就需要有相应的环境建设,以此形成相应的环境文化。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环境文化要将学校的办学宗旨等展示出来,借此彰显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可以从文化校园和人文氛围两方面进行,着重在校园建筑、场所、设施等方面凸显学校核心价值理念和在校训、校歌、校徽、产业文化、网络文化、校史文化等方面彰显物质环境文化的熏陶作用和育人功能。高职校园文化要有地域特色,需要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校园环境中。“莞香”文化有很多精神内涵可通过物质环境的建造呈现,比如莞香雕塑、茶具、课桌及办公设备、莞香代表人物事迹、莞香文学、莞香微电影等等,在校园景观设计上突出“莞香”文化特色,借此打造“文景”交融的优美校园环境,形成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文化标志。“莞香”环境文化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熏陶下,逐渐成长为厚德载物、开拓进取、精益求精、知行合一的合格人才。
  (二)提升榜样力量,以“莞香”文化营造校园行为文化
  在学校,人们最频繁、最容易感受到的文化,就是师生在行为和活动中展示出来的文化。这个文化即行为文化。它是一所学校精神和价值的最直接展示,更是一所学校的使命、育人目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精神等的最直接的展示。要想将行为文化的内在价值与外在行为统一起来,需要将学校核心价值理念渗透到学生行为、教师行为、学校行为中去。对此,学校要加强校风、师风、教风、学风建设,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的组织工作,发挥模范师生的榜样引领和典型带动作用。“莞香”文化特别重视香情、香梦、香的价值、香的信仰、香的追求、香的修养等,这些都与人们的思想、道德、情操、品质、修养相联系[3]。只有做到了表里如一,才能真正达到“莞香”文化所追求的境界。这些文化可通过袁崇焕、大岭山东纵纪念馆、虎门销烟等等德育教育基地的建设,使文化真正内化到师生的理念中,外显在师生的行为中。
  三、推进校企对接,完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课程体系
  (一)优化教学优势,以“莞香”文化打造校园育人文化
  育人文化,本身是综合性很强的系统概念,涉及教书育人的各个方面,但此文特指实施教育教学的具体方式,比如课程建设、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等。它之所以成为一所学校的根本,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核心因素。因而,育人文化的好与坏、优与劣,将会直接影响着这所学校的现在和未来。对此,学校要加强教育教学改革、课程与时俱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立优秀典型案例。“莞香”文化的历久弥新,它的重要精神内核就是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总体上来说,可以将“莞香”文化直接纳入课堂,建设“莞香”本土课程。这些育人文化的举措,将会使“莞香”文化真正意义上走进高职校园文化,发挥“莞香”文化的精神感化作用。   (二)加强校企联动,以“莞香”文化培育校园产教文化
  产教文化,是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形成的校园文化。高职教育中,一条很重要的规律是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对此,需要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这条规律的核心是产业文化与高职教育文化的融合,借此通过产业行业与高职学校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来共同培养学生,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素养的提升。因此,产教文化被提上了重要议程。“莞香”就具有着现在职业教育需要的各种文化因素,比如工匠精神、精益求精、职业素养、厚德载物、服务社会等等元素[4]。挖掘“莞香”文化内核,构建新时代高职校园的特色文化、产教文化,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产教文化将会大大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四、拓展实践空间,丰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
  (一)提炼文化标识,以“莞香”文化推进校园外事文化
  外事文化,在本文中指的是一个学校对外交流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它是彰显学校特色的重要窗口,是向外标识自身个性的重要途径。因而,凡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学校,总有一种属于自己的文化,比如清华大学的荷花池、武汉大学的樱花。这种标识文化,毫无疑问需要与高校所处的地域文化紧密相连。对于东莞高职院校来说,“莞香”文化无疑是首选。尤其是在新时代,东莞高职院校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就必须具备国际视野。高职院校必须要做好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引进与利用其他国家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来完善、开发自己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因而,东莞校园外事文化建设,不仅要做好国内文化标识,还要做好国外文化标识。
  (二)开设第二课堂,以“莞香”文化满足受众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地方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原有的类型化社团文体活动,还应该围绕区域的风俗习惯,结合当地的文化特点,充分吸纳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建立起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崭新校园文化体,以这种方式来建设校园文化,就能营造出一个地方特色的人文教育氛围。”[5]第二课堂主要是对第一课堂的延续与补充,借此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促進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形成。“莞香”文化经过历史的洗涤、积淀之后,具有了天然的丰富性、多样性、复杂性。因而,对于学校多样性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的开展非常适宜,能在拓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形式和空间上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进入了更高层次、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的快速发展时期。区域文化与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研究,更需要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蒋丽云,朱军明. 地域文化视阈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东莞市莞邑文化为例[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2):59-61.
