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归属感说白了就是被需要,在集体里寻找存在感,不被边缘化,是主动人格而不是被动人格。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班级归属感就是对同学,对老师,对环境从心理上的接受和认可,同时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产生依赖性和安全感,只有学生觉得自己需要这个班级或者被需要,那么它就是归属感,所以作为一名老师,想要有一个成熟的班级,必需了解一个班级所有学生的性格和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从根本上打消他们的自卑感,让他们明白一个班级就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找到归属感。
关键词:中职;学生;归属感
引言:
在现代教育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学生被分数宣判,无论其它方面怎么优秀,都没有分数重要,当然,高有高的未来,低有低的归去,而中职就是教育部门规定低分数的去处,这些学生的人生还没开始,就结束了,毕竟,现在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没有一个好的教育基础,很难有一个好的出路,除非,你的父母给力,否则,也就这样了,谁都知道,中职就是未成年一个长大的生存环境,是好是坏除了他们自己,谁都不知道,但是,现在因为教育机制中职的改革,中职也成为了一个正常的教育机构,中职老师也开始关注学生的心里健康问题,就從培养归属感开始。
一、中职环境
其实很多人都明白,中职学生压力超级大,他们背负着这个年纪不该承担的责任,特别是心理压力,面对父母失望的双目,老师无奈的叹息,同学突然的离去,好像全世界只剩下自己,那些熟悉的记忆也在慢慢消退,这些仅仅是因为成绩,因为没有好的成绩,没有了出路, 最后走进这个打心底抗拒的地方,虽然我们明白这样对他们不公平,但现实让我们无可奈何,而这种从熟悉环境到陌生环境突然的转变,会把他们情绪里的不安感无限放大,从而诱导消极情绪的滋生,因此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学生[1]。
比如沉默寡言的学生,他们似乎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周遭的一切事物都漠不关心,时常面无表情麻木不仁,不参与任何集体活动,在班级里的存在感极低,甚至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完全处于隐形状态。在比如独来独往的学生,除了自己,好像在没有什么能够激起他的兴趣,眼里容不下任何人,行事做人我行我素,不管是面对老师还是同学,眼里永远都是藐视一切的存在,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找自己认可的人,成为这个班级的局外人。特别是一些自暴自弃的学生,接受不了所处的环境,开始放飞自我,他们排斥周围的一切,放弃希望 。最重要的是有好多学生在这一阶段沉迷网络游戏,不愿面对现实,在游戏里寻找归属感,因为在游戏里他们依然是王者,没有世俗偏见,也没有义务去完成,他们可以在任何角色里畅游,没有规则,没有束缚,随心所欲,虽然玩游戏很爽,一直玩一直爽,但是,当你退出游戏后,你会发现生活依旧继续[2]。
二、学生的自我认知
站在学生的角度讲,每一断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都是从零开始,处在陌生的环境里,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是正常情绪,除非你性格足够热情开朗,喜欢与人交往,主动认识新同学,熟悉新环境,了解新老师,相反如果你特别被动,那就做好被忽略的准备,因为你不懂的如何与新同学相处,不懂得如何在老师同学面前表现自己,更何况,你应该很清楚自己的位置,是想要改变,还是堕落下去,只有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应该做什么,你才会去主动追求,把自己融入到这个班集体,找到归属感[3]。倘若你不愿接受新环境,反感周围的所有事物,那么你就会下意识的疏离班级,封闭自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但是对于中职老师来说,比起成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重要,毕竟,中职不在正常的教育范围内,这一点中学生很清楚,因此他们才会焦虑,才会不安,而老师要做的就是培养他们在这样落差太大环境里如何让自己更好的成长,那就是归属感,有了归属感学生才会付出,才会珍惜,而不是以成绩为定论,这样对学生没有任何好处,我们需要的是让学生走出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给自己重新定位,毕竟时代还没有抛弃他们,还需要他们,让他们再一次找到自我认知的价值体现,成就最好的自己。
三、培养学生的归属感
首先,家长在这种特殊时期做好引路人,高中和中职是完全不同的,必需引导中学生明白现实环境的差别,而老师也应该尊重学生,做好榜样,开导他们,激励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消除老师与学生的隔阂,做良师益友,培养归属感。第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展现自己,无论那一方面,只要擅长就可以去做,就算你擅长发呆,或者长时间保持沉默,只要你赢了别人,你就是在领域里最厉害的,就这样所有的学生都是平等的,不管有什么样的缺点,就算在外人看来什么都不是,我们也可以认为它就是我们最大的优点,自己开心就好,最擅长的才是培养自信心的重要基础。
比如老师在班级里选举班干部时,把传统的方式摒弃,让班级里所有的学生轮流值班,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也可以组织校园文化主题班会,必需所有学生参加,让他们自己分成小组,进行表演比赛,可以有朗读,歌唱,舞蹈,话剧,体育,小品,相声等等,所有能想到的都可以参加,这样让他们发挥各自的长处,增强班级荣誉感和凝聚力,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心有所属,心有所依,心有所想,心有所向”,这样慢慢的就有了班级的归属感。
四、结束语
对于学生来说,有权威的教师能够更好的建立双方的信任感,这样的老师懂得尊重学生,和学生一起成长,能够欣赏学生所有的优缺点,在学生消极怠工时,也会讲述曾经的自己,让学生明白,谁都会有犯错的时候,我们其实都一样,所以,不怕弯路,就怕明知道是弯路还不去改变,以知己朋友的方式与学生互处,让学生依赖老师,让这个班级被需要,这样就是最好的归属感。
参考文献
[1]陈新华,刘平玉.核心素养背景下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述评[J].职业教育,2019.