  [2] 尹洋. 加强高职院校制度体系构建 促进校园文化建设[J]. 高等教育,2019(24):77.
  [3] 张承良. 论莞香的文化价值及其当代实现[J]. 岭南文史,2010(02):52-56.
  [4] 袁敦卫,刘建中. 千年莞香及其文化血脉的传承[J]. 文化遗产,2010(04):151-156.
  [5] 毛凌云. 区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意义与路径研究[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1):50-51.
  (荐稿人:肖霞,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
其他文献
摘 要:弦乐四重奏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正确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帮助培养和提高我国学生的艺术素养。为使学生掌握弦乐四重奏的表演方法,提升学生音乐演奏能力与综合实力,文章对四重奏演奏中如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进行了分析,提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组织学生进行二次创作、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运用的建议,希望对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弦乐四重奏;演奏;合作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C936
摘 要:本文以党的十九大关于“精准资助”的精神为指引,结合湖南工学院资助工作情况,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探讨高校“精准资助”育人的运行机制,在实施因困资助、保障学生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注重精准资助育人,促进学生长远发展、深层发展,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成效。  关键词:发展型资助;高校;精准资助;资助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6-0086
摘 要:“三全育人”是我国高职院校落实教育方针与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理念与手段。图书馆建设体现了文化育人的本质内涵。本文从高职院校图书馆育人功能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图书馆育人对策,一是实现两个转变——由以服务为主的职能向服务与教育并重的职能转变,由“教”向“育”的转变;二是实施文化育人、服务育人;三是确立机制保障。  关键词:高职院校
摘 要:现如今,我国各阶段的教育都更注重素质化教育,高等院校也应在这一背景下加强教育管理。尤其是在当前这个“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获得极大的辅助,得以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提升教育管理质量。对此,高校需要认识高等教育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之后,可以从加强“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加强“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建设、建构与完善“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管理评价体系这几个方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就为其劳动教育发展提供了更为充分的依据。劳动促成了人的进步,推动着社会发展。近些年来,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培养与社会劳动岗位需求发生脱节。因此,劳动教育改革对高职院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需要具备劳动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一定的劳动自觉性。然而,在劳动深层次认知方面,帮助学生提高劳动认知,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劳动水平,还需高职院校从师资、课程以及制度等角度出发进行改善。
摘 要: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水平高低取决于教学管理工作的优劣,其中,教学管理人员对这项工作的完成质量至关重要,他们是工作的直接推动者、参与者,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工资水平低于本科院校老师,在职称评定、职名提拔等方面均受到诸多限制。本文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当前高职教学管理人员在学生管理中面对的挑战,就提高高职学院管理人员待遇、综合能力及管理水平提出具
为了保证我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职业素养教育应成为育人的重要内容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高职院校培养准职业人应兼顾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素养教育。本文结合本校职业素养教育探索的实践,分析了过去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现行的方案与实施过程,期望能对职业素养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摘 要:近年来,党中央作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指示。只有建设优秀的高校校园文化,才能更具体、更深刻地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资料和信息中心,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使之更好地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服务高校。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支持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
摘 要:高校承担着为我国培养人才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阵地,也是我国的人才摇篮,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场所。在高校教育中重视党建工作的开展,是高校的一项战略任务。积极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宿舍有助于拓展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全面育人,也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要求。要促进这一工作的开展,可以从打造思想教育引领平台、打造学风建设引领平台、打造宿舍文化引领平台、打造文明行为理解平
摘 要:教育教学一体化是高职院校中常见的一种新型育人模式。将教育与教学有机融合、实现职业素养与人文素质并进,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种育人模式的顺畅推行离不开行政管理制度的支持与保障。如何实施行政管理,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教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改革思路,希望能够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一体化的育人工作。  关键词:教育教学一体化;行政管理;高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