[2]盛志燕.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职院校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
[3]何佳.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中职班级管理策略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
关键词:中职;学生;归属感
引言:
在现代教育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学生被分数宣判,无论其它方面怎么优秀,都没有分数重要,当然,高有高的未来,低有低的归去,而中职就是教育部门规定低分数的去处,这些学生的人生还没开始,就结束了,毕竟,现在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没有一个好的教育基础,很难有一个好的出路,除非,你的父母给力,否则,也就这样了,谁都知道,中职就是未成年一个长大的生存环境,是好是坏除了他们自己,谁都不知道,但是,现在因为教育机制中职的改革,中职也成为了一个正常的教育机构,中职老师也开始关注学生的心里健康问题,就從培养归属感开始。
一、中职环境
其实很多人都明白,中职学生压力超级大,他们背负着这个年纪不该承担的责任,特别是心理压力,面对父母失望的双目,老师无奈的叹息,同学突然的离去,好像全世界只剩下自己,那些熟悉的记忆也在慢慢消退,这些仅仅是因为成绩,因为没有好的成绩,没有了出路, 最后走进这个打心底抗拒的地方,虽然我们明白这样对他们不公平,但现实让我们无可奈何,而这种从熟悉环境到陌生环境突然的转变,会把他们情绪里的不安感无限放大,从而诱导消极情绪的滋生,因此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学生[1]。
比如沉默寡言的学生,他们似乎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周遭的一切事物都漠不关心,时常面无表情麻木不仁,不参与任何集体活动,在班级里的存在感极低,甚至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完全处于隐形状态。在比如独来独往的学生,除了自己,好像在没有什么能够激起他的兴趣,眼里容不下任何人,行事做人我行我素,不管是面对老师还是同学,眼里永远都是藐视一切的存在,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找自己认可的人,成为这个班级的局外人。特别是一些自暴自弃的学生,接受不了所处的环境,开始放飞自我,他们排斥周围的一切,放弃希望 。最重要的是有好多学生在这一阶段沉迷网络游戏,不愿面对现实,在游戏里寻找归属感,因为在游戏里他们依然是王者,没有世俗偏见,也没有义务去完成,他们可以在任何角色里畅游,没有规则,没有束缚,随心所欲,虽然玩游戏很爽,一直玩一直爽,但是,当你退出游戏后,你会发现生活依旧继续[2]。
二、学生的自我认知
站在学生的角度讲,每一断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都是从零开始,处在陌生的环境里,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是正常情绪,除非你性格足够热情开朗,喜欢与人交往,主动认识新同学,熟悉新环境,了解新老师,相反如果你特别被动,那就做好被忽略的准备,因为你不懂的如何与新同学相处,不懂得如何在老师同学面前表现自己,更何况,你应该很清楚自己的位置,是想要改变,还是堕落下去,只有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应该做什么,你才会去主动追求,把自己融入到这个班集体,找到归属感[3]。倘若你不愿接受新环境,反感周围的所有事物,那么你就会下意识的疏离班级,封闭自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但是对于中职老师来说,比起成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重要,毕竟,中职不在正常的教育范围内,这一点中学生很清楚,因此他们才会焦虑,才会不安,而老师要做的就是培养他们在这样落差太大环境里如何让自己更好的成长,那就是归属感,有了归属感学生才会付出,才会珍惜,而不是以成绩为定论,这样对学生没有任何好处,我们需要的是让学生走出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给自己重新定位,毕竟时代还没有抛弃他们,还需要他们,让他们再一次找到自我认知的价值体现,成就最好的自己。
三、培养学生的归属感
首先,家长在这种特殊时期做好引路人,高中和中职是完全不同的,必需引导中学生明白现实环境的差别,而老师也应该尊重学生,做好榜样,开导他们,激励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消除老师与学生的隔阂,做良师益友,培养归属感。第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展现自己,无论那一方面,只要擅长就可以去做,就算你擅长发呆,或者长时间保持沉默,只要你赢了别人,你就是在领域里最厉害的,就这样所有的学生都是平等的,不管有什么样的缺点,就算在外人看来什么都不是,我们也可以认为它就是我们最大的优点,自己开心就好,最擅长的才是培养自信心的重要基础。
比如老师在班级里选举班干部时,把传统的方式摒弃,让班级里所有的学生轮流值班,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也可以组织校园文化主题班会,必需所有学生参加,让他们自己分成小组,进行表演比赛,可以有朗读,歌唱,舞蹈,话剧,体育,小品,相声等等,所有能想到的都可以参加,这样让他们发挥各自的长处,增强班级荣誉感和凝聚力,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心有所属,心有所依,心有所想,心有所向”,这样慢慢的就有了班级的归属感。
四、结束语
对于学生来说,有权威的教师能够更好的建立双方的信任感,这样的老师懂得尊重学生,和学生一起成长,能够欣赏学生所有的优缺点,在学生消极怠工时,也会讲述曾经的自己,让学生明白,谁都会有犯错的时候,我们其实都一样,所以,不怕弯路,就怕明知道是弯路还不去改变,以知己朋友的方式与学生互处,让学生依赖老师,让这个班级被需要,这样就是最好的归属感。
参考文献
[1]陈新华,刘平玉.核心素养背景下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述评[J].职业教育,2019.
[2]盛志燕.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职院校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
[3]何佳.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中职班级管理策略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